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3 / 3)

(2)用以“我……”開頭的語句表達自信

常用“我看來……”,“我相信……”,“我想……",“我希望……”等語句,這樣的人看起來意誌堅定,十分自信,至於常用“我”這個字,也是強化印象的一種手段。因此,如果想讓對方對你印象深刻,經常使用以“我”開頭的語句,是個不錯的方法。

(3)辦事時要多注意細節

比如,與人訂約會時間定在“幾點幾分”見麵,對方會認為你工作很忙碌,並且能幹,同時也會對你產生珍惜時間的印象。如果你定“大約幾點左右”見麵,會使人產生你很悠閑的錯覺,認為你無所事事,因而未見麵就對你的印象打了折扣。

(4)平時多關注時代潮流

對於熱門話題、暢銷書、流行歌曲等,你不一定要全部知道,但應有所了解。跟上時代的步伐,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因素之一。如果對於暢銷、流行的東西一點都不了解,會給人落伍、遲鈍的印象,這就有違幹練和果斷。

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是辦事的一個陰險的仇敵,在它還沒有破壞你、限製你辦事之前,你就要即刻把這一敵人置於死地。辦任何事情就應該速戰速決——當機立斷,一味地猶猶豫豫,久拖不決,隻能坐失良機,導致失敗,隻有辦事果斷,你才能抓住先機,取得成功。

切忌急功近利

莎士比亞說過:“不應當急於求成,應當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對象,鍥而不舍,時間會成全一切。凡事開始最難,然而更難的是何以善終。”

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變越快,首先有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的商品大潮,使得人們費力費神地去獲取;次則越來越便捷的交通工具被製造出來,挑激起人們到各地觀光、嚐試各種不同生活方式的心態,於是人們便一站一站地奔個不停。

生活的快節奏,導致人心態上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大家都太急於求名、急於求利、急於求成。總而言之,太急攻近利。何謂急功近利?急切地追求短期效應而不顧長遠影響;追求眼前利益,而不顧根本道理,也就是過於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容易使很多人失去自我,迷失方向;辦任何事情隻有選擇務實,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堅定不移地奠定基礎、創造條件,自會有妙手偶得的樂趣。

據權威機構調查顯示,我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隻有35年,為什麼許多民企品牌,很快即成為過眼煙雲?

於是,一場以品牌力量為主題的“對話——民營企業家沙龍”吸引了近千名企業家和聽眾。慧聰國際資訊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郭凡生說:“目前我國許多民營企業做品牌都存在著急功近利心態,在認知程度上局限於做品牌就是為了市場,為了馬上賺錢,顧眼前而不考慮長遠,對品牌的高目標指向缺乏明確認識。”其外在主要表現是,炒作成了企業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慣用手段。“秦池”、“愛多”等“泡沫”品牌,說倒就倒。他認為,品牌是“人品”、“產品”、“企品”的合一,要靠科技創新,靠文化支撐。要想打造國際品牌,對我國民營企業來說,首先要調整和改變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

歐典地板號稱源自德國,但其德國總部根本不存在;自稱百年曆史其實隻有8年,所謂的歐典(中國)有限公司也根本沒有注冊過。原來,歐典地板並非像其宣傳的那樣“真的很德國”;但竟然賣到了2008元/平方米。2006年的央視“3.15”晚會,向全國消費者揭穿了這個謊言。

他們的所謂“真的很德國”,利用了消費者愛慕虛榮的心理。因為木地板最早源於德國,所以歐典便想方設法把自己的產品與德國聯係在一起,通過炒作概念,來標榜自己技術一流、質量上乘。

美國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隻有退潮時,你才知道誰在光著身子遊泳。很多的企業似乎正是這樣,經濟狂潮一經消退,喧鬧的沙灘上留下的便是投資者尷尬的身影,而這無力遮羞的身影正是急功近利所帶來的一大致命傷。由於急功近利,與歐典類似的不少企業不願在苦練內功上下工夫,而是把賭注壓在廣告上,於是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的廣告價位扶搖直上。一些企業在商海中潮起潮落,上下浮沉,甚至是殺雞取卵、急功近利。不要太急功近利,這也許是歐典事件帶給我們最深刻的教訓。

看到新世界旗下的酒店和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為鄭裕彤帶來的巨額財富,許多人說,鄭裕彤的成功就是膽大、冒險、快速賺錢。但鄭裕彤卻不這樣認為。

鄭裕彤說:“我不喜歡立刻就能賺錢,而且賺得很多的項目。越賺得快的錢,風險越大,這是一定的。”

“我不是這樣。因為我做每一件事都是看透了才去做的,不是急功近利的。以會展中心為例,我做這件事的時候,別人說我大膽,其實我已經看透了,中國最終要收回香港。1997年的時候,很多人對中國沒有信心,但是我對中國有信心,就是這樣的。”

什麼是遠利?什麼是近利?什麼是大利?什麼是小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標準,市場也有它自己的遊戲規則,隻是急功近利的人難以看到,經過腳踏實地創造的遠利才是大利,經過努力追求的遠利才是長久的利益。

在生活中,一般人的行為準則是“到手就是財”、“他日三鬥,不如眼前一升”。因為他們安於享樂,對於人生輝煌缺少足夠的興趣,還有最主要的是他們目光短淺,根本看不到眼前利益之外更大更長遠的利益。而高效人士的行為準則是“行大事者不近小利,有大謀者不矜小功”,因為他們目光遠大,誌向高遠,能看見更大更長遠的利益,追求的也是更大更長遠的利益。

把事做到點子上

不必海闊天空,能把事想到點子上的就是大智者;不必口若懸河,能把話說到點子上的就是真口才;不必東奔西走,能把事做到點子上的就是好人才。要迅速地把事情做到點子上,就需要有一種全智的思維模式,能便捷地分析出對方的意圖,從而快速地製定出自己的策略。

許多人之所以在辦事中走偏了路,歸根結底是沒有弄清楚主次目標的正確含義,辦事抓不住重點,常常耗費心力於那些並非真正想要實現的目標上,因此才會遭受那麼多的痛苦。

法布利奧是紐約城裏的一個攝影師,經營攝影生意已有十幾年,而且在這一行中已小有名氣,但卻不知為什麼,他突然改行開起美容沙龍來了。

就利潤而言,如果經營得法,攝影生意並不會比美容賺錢少。而且,就發展前途來看,攝影是屬於藝術創作範疇,很受上流社會人士的喜愛,要是深入鑽研下去,很可能揚名國際藝術界。而做美容生意,整天為女人做頭發、化妝,似乎不會有什麼大出息,尤其在人力昂貴的美國,想要做這一行賺大錢也困難得很。

然而,法布利奧竟然舍棄了十幾年的老行當,加入到競爭激烈的美容業裏來打天下,這種選擇的確令人有些費解。雖然他現在住在紐約地區,而這裏已經成為女人美容創新的領先地區,但仍有很多人在懷疑他為什麼要改行?但這正是他與眾不同的“心計”之所在。

的確,攝影是他的本行,而且,如果他照著這個既定方向發展下去,也未必不會成功。但是對他來說,做這一行卻似乎已沒有什麼挑戰性,這不符合他的性格,他希望迎接更大的挑戰。怎麼辦呢?

一天晚上,他翻來覆去睡不著。於是便起身穿好睡袍,信步走到陽台上。

正當他這樣胡思亂想的時候,突然兩個女人談話的聲音傳進他的耳朵裏。

“你看,我的頭發亂得像茅草一樣,連個整理的地方都沒有,多寒磣。”

“我不也是一樣,”另一個女人說,“所以我最討厭大清早就出門。”

“美容院都是什麼時候才能開門?”

“最早也要早上八點。”

“我的天哪!就讓我這樣蓬頭垢麵地坐飛機嗎?讓飛機後讓我如何見人呢?”

“湊合吧,我們到飛機上,自己隨便梳洗一下就算了……”

很快,她們的談話聲就被計程車帶走了,消失在夜空裏。而法布利奧卻呆呆地站在了涼台上,他的心緒突然在這一刹那間被這幾句話激活起來,思想也開始沸騰起來,苦惱幾天的問題,突然間靈感突現般地找到了答案——他要開一家一天24小時營業的全天候美容院。

他退回屋裏,坐在客廳的沙發上,仔細地思考這個剛剛進入他腦海中的問題。

他最先考慮的就是人手問題,想到培養人手,法布利奧立即有了自己的計劃和打算。為了追求“美容城”一流的技術和服務,必須提高現有的技術狀況。他想,今後所有的美容師都必須由自己親自來訓練,絕不雇用外來的技術人員。

而且,他要把自己對“美”的理論灌輸給他的工作人員,這是他在從事攝影藝術時就揣摸出來的心得。所謂“美”,並不隻是突出,而是諧和;也不單指局部,而是整體。為女人美容、化妝也是一樣,不僅僅是把臉部化妝得好看就行了,而是要與她的發型、首飾、服裝以及整體氣質等相配合,才能產生交相輝映的審美效果。

從這一刻起,法布利奧就為他的新行業立下了工作原則。他認為,一個優秀的化妝師,不是一個唯唯諾諾,一切都聽從老板和客人吩咐的工匠,而是要在必要的時候,提出自己的看法,對客人提出積極的建議,同時也應當為“美容城”的發展獻計獻策。

換言之,一個優秀的化妝師,不僅僅是為錢而工作,而且也是每一位顧客的顧問,向那些不知道如何打扮自己的人,灌輸追求美和時尚的要領和方法,並且還應當做好老板的“軍師”。

其次,法布利奧也想到,對於一家24小時都營業的美容院來講,每一個開業時段都不能浪費,一定要下大力氣作一番宣傳工作,讓那些習慣夜間生活的人,都知道有這麼一家全天候的美容院,不論在任何時間,都能為他們提供服務。

法布利奧思考了整整一夜,他據此還寫了一個詳細的方案……

在生意開張的前兩天,法布利奧展開了他的宣傳活動。他采取的是重點出擊的策略,首先在百老彙各大戲院、電影院做廣告,其他的廣告一律暫時不做。

他這樣做的原因有兩條:一是他拿不出太多的廣告費;二是他清楚即使多做宣傳也沒有用。因為他們的人手太少,萬一來的客人多了,也忙不過來。

剛開始時生意並不太好,但法布利奧一點也不灰心,一有空閑,他就閱讀有關美容的書籍。等有了客人時,他就一麵工作,一麵琢磨客人的愛好和心理,並盡最大努力滿足她們的要求。

假如顧客是一個中年婦女,法布利奧總是利用美容方法使她看起來顯得更年輕一點。假如顧客是一個豔麗的年輕女人,他就用各種方法使她顯得端莊大方。

當一個生客人上門時,如果法布利奧發現她的化妝有一點不足,他總是會很委婉地說:“小姐,你的發型,要不要換一個新式樣?”

如果客人說她已經習慣這種發型,不願意變動,法布利奧便會趁機進言:“你看這樣好不好?我替你另做一個式樣看看,如果你認為不好,我再替你改過來,不必另收費用。”

在這種情形下,很少有人會拒絕他。而法布利奧以一個攝影師的審美觀點,所修改的發型、所設計的美容形象,多半都能獲得客人的讚賞。於是,法布利奧的信心更加強烈了。他相信,自己認為美的化妝樣式,大都比一般客人自以為美的樣式要好得多。

生意擴大以後,他驚訝地發現,竟有那麼多人不知道應當如何裝扮自己,不知道如何化妝才會使自己顯得更美麗。而且,有些人還特別固執,需要費很大的唇舌,才能使她們改變對自己不利的審美見解。

於是,在這種認真工作的態度下,法布利奧美容城的生意突然火爆起來,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美容城”的名氣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傳播得滿城婦孺皆知。

其實,法布利奧“美容城”的生意突然火爆起來,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甚至於可說是必然現象。而這一切也不過是他打破常規,創新經營的結果。

這樣,經過法布利奧的不斷努力,他終於成為紐約最大、最有名的美容院的老板。他也因一次偶然的機緣成就了一番大業。

法布利奧的成功可以說是他獨具匠心的經營理念的結果,正是因為他的理念符合了當時的審美趨勢和時代潮流,才使得他的點子為他的事業發展帶來了機遇。下藥下到點子上,做事做到點子上,人生的境界一定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