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身是美的,是值得去追求的。然而,生活之美又是攜帶著先天的缺陷來到你麵前的,你在征服它的美麗的同時,必須征服它的缺陷。人生的旅程的確短暫,一個人不應該陷於不必要的生活矛盾中,反而忽略了生存的意義。讓我們學會對沒用的氣球鬆開手,讓它們自由地飛去,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因為簡單而幸福。
你也可能是貪官
我們大家都知道,雖然每個朝代都有對官員的監督機製,但仍然會有不少貪官汙吏,如果離開了製約和監督,權力絕對是腐敗的溫床。
最近在網絡讀到一個虛擬文本,覺得很有味道:
某局長酒後玩起兒子的電腦,在“遊戲”菜單裏發現一個名為“貪官成長軌跡”的遊戲,於是根據電腦提示不停做出“合乎情理”的選擇,居然在不長時間裏使自己“蛻化”成收受數十萬元賄賂的“貪官”,受到“雙規”和“判刑”的嚴厲處罰。嚇得這位局長大人冷汗直冒,暗自慶幸自己權力有限,斂財機會不多,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出於好奇,不少人也照著演示了一番,並邀了幾位朋友進行測試,結果往往令人失望:基本上都重蹈了這位局長大人的覆轍。
這個虛擬文本一針見血地揭示了這麼一個道理:人的自私自利性是現實可能的,誰都有潛在的貪欲。既然如此,我們便無須回避,一般來講,貪欲經過道德約束和法製監督都能控製在初始狀態,即使貪婪如胡長清、成克傑之流,早期也有過克己奉公、勤儉節約的上好表現。他們的墮落,一半是咎由自取,一半是被監督不力所葬送的。
生活中,每個人常常有不滿足。那麼,人究竟想要什麼呢?人自己也不知道。諺語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條蛇雖然非常細小,可是一旦它有了貪心,就會不顧自身條件的去想著如何吃大象。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貪欲之害,小則影響個人、家庭,大則危害整個社會!我們平常一定要保持一顆平常心,讓心靈時刻坦然、清淨,不要讓私欲汙染了心靈而損人害己。人和人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們不要隻想到自己,卻不考慮他人,否則不擇手段地損害別人,到頭來通常是兩敗俱傷。
有一位朋友下崗以後,開了一家小飯館。因為價格合理,廚師手藝好,服務周到,生意很是火暴。但好景不長。隔壁有一家生意不好的小飯館的老板不服氣,他覺得朋友“搶”了他的生意,便請了一些小痞子來鬧事。很快,朋友的生意就一落千丈。
朋友愁得要命,問左鄰右舍有什麼辦法,人們建議他報警。可是,朋友說,“這不行,警察最多把他們帶去盤問、處罰一下,他們終歸還是要出來的。我和這些小痞子結下怨恨來,以後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不久,朋友還是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托人請來了從監獄裏剛出來的一個亡命徒,果然,一場惡戰發生,這個亡命徒很快就把事情擺平了。從此,那些小痞子再也不敢到這條街上露麵了。很快,朋友的生意漸漸有了起色。
不過,新的麻煩很快又來了。這個亡命徒從此成了朋友飯館的座上賓。吃飯不花錢不說,動不動還帶一些狐朋狗友來大吃大喝。他手頭上缺錢花了,就找朋友“借幾個”,給少了,他的臉色馬上就不好看。幾個月下來,朋友光是用在這個亡命徒身上的“成本”就高達四、五千元。於是,朋友的飯館終於關門了。
在社會上,人們為了生活或為了生活得更好,總要與人爭些什麼,如果太過了,不免兩敗俱傷。畸形的怪圈,為何走不出去?執迷不悟,畫地為牢,冤冤相報何時了?其實,本來簡單的事情,因為選擇的手段不對,就大錯特錯了,將自己乃至別人帶進了死胡同!
每個人本性都沒有差別,隻是被後天的欲念所汙染了,一個自私的人活著隻是為了所得,可是他自認為得到的越多,實際上擁有的卻會越少。反之,我們拋棄自私的觀念,付出得越多,實際得到的就更多。
其實,生活有許許多多種方式。樂觀,瀟灑,向上,是一種活法;悲觀,無聊,沮喪,也是一種活法。麵對生活,笑對生活,這是最好的一種人生選擇。
從前,有一個聰明人,他整日歡天喜地,一點沒有煩心事的樣子。偶爾,他生了氣也是立即跑回家去,然後繞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從來沒有在外麵表現什麼不高興的舉動。不久以後,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還做了地方官。不過,他碰到生氣的時候,仍要繞著房子、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氣喘籲籲,汗流浹背。後來,當他很老了,走路已經要拄拐杖了,他生氣時還是堅持繞著土地和房子轉三圈。
一次,孫子問他:“爺爺!您生氣就繞著房子和土地跑,這裏麵有什麼秘密?”他沉思片刻,對孫子說:“年輕時,我和人吵架、爭論、生氣,我就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邊跑邊想——自己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哪有時間和精力去跟人生氣呢?一想到這裏,我氣就消了。氣消了,我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幹活、讀書了。”孫子又問:“爺爺!您年老了,成了富人,還做了官,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子和土地跑呢?”他“哈哈”笑了,對孫子說:“老了,生氣時,我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邊跑我就邊想——我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又何必和人計較呢?一想到這裏,我的氣就消了。”
我們知道,這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比如:金錢、權利等使人動心的東西。可是,這些東西都是有局限的。一個人現在有錢,並不能說明他今後永遠有錢,說不定某一天他會身無分文。一個人有權,但他不可能永遠掌握權力。因為一旦他退職、退位,就會變成一個普通老百姓。
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地問問自己,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為了什麼?如果我們隻是忙忙碌碌地追求而無視身邊的美好,那麼幸福也會遠離我們。
一個邊遠的山區裏,有兩戶人家的空地上長著一棵枝繁葉茂的銀杏樹。秋天的時候,銀杏果成熟了就會落在地上。孩子們撿回一些,卻都不敢吃,因為人們都認為銀杏果有毒。
這棵樹不知道是屬於兩戶人家中的哪戶,這樣的日子過了許多年。
有一年,其中一戶人家的主人去了一趟城裏,才知道銀杏果可以賣錢。於是,他摘了一袋背到城裏,換回一大疊花花綠綠的鈔票。
銀杏果可以換錢的消息不脛而走。於是,另一戶人家的主人上門要求兩家均分那些錢。但是,他的要求被拒絕了。情急之下,他找出土地證,結果發現這棵銀杏樹劃在他家的界限內。於是,他再次要求對方交出賣銀杏果的錢,因為這棵銀杏樹是他家的。對方當然不會認輸,他也開始尋找證據,結果從一位老人處得知,這棵銀杏樹是他曾外公當年種下的。
兩家爭執不下,誰也不肯讓步,於是反目成仇。鄉裏也不能判斷這棵樹究竟應該屬於誰,一個有土地證,白紙黑字,合理合法;一個有證人證言,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理所當然。
於是,兩人起訴到法院。法院也為難,建議庭外調解。兩人都不同意,他們認為這棵銀杏樹本應屬於自己,憑什麼要和別人共享呢?案子便拖了下來。他們年年為這棵銀杏樹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故事就這樣延續了十年。十年後,一條公路穿村而過,兩戶人家拆遷,銀杏樹也被砍倒了,這場曆時十年的糾紛才畫上了句號。奇怪的是,當時兩戶人家誰也不要那棵樹,因為樹幹是空的,隻能當柴燒。
為了一棵樹,他們竟然鬥了十年!三千多個本來可以快快樂樂的日子,難道不比一棵樹重要?用來爭執的時間精力,去種一片銀杏林都可以了。仔細想想真的很可怕:有時候,人們為了得到某種東西,往往會失去比這種東西價值千萬倍的東西。那麼,你呢?你是否也在為了一些不重要的東西而枉費心機?
對送上門的好事說“No”
誰都希望自己好事連連,但當好事送上門的時候,切不可昏了頭腦,一定要擦亮眼睛,用心分析。因為,送上門的好事,背後往往隱藏著陰謀與不幸。
前幾天,從農村老家傳來了這樣的消息:我一個沒讀過書的堂兄,被打著“送藥下鄉”幌子的騙子騙去了三千多元。這些騙子的騙術並不高明,不過是說可以給鄉親們以免費的體檢與化驗,如果提供身份證號或者是戶口本就可以免費得到藥物。結果是那名騙子和我堂兄到家裏去查驗身份證時下了迷藥,讓堂兄把錢袋子都給了人家騙子。
此時,我就想起了一句老話“不貪便宜不吃虧”,是的,對那些所謂的“好事”特別是主動送上門的“好事”一定不要有貪戀的想法,否則,可能會因此付出代價。
從前有一個屠夫,他的工作就是幫人殺牛。
他做這個工作的時間不過才幾年而已,但是他的殺牛技術卻好得沒話說,不但對牛的各個部位、身體器官、肌肉紋理了如指掌,而且刀工特別好,遠近聞名。
屠夫不但工作十分認真,而且為人忠厚老實、長相俊俏,也沒有吃喝嫖賭的壞習慣,堪稱是一位優秀的好青年,不但主人十分欣賞屠夫,就連街上的客人都對他讚不絕口。
屠夫已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但是卻沒有喜歡的姑娘,大家都替他著急,於是紛紛要替他說親,都被他拒絕了,因為他喜歡順其自然,總是說:“一切隨緣吧!”
有一天,有個稀客來找屠夫的主人。
主人:“官爺,真是稀客,不知今日來訪,有何貴幹?”
客人;“有,有,有,而且是件喜事呢!”
主人:“喜事?”
客人:“您府上是否雇用了一位屠夫?”
主人:“是啊,怎麼了?”
客人:“隔壁村縣太爺的小女兒,對屠夫有意,想要將小女兒許配給屠夫啊!”
主人聽了十分欣喜,直呼:“這真是好消息啊,我立刻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
送走客人之後,主人馬上傳喚屠夫,當麵跟他說了這件大喜事。
主人:“你可知道,剛才縣太爺托人來說親啦!”
屠夫一頭霧水:“說親?”
主人:“是啊,縣太爺要把小女兒許配給你,以後你就不必再殺牛了,好好地享受榮華富貴吧!”
屠夫默默在一旁不說話。
主人覺得奇怪問:“你不高興嗎?”
屠夫:“哦,不!隻是我身體有疾病,恐怕會耽誤了姑娘,實在配不上縣太爺的千金。”
主人一聽覺得很頭痛,卻又問不出個所以然來,隻好老實地稟告縣太爺,作罷了這門婚事。
許多人聽到這件事,都覺得十分可惜,尤其是屠夫的朋友們更是不理解屠夫的做法。
“你這個不知好歹的家夥,真是人在福中不知福,縣太爺都請人來說親了,你竟然假借生病之辭推諉,真是笨死了!”
屠夫一直聽著朋友你一句、我一句地數落,不予理會。
誰知道這群朋友似乎完全沒有停止的意思,這時,屠夫才非常生氣地說:“你們以為這麼大好的機會,我會自己往門外推嗎?當然是有原因的呀!”
聽到這一句,大家突然都靜下來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一位朋友好奇地問。
屠夫:“他的女兒醜得沒人要!”
朋友:“你已經見過她了啊?”
屠夫:“沒有!”
朋友:“那你怎麼知道?”
屠夫:“依我多年殺牛的經驗!”
朋友:“殺牛跟她有什麼關係?
屠夫:“每天我一拿到牛肉,就會分出哪些是上等牛、哪些是次等牛、哪些是下等牛,而往往上等牛早就有人預定了,隻剩那些次等牛和下等牛沒有人要,隻好賤價賣出,甚至在每天要收攤時,用送的方式給人家,否則隻有丟掉的命運。所以……所以縣太爺的女兒一定是長得奇醜無比,否則你們想想看,怎麼會輪得到我呢?”
後來事實確實如此。因此,我們一定要對那些送上門的好事說“No”。
蹚過誘惑的河流
放眼當今社會,成功往往眷戀擁有實力的人。因為實力是成功的根本,沒有實力為基礎,一切成功都不會保留長久。
人之所以會痛苦,就是不現實的追求太多,明知道有些成功永遠無法實現,有些失敗永遠無法避免,可還是會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著,等待著,幻想著,特別是許多人易患急躁病,過早耗盡實力造成硬傷而亡。
國內紫檀大王陳麗華女士曾經幽默地說道:“有錢不等於有智慧,我遇到的挫折少,那是因為我膽量小,隻有看別人成功了,我才加入。”她這樣定位自己的投資標準,即“有100萬,我就隻投50萬,這樣萬一虧了,也不至於活不下去。”
人生仿佛一場搏鬥,我們不僅需要與外部環境有鬥爭有聯合,還要與自身情感、精神乃至意識有鬥爭有聯合,而且“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容不得自己有半點馬虎,更容不得自己有半點鬆懈,錯一步,往往錯了一生。
曾經看過這樣一份新聞報道:兄弟倆自小聰明,上學、讀書對於他們是很簡單的事。後來雙雙考上大學,在鄰裏眼中也是順理成章的。大學畢業那年夏天,兄弟倆常常在樓下小花園裏眉飛色舞地談論賺錢之道。因為兩人都是學建築出身,而這一行也算熱門,當然要緊緊抓住。他們臨行前相約:3年後比一比,看誰先賺到100萬!
3年後,他們誰也沒賺到100萬。但是,他們並不沮喪,倒是更有信心和勇氣。他們在樓下小花園裏說:我們賺到了比100萬更有意義的能力和經曆!以後的3年裏,兄弟倆依然在競賽。目標已不是當年的100萬,而是300萬。但是,這3年裏,兄弟倆產生了質的分化:同樣的事業,在哥哥眼中是件藝術品,可供精雕細琢,值得欣賞、玩味;而在弟弟眼中,隻是一種可供利用的手段、資源。因此,3年後,兄弟倆雖然都掙到了300萬,但是,結局卻迥然不同:哥哥因為對城市建築業有傑出貢獻,獲得多種獎項和榮譽;而弟弟因為造出些投機取巧的劣質建築,甚至造成重大事故,而鋃鐺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