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擺在每個人麵前的誘惑實在太多。一個人為了得到某種東西,往往會失去比這種東西重要得多的東西。人之所以會痛苦,就是不切實際的追求太多,明知道有些事情永遠無法成功,有些失敗永遠無法避免,可還是會在苦苦地追求著,等待著,幻想著。隻有放棄了這些貪念,才會獲得幸福人生。
少計較,就會多幸福
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沒有帶任何的東西;同樣,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任何的東西也不能夠帶走。所以,一個人隻要有衣穿,有飯吃就應當知足,最好別什麼事情都斤斤計較,開心是過一天,煩惱還是過一天,那為何不讓自己開開心心、平平安安地過上一天呢?
人們常說做人難,因為人與人之間總是隔著一堵心牆。這樣一來,在人生長河中,總會時不時地卷起誤會的漩渦,稍有不慎便會令人深陷其中。生活中,千萬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別人,能以一顆不計較的心去對待他人,那麼,人世間必將減少許許多多誤會的漩渦,必將綻放許許多多美麗的花朵。
許多人覺得人與人之間隻有敵對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隻是為了競爭而進行不斷地對抗。在商界和運動競技場上,“對手”可以是正麵的觀念。然而,當其中滲入了人類自私的態度和行為,就會成為有害的想法。這樣的觀念,更不應該出現在婚姻或朋友中。
例如,當夫婦之間想要在事業上超越對方,或是在其他方麵占優勢,這段婚姻一定會出現問題。人們結了婚,難免會為生活中瑣碎的事爭個不休。如果某一方贏了,就會在感情上產生距離,不去爭誰輸誰贏,這才是夫妻相敬如賓的真理。
俗話說,“沒心沒肺,活得不累”。塵世中,人們之間為了爭誰是贏家,互相撕破臉皮,結果是兩敗俱傷。人之所以會痛苦,就是計較的太多,所以人們寧願讓自己不快樂,也不願意放棄爭鬥。
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助人就是助己,你能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給你同樣的回報。其實,把每天都能當成一個新的開始,不去計較那麼多,那該有多好。也許,不分贏輸,一切關係才能真正長久。
有一位小夥子出差北方時帶回一些玉米良種,但他摸不透這種子是否真的能高產,便在自家的責任田裏試種了一塊地。結果到收獲時,這塊地裏玉米的產量比往年翻了一番,小夥子高興極了。
村民們都知道了這事,紛紛來到小夥子的家,要求購買他的玉米良種,可無論怎麼跟他說,小夥子就是不答應出售這玉米種子。村民們見小夥子執意不肯,隻好作罷。
第二年春天,小夥子將自家的責任田全都種上了這些玉米良種,等待著一個豐收季節的到來。誰曾想事與願違,這一年他家的玉米不但沒有豐收,而且比過去普通玉米種子的產量還要低。小夥子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懷疑是村民們沒有得到玉米良種,暗中對他家的玉米動了手腳。
有一次,鄉裏的一個農技員來到這個村,聽說了此事,並去實地看了看,然後對小夥子說:“這是良種玉米接受了附近普通玉米的花粉所致,假如大家都種上了良種玉米,就不會出現這種結果了。”
小夥子這才醒悟,感歎道:“幫人就是幫自己啊!”
許多人覺得施舍是富人的事情,一個普通人很難對社會施舍點什麼的,其實不然,無論貧富,人人都可以進行施舍。施舍並不限於錢財,哪怕一點點善舉都可以讓自己對周圍環境做出力所能及的改變!有一句話說得好:“施比受更有福”。隻有我為人人,人人就會為我,一個人多一份奉獻,世界就多一份美麗。
有兩位貧窮的父親,各自送自己的孩子到一位畫家那裏學畫。
一位父親教導孩子說:“孩子,你要記住那些侮辱、輕視、嘲弄過你的人,好好學畫,將來有出息後,去狠狠報複他們。”
另一位父親教導孩子說:“你要記住那些憐憫、同情、施舍過你的人,好好學畫,將來有出息後,去好好報答他們。”
兩個孩子從師學畫後,都很努力,深得畫家的喜愛。畫家最擅長畫神像,便教兩個孩子學畫神像。
幾年後,他們畫的畫便有了分曉。那位心存感恩的孩子,畫的神像總籠罩著一層祥和、純潔的光輝,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推崇。父親看了他的畫之後,激動地說,孩子,我終於看到了,看到了你用這種最好的方式報答了你要報答的人們,你用神的光輝沐浴、淨化了人們的心靈。
而那個心懷仇恨的孩子,畫的神像總放射出一種凶惡而陰森的光芒,讓人不寒而栗,避而遠之。父親看了他的畫之後,心有不甘地說,你怎麼畫不出像那個孩子畫的神像呢?這個孩子痛苦地說,他在畫神像時,總會出現那些侮辱、輕視、嘲弄過他的人的麵孔,揮之不去,所以畫出的眼睛、鼻子、嘴唇等等都是他們的,都是一張張令他仇恨的臉譜。父親聽了孩子的話後,不由長歎了一聲:“唉,報複別人終於報複了自己啊!”
一個人可能不清楚自己生命的狀態如何,然而,你用怎麼樣的生命狀態對待別人,別人就用怎樣的態度來對待你!生活中,“為富不仁”、“見利忘義”的人比比皆是,最終走進死胡同;相反,不為蠅頭小利所惑,能為大家著想,這樣人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人很善良,常常把寬容給了陌路,把溫柔給了愛人,卻忘了給自己留一點。有一句話很有用,叫“沒什麼”。對別人總要說許多“沒什麼”,或出於禮貌,或出於善良,或出於故作瀟灑,或出於無可奈何,或是真不在意,或是別有用心。不管出於什麼,誰讓生活有那麼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如果你要勸解自己,也要學著這麼說。缺少陽光的日子很憂鬱,你要學會說“沒什麼”,失去朋友的生活很寂寞,你要學會說“沒什麼”。自己已經很累了,他需要一種真誠的諒解,說句“沒什麼”,對你自己,對自己疲憊的心靈。這麼說著,並不是讓你放縱所有的過錯,隻是渴求自拔;也不是決意忘懷所有的遺憾,隻是拒絕沉溺。當然,要自己勸慰自己才管用。
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計較的太多。不是我們擁有的太少,而是我們計較的太多。不要看到別人過得幸福,自己就有種失落和壓抑感。其實你隻看到了別人的表麵現象,或許他過的還不如你快樂。
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東西,不完美其實才是一種美,隻有在不斷的爭取和放棄中,不斷的承受失敗與挫折時,才能發現快樂。
“比海更寬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靈。”生活不論如何磨人,如何將你壓縮在一個四方的小盒子裏,但思維的空間是不受限製的,心靈的視野沒有藩籬,無比寬廣,任你馳騁。讓我們記住:少計較才能多幸福!
鬆開手中的氣球
人生苦短,精力有限。可是我們每一個人手中總握著許多“氣球”,比如名利、財富、權勢、地位、愛情等等。為了達到我們更遠大的目標,最大化地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必須放飛手中的氣球,一心一意去追求。隻有放棄它們,我們才能騰出更多時間去創造,從而贏得成功。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可是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取得成功。原因是我們耽於外物的時間與精力太多,因此如何把我們的優勢轉化為成功的機會尤為重要。換句話說,我們唯有善於積蓄、發展優勢,使優勢與機遇擁抱,才能贏得成功。
一個人如果僅僅陶醉於一時的優勢之中,或目空一切,或不思進取,結果有限的優勢將很快消失殆盡,即使有機遇迎麵而來,也無法相握,隻能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20世紀20年代,美國珠寶大盜貝利,幾乎人人皆知。他偷盜的對象,都是有錢有地位的上流人士。而且,他還是一位藝術品鑒賞家,曾經擁有“紳士大盜”的美稱。
後來,貝利因偷盜被捕,被判刑18年。
出獄後,全國各地的記者都紛紛前來采訪他,其中,有一位記者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貝利先生,你曾偷了許多很有錢的人家,我想知道,蒙受損失最大的人是誰?”
他不假思索地說:“是我。”
記者們莫名其妙,他就接著解釋道:“以我的才能,我應該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華爾街的大亨,或者是對社會很有貢獻的一分子;但我不幸選擇了做小偷,成了一個向自己偷盜東西最多的人——各位都知道,我生命中四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監獄裏消耗掉的。”
人生就是一場場搏鬥,我們可能會常常失敗,但是,在失敗中的我們又如何去麵對呢?如何從失敗中生活呢?今天,我們認清自己了嗎?認清我們的地位和身份了嗎?盡上我們的本分了嗎?我們是否已徹底將自卑、無自信、自覺無用、自憐、壞習慣、過去灰色的影子、過去不幸家庭的包袱、失敗的創傷都徹底割走了?我們是否仍被過去失敗的陰影纏繞著,無法釋放出來?
其實我們原本可以不需要很多的,那都是我們的欲望而不是必需。平靜而快樂地活著,生命才輕鬆而有意義。
卡文迪許出身貴族,擁有“爵士”封號,還擁有大筆存款,是英格蘭銀行的最大客戶。但他終身不娶,不理衣著,全心致力於科學研究,無暇顧及生活瑣事。他的衣服大多是舊式的,滿是褶皺,甚至連扣子掉了也不理會。
一次,他到皇家學會去,順便穿了一件在實驗室工作時被硫酸燒壞了的破大衣,以致被認為是個流浪漢,人們說什麼也不肯讓他進去,待他通報了姓名,學會的職員才連連道歉,請他進去。
平時,他吃的也很簡單,就是偶爾請科學家吃飯,一般也隻是一條羊腿。仆人笑著提醒他,一隻羊腿不夠五個人吃,他才改口說:“那就準備兩隻吧!”
人們問他:“你那樣有錢,為什麼又那麼‘寒酸’呢?”
他自信而無愧地說:“我認為科學家的時間應當最少地用在生活上,而應當最多地用在科學上。”
著名物理學家彼埃爾?居裏說過:“我們不得不飲食、睡眠、遊戲、戀愛,也就是說,我們不得不接觸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過我們必須不屈服於這些事情,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仍須保持我們一心從事的一些思索,使它們仍然處於優越地位,使它們在我們的可憐頭腦中繼續冷靜地進行。”
放棄生活中的奢華吧,追求更高的目標才能擁有更好的生活,也才能在人生中贏得更大的超越。當然這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同樣有不少人把不經意的小事裝在心裏,寢食難安,成為影響自己的消極情緒。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麵對各種誘惑,隻要不亂心性,專心致誌,就可以接受天將降之大任了。
大學畢業後,由於沒有關係,他被分到了離家很遠的一所鄉村小學教書。遠離家人的苦悶、工作生活的不如意,總之,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心情糟糕透頂了。一天下午,他在校園裏撿到了一隻閑棄的小鐵盆,已經鏽跡斑斑、破爛不堪了,但因為可以盛垃圾,他就把它帶回去,放到了宿舍門口。許多天後,一個雨後清晨,他打開門,意外地發現就是這隻又髒又破的小盆,竟然接了滿滿的一盆雨水。小盆被衝洗的幹幹淨淨,盆裏的水清可見底。
那一刻,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這以前,他一直都認為這是一隻被人丟棄的小盆,沒有多大用處的。有誰會想到,它雖又髒又舊,而身上竟連一個小小的洞眼都沒有啊!從這一天起,他改變了對命運的態度,不再抱怨、不再消沉,而是認認真真地給孩子們上課,認認真真地生活和做人。幾年後,他由於成績斐然,被市裏一所最好的小學調了過去。在眾人詫異的目光裏,他舍棄了在別人看起來極有用的東西,但卻帶走了那隻小盆,沒有人知道什麼原因,隻有他自己深深地明白這其中的緣故。
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有許多東西可以改變命運。如果不是那隻小盆,他的生活或許會是另一副樣子!一個人,不論身處何種環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應該用堅定的信念和堅韌的態度默默地等待黎明的到來和鮮豔的花開。
生活中,誰都會遇到挫折、困難、貧窮乃至饑餓,但隻要你的希望之燈不滅,美好憧憬猶在,把那生命的種子留下,你就能克服暫時的困難,去積累一桶桶金,最終獲得幸福的生活,達到生命的巔峰。
從前有個孤兒,過著貧窮的日子。這年剛剛進入初冬,他的全部口糧隻剩下父母生前為他留下的一小袋豆子了。但是,他強忍住饑餓,把那一小袋豆子藏了起來。之後,他全靠拾破爛勉強糊口。盡管如此,在他心中總有一株株綠得誘人的豆苗在旺盛地生長,他在夢中也似乎真的看見了來年那些飽滿可愛的豆莢。因此,在那個漫長而寒冷的冬季裏,他雖然多次險些餓昏過去,卻一直不願去觸摸那一袋豆子,他知道,那是希望的種子,生命的種子啊!
苦日子就這樣熬過了一冬。第二年春天來了,孤兒把那一小袋豆子播種到地裏,再經過一個夏天的辛勤耕耘,到了秋天,他果然收獲了數十倍的豆子。豐收過後的孤兒並沒有就此滿足,他還想獲得更多更多的豆子,以及更多更多的幸福。
於是,他把收獲的豆子又留下來繼續播種、耕耘、收獲。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種了又收,收了又種。幾年過去了,孤兒的房前屋後、田邊地角到處長滿了喜人的豆苗,屋裏囤滿了成包的豆子。
後來,孤兒告別了貧困,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戶。不久,他娶妻生子,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幸福生活。再後來,他和妻子一麵繼續種豆,一麵學做豆製品,不到40歲,成了大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