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有勇有謀,深得賞識賜國姓(1)(1 / 3)

就在弘光政權滅亡的這一年,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惠子剛好也回到了中國。這個時候正是戰亂不斷的時期。而且由於戰亂和局勢的變化,南京太學也被解散了。於是,鄭成功便回安平老家與母親團聚。其實,之前鄭芝龍不能夠接回自己的妻子田川惠子,主要是由於他的實力不夠強大,而這次鄭芝龍之所以此時能將田川惠子接到中國,正是因為他在弘光政權中被封為“南安伯”,田川惠子被封為“國夫人”,日本當局迫於形勢才同意讓田川惠子回到鄭芝龍的身邊。在這種形勢下,鄭成功得以和分別十多年的母親團聚,百感交集。他深深地知道,此時母親回到這裏,是不安全的,但是不管怎樣,一家人團聚了,鄭成功還是非常的高興。這些年來對母親的思念終於可以告一段落了。所以,接下來的日子裏,隻要鄭成功有時間,他都會前來陪伴母親。

唐王被鄭氏擁立為帝後,改元隆武,史稱隆武帝。隆武帝朱聿鍵原是明先祖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桎的嫡係子孫,於崇禎五年(1632)嗣為唐王。到了崇禎九年(1636),明朝危機四伏,國運乖蹇,唐王朱聿鍵奮不顧身,為保王朝安危,未奉旨出兵勤王,犯了“親藩”私自出境之罪。按罪論處是極刑,後被重臣力諫才廢為庶人,囚禁於鳳陽高牆內,直至崇禎十七年(1644)清軍大舉入侵,勢如破竹,占領北京,朱由崧稱帝於南京,大赦天下的時候,唐王方出高牆,恢複自由。但是不久,南京又淪陷了。唐王無奈中逃往福建,途中正好遇到鄭鴻逵、鄭彩、熊文燦等一批手握兵權的朝廷大人物。唐王對時局非常失望,尤其對、南京陷落感到悲痛不已。他激憤地說:“真沒想到我大明王朝的天下,竟然會被韃子輕而易舉的竊據。我身為皇室子孫不能保國安民,卻混在難民中逃亡,苟且偷生,想起來就慚愧!死後有何麵目見列祖列宗?”言罷,放聲大哭、涕泗橫流,痛不欲生,情景十分感人,令隨行者無不陪灑一把辛酸的淚水。

唐王朱聿鍵見眾人同情他,心地開始複蘇,認為自己還是有號召力的王孫。對此,他頗為得意和自信,覺得高牆內的賦閑生活雖然無聊而漫長,卻沒有消磨掉自己的才華和膽識,於諸多王孫中依然是出類拔萃的。正是這種勃然而起的豪情使他無所忌諱起來。他說:“我大明江山何以破碎得如此之速,委實並非偶然!說到內情,眾位臣僚並非悉知,有的可能略知一二,有的則全被蒙蔽。今日有暇,我不妨聊聊,與諸位一同消遣。遠的不說,就從神宗帝說起。他竟然是個鴉片煙鬼,荒唐到長年不上朝,怕見大臣。這豈不是千古荒唐事?有如此之帝王,就有如此的大臣。據我所知,吃鴉片煙的大臣至少有兩百多人。這些文武大臣除了會吃鴉片,什麼事都懶得做。不做也罷,反倒行腐敗之能事;驕奢淫逸、枉法貪贓之徒比比皆是;少數不腐敗者,又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多;默默無聞,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混混日子,粗茶淡飯也知足的占了不少。”

說到最後,唐王愈加顯得激憤,說:“雄傑之士、龍虎之將者,降的降,被撤的被撤;再不就是溜的溜,死的死。這便是我大明朝廷的現狀。如此下去,江山豈有不失之理!”

聽完唐王的這一番話,眾大臣和將士無不感到吃驚。他們沒有想到,昔日的唐王雖然被囚在高牆之內,但卻對當今的時局看得如此清晰。當唐王說完這些現狀之後,在場的大臣都認為事已至此,已經無力回天了。通過聊天,唐王的心境更明亮了。他認為要扭轉乾坤必須從朝廷做起,變革朝政迫在眉睫,但是真做起來又談何容易!

但是不管怎樣,唐王畢竟是皇室後裔,於是這些大臣就跟隨唐王來到了福州,並一路保護唐王。這裏是南國比較安全的地方,此時早已薈萃了許多朝臣。其中有禮部尚書黃道周,巡撫吳春枝和福建總兵鄭芝龍等人。由於唐王一路禮賢下士,表現頗好,眾臣對他產生了好感。由於朱由崧逃亡下落不明,多數消息傳他被清兵殺害,一時群龍無首,所以由幾位重臣倡議,擁立唐王為新君。唐王再三推讓。眾臣力舉不休。唐王最終妥協,被眾臣一擁而立為君,擬國號“隆武”。隆武帝登基後,廣納賢能之士,大施皇恩,封官賜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