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作弄李宗仁(4)(1 / 3)

蔣經國在這年11月初《上月反省錄》中自道:

……金圓券發行數目之大,造成了10月初的所謂搶購運動。由此而發生市場波動,一天不如一天地壞下去了,自己感覺到用下去的力量,已不十分有效了,在經濟方麵講,是因為金圓券發行的數字太大,到處都是鈔票,而這許多鈔票,都是無路可走,所以造成了市場的混亂。吳蘊如來信說:“官吏白做了兩個月的工作,民眾白吃了兩個月的苦,並且窮的愈窮,而富的還是一樣的富。”這幾句話說得太心痛,同時亦夠刺激了,想起八九月間,人人拿美鈔黃金來兌換金圓券時候的情況,以及今天金圓券的貶值,實在太使自己難過了,每次想起人家將金鈔兌了之後,今天是如何的在怨恨我,真是慚愧萬分,為了表明自己的責任心,我將向政府自請處分,並對上海市民表示歉意,以明責任。總之七十天的工夫,花了不少的心血,亦並不是白花的,讀了一部經濟學,得了許多痛苦的教訓。……

好可怕的蔣氏父子的“經濟學”!禍國殃民到這步田地,這是哪門子“經濟學”!“經濟學”是要在高等學府裏讀的,豈可在十裏洋場上帶著警察去讀?蔣介石把國家金融命脈交到自稱“粗人”(蔣經國到上海中央銀行正式辦公時自稱,見其1948年8月23日日記)的兒子的手裏,此真“兒戲”了!

追隨蔣經國“打虎”的共犯王升,在《經國先生無私無畏的人格》中回憶:“限價一放,一個月的薪水,拿到的金圓券,到了第二天,那就隻能吃一碗豆漿,幾根油條,國家就不能收拾。”其實,這話還太保留了的。豈止一個月的薪水變成“一碗豆漿,幾根油條”,貶值的嚴重,其實連一碗、幾根都買不到了。蔣經國的老師吳敬恒,在金圓券初行之時,“尚為萬元之富翁”,但是,一場幣製改革下來,最後換到新台幣一百四十七元而已!(張文伯《吳稚暉先生傳記》,第186頁)——連蔣家的忠仆都被害得家破人窮如此,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民,依然黃金,幾家能夠耶?

金圓券演變到搶購與貶值,有離奇的畫麵出現。先是全國發生了搶購物資的風潮。上海的四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被搶購一空,人心惶惶,天下大亂。接著金圓券高速貶值,貶值得物價不但早晚不同,甚至一小時內都不同。市麵商店本來掛上牌子,上寫“目下一言為定,早晚市價不同”,後來變動太大,價目表要隨時改貼。那時李敖是初中一年級學生,在飯店吃碗麵,進門的價錢和出門就不一樣。前一次價目表上的墨汁還沒幹,新的價目又貼上去了。這種目睹怪現狀,真兩千年所未有也!

金圓券發行不到三個月,11月11日,政府全無辦法了,出爾反爾,又準人民持有金銀外幣了,並同意以金圓券兌回,但是比率卻高於三個月前政府買進的五倍!用的是抗戰期間黃金儲蓄和美金公債的老套,失信於民,自不消說。但是老百姓即使大吃虧、特吃虧,也寧要黃金,不敢再領教金圓券了。於是,向黃浦灘中央銀行擠兌黃金的大浪潮,就立刻展開。

上海那時戒嚴宵禁,老百姓隻好在頭天晚上,藏身在黃浦灘四周,或在陋巷裏,或在舢板內,等待清早5點的解除宵禁。清早5點一過,黑壓壓的人山人海,就從四麵八方蜂擁中央銀行,爭取優先兌換。頓時萬頭攢動,水泄不通。上海警察局派出精銳部隊——“飛行太保”,騎在馬上,揮動皮鞭打人,可是都無濟於事,每天被擠死踩死擠傷踩傷的,隨處可見。李敖那時去買書,經過黃浦灘,已無法在馬路上通過,隻有踩著舢板,繞水而行。這種目睹怪現狀,也真兩千年所未有也!

據當時的一篇記錄——羅雅穀寫的《人海戰術擠兌黃金》,有這樣的幾段:

據說打仗有所謂“人海戰術”,我沒有看見過,也不能想象。用人海戰術擠兌黃金,包圍中中交農的四行堡壘,擊潰政府的金圓券無限製兌換黃金政策,我卻親眼看到了。

偉大的場麵!在上海的黃浦江邊,交通完全阻塞了,各種車輛浸沒在人海裏。每家國家銀行門前,成千上萬的人民,緊緊地挨擠著;有普通人,男的女的,有穿製服的軍警,還有爬在窗上的,踐踏在人群的肩頭,向前躥去的。緊擠得大家不能動彈,要喘口氣,得先把旁人推一下。白的水蒸氣,是汗水的蒸發,從人堆中冉冉上升,好像在蒸饅頭或煮米飯。有人昏過去了,仍給前後左右的人群擠著向前去。倒不下來,也就淹死在人海中了。11月24日那一天,這樣死的人一共有九個。受了傷的,有的給醫院的救護車載去了,有的坐在路旁休息一下,又擠進人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