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借勢擴張,終成閩中之王(1 / 3)

鄭芝龍逃回國後,在台灣與高山族人民共同奮鬥,開荒漁獵,把千百年沉睡的荒地變成良田。並且以此地為商埠,經常出沒在金、廈、澳、港等一帶沿海水域,繼續經商,開拓海上營運。鄭芝龍以台灣為基地,一麵進行墾荒生產,一麵組織船上的兵丁進行操練,在海上攔劫商船,官兵奈何他不得。由於鄭芝龍集團紀律嚴明,鄭芝龍為人重義氣,講信用,不吝惜錢財,頗得民心。沿海百姓大多為他通風報信,充當耳目,使其海上貿易進行得非常順利。

時間過得非常快,一轉眼三年過去了。在此期間,鄭芝龍非常想念和擔心留在日本的妻兒,多次派人去日本接田川惠子母子回國,然而,由於他過去在平戶的所為,再加上他當時的實力還並不強大,所以這個要求屢遭日方無理阻撓。就這樣,直到四年後,鄭芝龍才將兒子大木(鄭成功)接回國。

1625年,老大顏思齊因患瘧疾去世。由於鄭芝龍的出色表現,以及顏思齊生前對他的器重,所以,鄭芝龍眾望所歸,最終如願以償,當上了華商總會的會長。由他主持料理顏思齊喪葬事宜,喪事辦得很排場,由於顏思齊當時的巨大影響力,所以當時四方英雄,八方豪傑都前來參加喪禮。不僅如此,就連政界名流、商場翹楚也莫不前來吊唁。在喪禮現場,顏府內外那是水泄不通。據當時的一些記載說,顏思齊的喪事辦得十分奢侈,備筵數百桌,甚是風光。時人讚道:寶鼎檀香燃,玉瓶鮮花豔。長江後浪推前浪。今人定比古人賢。水晶壺裏,盛的是瓊漿玉乳。琥珀杯內,溢出的是甘香清液。玳瑁盤上,疊著仙桃聖李。細瓷具中,盛滿了熊掌猴頭。鮭魚膾銀絲縷縷,紫金壺沏的是香茗如泉。長袖馬褂是賢達,高冠衣楚是名流。莫不虔誠叩首厝柩前。名流薈萃,賢達雲集;高朋貴賓,盈千累萬。燈火輝煌,爆竹喧天。饌肴滿席,佳釀飄香。酒過數巡,劃拳行令,觥籌交錯,臻至高潮。眾人麵色莫不酡紅,搖搖晃晃的,抱拳於胸的,紛紛向主人道別。各歸其所,不在話下。

鄭芝龍辦完顏思齊的喪事後,就正式走馬上任,在他當值期間,竟比顏思齊更有能耐,更善於經營和擴張自己的生意。商會勢力不斷壯大,很快就成為東南沿海的商業巨頭,並且逐步將觸角伸向高麗、琉球半島、菲律賓、馬來西亞、扶桑等地。自此鄭芝龍以台灣為根據地,收購江南一帶的珍奇異物,並販賣到琉球、朝鮮、真臘、占城等地,由此推動了海峽兩岸大規模的貿易活動。並且他還將運回來的珍稀尤物,珠寶奇貨,販至上海、北京、留都(南京)、蘇杭、港澳等地銷售,然後,又帶上土特產運往外洋。國人看不上眼的土貨,而洋人卻十分喜愛,因此這些土特產在國外的銷售非常好,並且利潤也非常高。在鄭芝龍的這種經營方法下,商會的實力進一步擴大。而鄭芝龍也知道,隻有自己的實力足夠大了,才能夠盡快地將妻兒接回到身邊來。

自立門戶的鄭芝龍,不斷招兵買馬,繼續擴大勢力。先後合並了當時台灣的其他漢人的武裝力量,又從大陸招募人員到台灣,並從福建招攬來鄭興、鄭明、楊耿、陳暉、鄭彩等部將。他把部下分設為參謀、總監軍、督運監守、左右謀士等官銜,進行有效管理,建立了初具規模的鄭氏地方統治政權,成為當時閩海上最大的武裝集團。然而,正當鄭芝龍全力擴張勢力、威名遠揚的時候,明王朝對此卻也高度重視起來。後來,由沿海官員上奏了朝廷,說鄭芝龍的商會是海盜組織,嚴重損害了皇威,並且給國家的財政收入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然而,由於當時朝廷已經非常腐敗,皇帝不分青紅皂白,就視他為海盜,並且還降旨要加以剿滅,揚言靖清海道。然而,這麼多年來的磨煉,已使得鄭芝龍非常的勇敢,根本就沒有害怕朝廷這樣的威脅,朝廷的做法反而更加激起總會商人的不滿和反抗。此時鄭芝龍實力已經相當強大了,俗話說,有兵就是膽,此時的鄭芝龍竟似當上了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與朝廷水師要比個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