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親身邊,鄭成功每天都堅持讀書習武,以待將來能夠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然而,當時的明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當時的朝政已經到了腐敗透頂的程度,隨時都有滅亡的可能。這些形勢,鄭成功都真真切切地看在眼裏。
當時,朝廷中的皇室、貴族、大官僚為了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的享受,全然不顧天下黎民百姓的死活,不但沒有減輕稅賦徭役,反而增加了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皇族、大官僚、大地主乘機瘋狂兼並土地,致使大批農民破產流亡。這些苦難,崇禎皇帝卻視而不見。他還向全國派出大批宦官,充當礦監稅使,橫行各地,似虎如狼,肆意敲索民財,以致荼毒生靈。這些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他們不僅對勞動者殘暴壓榨,對城鄉有產者也進行搜刮,在全國造成了“如沸鼎同煎,無一片安樂之地,貧富盡傾,農商交困”的局麵。到處都是餓殍遍野,白骨累累的景象。這些暴政激起了大小不下數百起的政治暴動和民變。
時局是如此嚴峻地擺在人們麵前,尤其對於矢誌不渝效忠大明王室的那些留守在位的重臣來說,如果不甘心自己一派及其所代表的士民身家性命被這場席卷而來的龍卷風摧毀,就必須設法在江南這片富庶的土地上,切實有效地建立起一個能與強大的李自成的農民軍相抗衡的新政權。要建立這個新政權便必須在朱姓的皇族中物色一個能掌握時局的新皇帝。
三月的時候,天氣變得和煦。金色的陽光從藍天上直射下來,桃紅柳綠相互掩映。被讚譽為六朝金粉之地的南京城,總是在這個時候開始了它一年當中最為歡樂迷人的遊玩季節。要是在往年,秦淮河上定然已經浮遊著許多官船畫舫。而冷落了一個冬天的茶館酒樓,也定然忙著重整旗鼓,笑容可掬地迎來送往著五湖四海的遊客。可是如今,因北京吃緊,李自成農民軍兵臨城下的駭人消息已經在民間四處流傳,致使整座城市處於戒嚴狀態;盡管市井照舊開門營業,黎民百姓也照舊在為生計奔波,可是,以往人們臉上那種悠然自適的神情消失了。一向車水馬龍的繁華市井,不知怎的一下子就完全變了樣,變得寂靜而冷落。哪怕是碧波粼粼的秦淮河如今也失卻了往日的熱鬧和溫馨。取而代之的倒是一批又一批全副武裝的士兵,不時地在街道上吆喝橫行,平添了一派緊張和恐怖的氣氛。
然而,即使在這樣的恐怖之中,也不乏正義之士和為民請命的誌士,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東林黨人。東林黨是江南士大夫代表中小地主階級利益組成的政治集團,他們要求撤除禍國殃民的礦監稅使,反對橫征暴斂,遭到閹黨的殘酷迫害,很多才識卓著,深孚眾望的東林黨人,都死在了明末的特務組織——“東廠、錦衣衛”的手裏。但是,東林黨人並沒有被嚇倒,而是聯合了更多的人來與這些閹黨作鬥爭。
1627年,爆發了農民大起義並且很快就達到了高潮。其中以李自成、張獻忠的勢力和規模最大。1640年,闖王李自成的隊伍已壯大到數十萬人。1643年,他在西安建國號大順,第二年,他率主力北上,兵臨北京城下,明崇禎皇帝朱由檢見末日已到,最終於三月十八日在煤山(即景山)自縊,明王朝滅亡。
隨後,李自成殺入皇宮。然而,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未能牢牢把握浴血奮戰多年得來的勝利果實,推翻明王朝剛剛取得勝利之後,就匆匆收場了。為什麼會這樣呢?當時的農民領袖中很多人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以為天下就此太平,喪失敵情觀念,他們以為殺死了皇帝和那些大官就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卻不知道大地主階級並不甘心失敗。明王朝滅亡後,他們勾結東北以滿洲貴族為中心的清朝勢力,聯兵向農民軍反撲。明駐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降清,引清兵入關,殺向北京。李自成於四月十九日倉促出征應敵,二十六日大敗而歸,被迫離京南下。而此時的清軍乘機占據了北京城,攫取了農民軍起義的勝利果實,使得農民軍數年來的勝利成果毀於一旦,並且在進入北京城之後,建立起了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