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川惠子一麵做手中的活兒,一麵說:“不知此話是何意?”說完這句就不再與他搭訕。那人又開口了:“我的意思,你應該明白:你美麗年輕,善良溫順,為何不找個男人好好過日子?”
田川惠子聽了他的話,平靜地說:“先生之言差矣,我是有夫之人,豈能重嫁?”
那人立馬搶過話說:“你說得不對,話不是這麼說!我知道鄭芝龍在回國途中遇難了,無論如何也做不了你的丈夫。”
田川惠子說,“先生別來編故事賺我,我敢斷言,我的丈夫絕對沒有遇難,因為昨天,我收到了他托人捎來的親筆信,說他安全返回了中國,而且活得很好!”
這個日本男人眼看自己的謊言被戳穿了,但是還不死心。又說:“即使如此,鄭芝龍也永遠來不了日本,你何必為他守寡呢?他在中國有三妻四妾,早把你忘得一幹二淨了,你何苦為他守節?這不是聰明人做傻事麼?我來是想告訴你,我有個可靠的朋友,人品極好,正和你匹配。他叫田中一郎,是個不大不小的官員,為人正派,跟了他包你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這樣的好事正等著你,隻要你說聲同意,他就派花轎來把你和你的寶貝兒子一起接過去。”
田川惠子聽完,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用壓低了的、惡狠狠的聲調說:“我是讀過中國《烈女傳》的女人,請先生打消這個怪念頭!”這幾句話所展露的機鋒是如此淩厲,就像利箭猝然出弓,刺得滿屋的空氣“嗤嗤”作響。那人顯然嚇住了,本來還想說些什麼,卻癡癡地看著她。屋內的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瞧著這種情形,田川惠子有一點緊張,也有一點憤然地說:“先生還愣著幹什麼?請你快走,永遠不要再來!”
那個男人看到田川惠子這樣堅決,極不情願地走了。田川惠子帶著剛滿周歲的兒子,度日如年。往後的日子,孤兒寡母的如何過?何日是盡頭?這些她都細細想過了。盡管孤身的青春日子難熬,但她始終心中有分寸。她堅信好日子不會太遠,她一定會和丈夫重聚的。
鄭成功的外公本來也是中國人,定居日本後,娶當地一女子為妻,以向日本武士出售刀具為生,由於當時的生產能力低下,還不能靠這個行業發家致富。但這個差事也足以謀生,不過不能有太多的積蓄來接濟女兒一家。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惠子是一個勤勞善良的女人,在忙碌一天之後有時還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有時也幫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雜活。7歲之前的鄭成功一直與母親居住在日本。在後來的時間裏,他們母子相依為命。在鄭芝龍剛離開日本時,並不能完全負擔家裏的生活開支,所以他們母子的生活不是十分寬裕,鄭成功從小時起也學會了過簡樸的生活,從來都不向母親提出超出家裏經濟條件的要求,母親田川惠子看到兒子這麼懂事,心裏也感到非常的欣慰。
當時由於他們比較貧窮,也沒有族人的照顧,所以在村裏鄭成功常受別人的欺負。看到這些鄭成功很氣憤,他問媽媽這是為什麼,田惠子氏告訴他說:“因為我們家窮,又沒有你父親在家撐腰,所以我們家就比較弱了;又因為你父親是反對政府而被迫離家的,人們就更有理由欺負我們了。等你長大了,成材了,就沒有人敢欺負我們了。”這些都給當時的鄭成功的內心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其實,田川惠子在與鄭芝龍認識的時候就已經看出來鄭芝龍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盡管如此,她依然深愛著他。而現在,她有了自己的兒子,並且看出兒子和他的父親一樣,都很聰明,她也知道通過好的教育兒子完全可以成才。
鄭成功在日本生活的這幾年裏,一直都是母親在親自教育他。在鄭成功眼裏,田川惠子既是母親又是老師,平時母親授文又教武,傳道更引路。在這段歲月裏,田川惠子母子倆生活得非常充實。光陰荏苒,鄭大木(鄭成功)如樹木一樣,茁壯地成長起來。他雖年幼,卻很懂事,也很爭氣,從不傷害母親的感情。白天苦讀書,晚上勤練武。她十分鍾愛自己的兒子,但又嚴格教誨,從不姑息遷就。從鄭成功5歲時起,田川惠子就讓他學習劍道、書道,使他受到良好的啟蒙教育。當鄭成功6歲時,田川惠子對他說有許多中國人都會武功,而且中國人的文學修養也都很高。她還告訴鄭成功,一個人長大要想有出息,必須從小就開始努力學習,積累知識,拓寬視野,隻有這樣才能為未來成就一番偉業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古往今來,那些建功立業的大人物,都是從小就努力學習的結果。母親這些話深深震撼了鄭成功那幼小的心靈。母親的教誨使得在貧困中生活的鄭成功更具有生活的信心。由於田川惠子通曉中國文字,便教授給他《百家姓》、《三字經》等基礎知識。鄭成功天資聰穎,加之母親教子有方,很快就掌握了許多基礎性的知識。母親常給他講啟發他善心、愛心和遠大誌向的故事,使鄭成功很早就知道了文天祥、戚繼光等英雄人物。直到後來他在疆場上征戰時還時時回想起母親的教導,他說母親的教導對他來說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