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朝代的終結(1)(1 / 3)

第一節不能兌現的時間表

中國的特色是地大人多,地大人多就會有多樣的地區特色和人文特色。這種特色,表現在分省上麵,尤為明顯。各省又可再細分,分出更細的地區特色和人文特色,或統計,或歸納,或屢試不爽,或約定俗成,最後演變出一般的觀感與結論。這種觀感與結論,對特定例外言,容或失之武斷,但它的一般性,卻往往令人深思、令人警惕。例如一般的觀感與結論,湖北省人太奸,所謂“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但湖北佬中又可細分,分出更細的地區特色和人文特色,湖北人中黃陂人、孝感人、漢川人,都是奸中之尤者,但段數又有不同。所謂“奸黃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漢川”。可見大同中有小異,細分之下,九頭的鳥相,固有所不同。

湖北人以外,浙江人也是一樣。一般的觀感與結論,浙江人也奸。但奸中也可細分。靠北部的浙江人,接近江蘇的江南,比較奸得溫文;但靠東部沿海的,就奸得邪門兒了。東部沿海最有名的是寧波人。寧波從明朝以來就是有名的商埠,這裏人精於做生意,在上海尤有惡勢力,所謂“無寧不成埠”。但是雖精於做生意,卻往往逆取不能順守,做到頭來,經常賺到金玉滿堂後又賠個掃地出門,最後吃個茴香(回鄉)豆,完蛋大吉。

蔣介石是浙江人,籍屬奉化縣,但奉化縣從明清兩朝以來就屬寧波府,所以他是地道的寧波人。他雖冒充是周公之後,其實根本是鹽商世家,並且是專賣生意。蔣介石從小在寧波府城讀書,後來在上海靠寧波幫做買空賣空的股票經紀,透過姨太太與浙江財閥搭線,搞上奇貨可居式的政治,最後成為中國的領袖。這種過程,是全盤的寧波商賈逆取的生意,逆取以後,下場卻是老子所預言的“金玉滿堂,莫之能守”。最後被他通吃了的中國大陸又被他通吐了出來,不能順守,掃地出門,最後連茴香豆都不得吃,完蛋到孤島台灣來。

這種完蛋到孤島台灣的窘境,1951年4月30日,蔣介石在台灣講“幹部教育訓練的要旨及幹部自反自修的要領”,曾經有如此哀呼:

我們目前革命的危機,更是到了大禍臨頭的最後關頭,試問大家退到了這樣一個孤島以後,還有何處是我們的退路?至少我們每個人今日的環境是一個天涯淪落、海角飄零,這樣一個淒愴悲慘、四顧茫茫的身世,真所謂“命懸旦夕,死亡無日”的時期。……

在這一講演前七天(1951年4月23日),蔣介石講“人事製度的重要與考核人才的方法”,也曾經有如此感歎:

從民國十三年到現在,經過二十七年之久,先後完成了東征北伐剿匪抗戰各任務,這樣多的戰爭勝利了,這樣大的事業成功了,但是仍然要遭受前年那樣慘重的失敗,所謂革命建國,隻成了一場春夢,沒有一點結果。

這種退守孤島,“隻成了一場春夢”的哀呼與感歎,豈不正是一個寧波商賈忙碌終生“沒有一點結果”的告白嗎?雖然寧波商賈隻剩下了孤島,但是春夢以後,有孤島,總比沒有孤島好,最大的好處,是它可以供給蔣介石在兵敗山倒喘息甫定之餘,大開空頭支票的樂趣。他在孤島上開“反攻大陸”的支票,前後有多張,逐一排比一下,可以使我們對寧波商賈的信用,有個通盤了解。他開反攻大陸的支票,首先見於1949年6月26日,在台北東南區軍事會議的講話,他講“本黨革命的經過與成敗的因果關係”,曾經說:

我以為我們一般高級將領如果能夠消極的不貪汙、不走私、不吃空、不擾民;積極的又能精誠團結、事事公開、實事求是、精益求精;尤其是對部下能夠同甘共苦,信賞必罰,那我們部隊戰鬥的精神和力量,在最短的期間,就一定可以恢複,不出三年,我們就一定可以消滅共匪!為堅定大家的意誌,並指示大家努力的目標和進度,我今天特別提出幾句簡單的口號,希望大家刻骨銘心,一致努力,貫徹始終。這幾句口號是:

一、湔雪恥辱,報複國仇!

誓滅共匪,完成革命!

二、精兵簡政,縮小單位!

自動降級,充實戰力!

三、半年整訓,革新精神!

一年反攻,三年成功!

在這裏,蔣介石清楚地明定“一年反攻,三年成功”是他的時間表。“一年反攻”是時間表上的起點,“三年成功”是時間表上的終點,語句一點也不含糊。說話當然要算話,可是就在一年將盡的時候,蔣介石又提出了新的時間表,原時間表自動作廢。1950年3月13日,蔣介石講“複職的目的與使命”,有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