發生在南梁的侯景之亂被王僧辯和陳霸先平定,梁元帝蕭繹即位,554年,西魏趁虛而入,進攻江陵,蕭繹戰死。於是王僧辯和陳霸先擁立蕭繹的兒子蕭方智(梁敬帝)即位,後任驃騎大將軍、中書監、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與陳霸先共理朝政。不久,王僧辯接納北齊扶植的蕭淵明為帝,廢嫡立庶,欲獨攬大權。次年,被陳霸先殺害。
陳霸先位高權重,受梁帝禪讓 建立了陳,這是南朝最後一個政權。
而在北方,北齊和北周並立,到了北齊後主高緯時期,北齊皇帝昏暈,奸佞當朝,高緯不思進取,寵幸妖後馮小憐,賜死名將段韶,高長恭。高長恭,又叫蘭陵王,據說他相貌俊美,於是打仗的時候戴著麵具。他因為說國事即家事,遭到高緯的忌恨,最後被賜了毒酒。
我們不難發現,統一時機的出現,往往是昏君和明君共存。如果爭鋒雙方都很優秀,則不免出現東漢末年分三國的局麵。
北周時任君主,叫做宇文邕,是為北周武帝。我們又不難發現,叫做武帝的好像在軍事上頗有建樹,比如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蕭衍也叫做武帝,他當年兵變的時候也很決斷,最後卻因為糊塗,導致自己活活餓死。
宇文邕剛即位的時候,權臣宇文護當政,宇文護是他的堂兄,宇文邕想要除掉他,但是苦於沒有機會,於是他聽任宇文護的行為,借以麻痹他。
等到宇文護伐北齊失敗,他的聲威驟減,宇文邕借著宇文護拜見太後的時機,除掉了宇文護,將權力抓到了自己手中。
宇文邕為了國家財政,於是強迫僧人還俗,搗毀寺廟,讓他們從事生產。北周變得強大起來。
等到時機成熟,北周在宇文邕的帶領下,滅掉了北齊。當他進一步圖謀南下統一全國時,上天卻沒有給他太多時間。
578年,宇文邕去世,時年36歲。
宇文邕一死,他的繼任者宇文贇荒唐無比,隻活了22歲。曆史一再告訴我們,年輕人要保重身體,不要放縱無度。對於皇帝這個職業而言,治國當然勞累,為了國事,勞累而死令人同情,然而有些皇帝縱欲過度而死,卻讓人覺得荒唐。
曆代開國皇帝,大都有過人之處,古代人信天命,然而皇室的傳承,往往是一家一姓,越到後麵皇帝越無能。有些人能當上皇帝,純純是沾了祖先的光,所以我們不必認為每個皇帝都有治國理政的本領。
宇文贇將皇位傳給宇文闡,然而宇文闡壓不住權臣楊堅的野心。於是在公元581年,楊堅接受宇文闡禪讓,登上帝位,建立隋,是為隋文帝。
自從曹丕篡漢以來,我們不難發現,禪讓真是個優良傳統,盡管當事人未必善終,但起碼比直接殺了前朝皇帝稱帝看起來文明些。所以,應該感謝自秦始皇統一後曹丕的第一次帝位禪讓的實踐。
隋取締了北周,又於589年,滅亡南陳,實現了中華大地的又一次統一,一個新的時代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