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蔣介石的真麵目(15)(2 / 3)

彭明敏逃亡成功後,國民黨黨中央由蔣介石主持中常會討論,記錄且送呈蔣介石批示,其中有“彭逆明敏穢行惡跡資料,應妥為整理,必要時,透過國外內幕雜誌揭露其卑劣行徑,及其為士林所不齒之情形,使為國際人士及僑胞所唾棄”等妙文,全部內容,業經李敖從秘密管道取得,專文發表。請看今日本報“李敖天地”版。

1991年7月4日

附錄

[本報訊]彭明敏在去年六月十一日致信李敖,曾提出返台七條件:

我若返台,入境程序應為如下:

(1)抵台時,高檢處(署)最高負責人及所謂“承辦檢察官”,在機場與我會麵;

(2)會麵時,互不握手;

(3)我自動以護照或美國駕駛執照,證明身份;

(4)高檢處(署)最高負責人代表政府及高檢處(署),對於過去二十多年“通緝”我事,承認錯誤,並為此代表政府及高檢處(署)正式道歉;

(5)我接受道歉,並保證對此不再追究,也不要求補償;

(6)我步出機場時,對記者證實我已接受政府及高檢處(署)道歉;

(7)上述程序,全部在現場錄像、錄音,我在場取得其拷貝一份。

上述七條件,看不出彭明敏有變動跡象,所以李敖說:除非國民黨改變態度,彭明敏不會返台。

《反蔣運動史》序

孫中山革清朝的命,靠的隻是土頭土腦革命黨,不是革命軍。清朝垮了,孫中山交出權力,自覺失敗了,又想奪回來,於是不擇手段、花樣翻新,從蘇聯引進布爾什維克式的現代革命黨,其結構嚴密無情,已令土頭土腦的革命黨浩歎。孫中山又同時拿外國人的錢,建立黨軍,期以黨領軍,革軍閥的命。結果呢,孫中山再一次失敗——這一黨軍,被蔣介石篡奪,革命黨不但未能以黨領軍,反倒被軍所領、被新軍閥蔣介石所領。孫中山糊裏糊塗、矢誌北伐,結果北伐成功,隻是新軍閥的成功,革命黨完了,所有的革命黨都被蔣介石給耍了。

孫中山死後,革命黨中的頭子胡漢民說得好:

民國十五年北伐的成功,隻是軍閥的成功,不是黨的成功,不是革命的政治的成功。唯其軍事力量,並未受著黨的主義的統製,所以這一幕北伐的結果,隻是軍閥治權的轉移,而不是革命政權的建立。唯其革命政權之未能建立,所以五年以來的一切,隻是軍閥的行動,而不是黨的行動,更不是主義的行動。這一個重大的證明,就在主義與現實的對比。因此,我們更要堅決地說,或者是退一萬步說:最近隻有過一次北伐,而不曾有過革命,尤其不曾有過三民主義的革命。

為什麼“不曾有過”?因為新軍閥蔣介石背叛了革命——他革了所有革命黨的命!

革命黨們當然心有未甘,他們此起彼落,他們前仆後繼,以反蔣之師,挺身與蔣介石相抗,但是他們全失敗了。正如西安事變的主角楊虎城所結論的:我們大家是鬥不倒蔣介石的,能鬥倒他的,隻有共產黨。

雖然如此,大家挺身與蔣介石鬥,畢竟還是消耗了他的實力,畢竟還是延遲了他的一統,畢竟還因此給了共產黨喘息的機會,使共產黨得以做大,最後還把這條攔路虎趕成了過街鼠,鼠竄到台灣去。所以,大家此起彼落、前仆後繼地反蔣,雖然失敗了,從另一角度看,也未嚐不是變相的分階段的成功。

在北伐結束後六年,1934年10月1日,中國青年軍人社出版了一巨冊《反蔣運動史》,雖然它是廣東反蔣係統主持的出版品,但在史料上,是全麵性的,並不限於廣東。它的廣告詞裏說:

是書完全站在護黨救國之立場,對於蔣中正叛黨禍國之罪行,及曆次反蔣運動之始末,均有翔實之敘述;而對曆次反蔣運動之失敗,尤均指出其每次失敗之重因,並加以明確之分析與批判,使正義得伸於天下,奸邪不容於世人,且做後事之借鑒。至其史料之豐富、文筆之流暢,誠反蔣運動中空前之巨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