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亂世降生,母子相依為命(1 / 3)

話說鄭芝龍由於在日本起事泄密後,就連夜逃走了,留下了妻兒在日本平戶。那個時候,他的妻子已經快要生了。於是,在鄭芝龍回國後沒過不久,就是在明熹宗天啟四年(1624),也恰好是荷蘭侵占中國台灣這一年。農曆的七月十四日,在日本平戶河內浦千裏濱,他的妻子田川惠子便生下一男嬰,這就是後來的鄭成功,由於當時鄭芝龍沒在,於是,田川惠子就將孩子取名為福鬆,這是個日本名字。

據清人江日升著《台灣外誌》記載,關於鄭成功的降生,有以下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1624年8月27日這一天,田川惠子大腹便便,正在海灘上散步。她蹲下身來,拾取沙灘上可愛的貝殼。這時候,天上突然烏雲密布,大雨傾盆,平靜的海麵上白浪翻騰。她忽然感到肚子一陣陣劇烈疼痛。在這個緊急時刻,她知道自己馬上就要生了。但是由於腹痛難忍,再加上她行走不便,很難在短時間內走出沙灘,於是,她就隻好緩慢地倚在一塊巨石旁邊坐下。天上不時還打著雷,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很快就降生了,於是被起名叫福鬆,也就是後來的鄭成功。

而田惠子氏生下孩子的地方的這塊巨石也因鄭成功的出名而出名,後被人們稱為“兒誕石”。現在,石頭仍在千裏濱海灘,高80厘米,周圍長約3米,石上刻著“鄭延平郡王慶誕芳址”九個字,成為當地的名勝古跡,漲潮的時候,石塊沒入波浪之中,僅露出尖端。到現在,在千裏濱東側還有塊碑文,全文約1500字,記錄著田川惠子生鄭成功之事,以及鄭成功一生的豐功偉績。

另外一種說法是:在17世紀初,千裏濱青鬆翠綠,白沙千裏,盡管離繁華的市街很近,卻是一個鬧中取靜,風景優美的海濱。當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懷有身孕的田川惠子覺得肚子痛,漸入昏迷狀態。夢見海上波浪滔天,海濤中有一條大魚出沒翻騰。她同眾人正在觀看的時候,那條大魚跳躍揚威,直衝其懷。她驚得醒來,即分娩一男孩。這個男孩就是鄭成功。這一天是明朝天啟四年七月十四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夜子時。

其實,民間對於鄭成功誕生的傳說還有許多,雖然這些傳說很多都沒有什麼曆史根據,也沒有可考性,但是,從這些傳說中,我們卻可以看到,在人們的心目中,鄭成功的形象是多麼神秘和高大。其中最有趣的是:傳說宋朝的大學者朱熹觀察過地氣,預言福建南安會出一個傑出的人物,因此就在南安的石頭上題了“海上視師”四個大字。大概是預測此地有巡視水上軍隊的將領所在。後來,這兒果然出了個鄭成功,他的祖先早就定居在福建南安石井鄉。這或許正應了那句話,世上無巧不成書。

其實,從現在看來,我們都明白,鄭成功能夠成為一代民族英雄,並不在於什麼先天的預測,而是當時國內外鬥爭形勢所造成的。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英雄業績,順應了曆史發展的潮流,可謂“時勢造英雄”。傳說隻不過反映了人們對他的崇敬和對救國救民的英雄的良好的祈望,同時也是表達了人們對他的敬仰之情。

時間過得非常快,轉眼間,這個小男孩就三歲了,而此時,鄭芝龍離開日本也有三年了。在這三年裏,鄭芝龍無時無刻不想著自己的妻兒。而在日本生活的田川惠子更是盼望著能夠早日和丈夫團聚。在此期間,鄭芝龍三番五次派人去日本接田川惠子母子回國,卻屢遭日方無理阻撓。

鄭芝龍回到中國後,鄭成功和母親在日本的家中寂寞而煩悶地過了一年。有一天,田川惠子剛為兒子剛過完周歲生日,就看見門外有人影晃動。隨後腳步聲就越來越近。就在這個時候,走進來一個日本人。此人一來,便開門見山地說:“套用一句中國話說,你不會嫌我來做說客吧?”說完他定定地凝視著她。這個人長得是猴腮鼠眼,怪模怪樣的,田川惠子看了他一眼,心想這個人一定是不懷好意,於是就提高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