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朝代的終結(1)(2 / 3)

現在我把去年“一年反攻,三年成功”的計劃,改為“一年整訓,二年反攻,掃蕩共匪,三年成功”。就是說:從現在起,少則三年,多至五年,要來達到我們消滅共匪,複興中華民國的目的。

在這裏,蔣介石明顯地改變了時間表,一年前“一年反攻”的支票,言猶在耳,可是一年一到,就搖身一變,變成“二年反攻”了。“一年反攻”搖身一變成“二年反攻”還不打緊,兩個月後,蔣介石又吃了敗仗,舟山和海南相繼撤退。1950年5月16日,他在台灣廣播電台講《為撤退舟山、海南國軍告大陸同胞書》,有這樣的話:

我現在先將政府當時所決定根本大計與步驟,明白報告大家:就是第一步要集中一切兵力,第二步鞏固台灣及其衛星島嶼,第三步反攻整個大陸來拯救全國同胞,第四步複興中華民國,建設三民主義獨立自由的新中國。因此,半個月之前,我們撤退了海南的軍隊,今天定海的軍隊也主動地向台灣及其衛星島上集中了,這就是我複職以後第一步的計劃完全實現了。……

蔣介石接著說:

我可以很確實來告訴你們:今後三個月內,共匪如果來侵犯台灣,那就是我們國軍迎頭痛擊乘勝反攻大陸的時機,這樣三個月以後,我們就可以正式反攻大陸了。如果共匪始終不敢來侵犯台灣,那我們亦要在一年之內,完成我們反攻大陸的準備,至遲一年以後,亦必能實行反攻大陸。

蔣介石這種你打我,我就立刻反攻、立刻在三個月後反攻;你不打我,我就不立刻反攻、要一年後再反攻的說法,是根本不通的。因為有能力反攻,就該反攻,和敵人來不來侵,又有什麼必然的牽連關係?從三個月展期到一年,用這種“待敵之不來”的立論,決定反不反攻,是與古今中外任何兵法都不合的。蔣介石雖然開出了“三月反攻論”的支票,但他的預算,還是偏向“一年以後”的,因此他諄諄而道,叫大家少安毋躁:

現在我再將政府反攻大陸的計劃,總括四句話對同胞們重說一遍,就是“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希望你們含辛忍痛,埋頭苦幹,依照這確定的步驟和時期,準備你們今後接應國軍反攻的行動。

在這裏,我們清楚看到蔣介石開出的“反攻大陸”支票,是從“三月反攻論”轉而為“二年反攻論”的,所謂“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支票文字是一清二楚的,同胞們遵命“依照這確定的步驟和時期”,準備“今後接應國軍反攻行動”,自然不在話下了!不過,一個有趣的變化是:這年3月13日,蔣介石還說“掃蕩共匪,三年成功”呢,可是隻過了兩個月零三天(5月16日),他就改口說“三年掃蕩,五年成功”了。這種差距未免太快了一點吧?蔣介石“複職”日期是1950年3月1日,他在十三天後(3月13日)說了“掃蕩共匪,三年成功”的話。可是,五十天後(5月2日),共產黨就拿下了海南島;六十四天後(5月16日),共產黨就拿下了舟山群島,大概是失敗衝昏了頭腦,三年之期,就連忙改成了五年,這種何時反攻、何時成功的時間表,隨意而變,對照起來,豈不有趣嗎?

看了上麵蔣介石的種種談話,我們隻見半年、一年、三年、五年等的翻來覆去;“整訓”、“反攻”、“掃蕩”、“成功”等的代換不停,真令人眼花繚亂了,亟須列個簡表,教人看個明白:列表之下,一切文字戲法都現出原形,使我們恍然失笑。我們計算一下,蔣介石空頭支票最後的“五年成功”日期,應該是1955年。在1950年的時候,蔣介石說“一年光陰實在是很短很短的時間”,但是,“很短很短”的一年過去了,三年四年過去了,五年也過去了。在台灣夢想反攻的,和在大陸“接應”反攻的,終於發現信誓旦旦的蔣介石,在“確定的步驟和時期”中,竟然毫無動靜——原來他黃牛了。

蔣介石1949年、1950年的時間表,都在“很短很短的時間”內一一退票後,他有很長一段日子,不敢再明定時間表,直拖到1959年5月18日,他在國民黨八屆二中全會講“掌握中興複國的機運”,才有這樣的預言:“老實說再過十年,超過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期限,還不能反攻複國的話,那就任何希望都要破滅了。”蔣介石這句話是1959年說的;1959年說“再過十年”,當是1969年。在這裏他明確說,到了1969年,“超過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期限,還不能反攻複國的話,那就任何希望都要破滅了”。現在,1969年早就過去了,1979年也早就過去了,1995年亦已經來了,蔣介石也走了二十年了。一切的時間表,都已隨他這一走變成了死證。不過,死證歸死證,並非死無對證,我們的求證拆穿了他的政治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