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東西就是《辛醜條約》的雛形。
顯然,這是一份空前喪權辱國的條約。為此,李鴻章在北京和列強反複協商,可是商量不出什麼結果。因為眼下的大清國比甲午戰敗的時候還要衰弱,而敵人卻比那時強大得多,想和這樣一個對手談判,真可說是無從談起。
光緒二十七年(1901)正月初三,慈禧開始對身邊的最後一群“惡狗”痛下殺手。命莊郡王載勳自盡,將協辦大學士剛毅斬立決(因病故免議置),將載漪、載瀾發往新疆永遠監禁,將山西巡撫毓賢即行正法,命英年、刑部尚書趙舒翹自盡。
其實說穿了,最該殺的是慈禧,可惜叫這個老太婆混過去了。
眼看慈禧把身邊這幾塊料都收拾了,洋人總算滿意了,接下來開始談賠款的事兒。
這時李鴻章已經病倒在床,實在無法和洋人談判了,隻好派徐壽朋、周馥等人去談,終於把賠款從最先提出的十億兩白銀談成了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分三十九年還清,年息四厘。
至此,《辛醜條約》基本定下來了。
光緒二十七年(1901)八月初十,李鴻章向遠在西安的慈禧太後上了一道奏折,上麵寫著:“臣等伏查近數十年內,每有一次構釁,必多一次吃虧。上年事變之來,尤為倉促,創深痛巨,薄海驚心。今和議已成,大局少定,仍望我朝廷堅持定見,外修和好,內圖富強,或可漸有轉機。譬如多病之人,善自醫調猶恐或傷元氣,若再好勇鬥狠,必有性命之憂矣。”
這段話說得好不窩囊。
眼瞅著這個糟老頭子已經讓洋人打怕了、打軟了、打服了。依他的意思,自今往後中國就該任由洋人宰割,再也別反抗了!
李鴻章真是在說這個嗎?
未必。
因為這份奏折不是給全國人看的,它隻是寫給慈禧太後一個人看的——太後,皇上,你們自己看看這十幾年間的三次大戰吧!
中法戰爭中慈禧和恭親王內訌。甲午戰爭中光緒和慈禧內訌。最後,慈禧為了自己的權欲幹脆把整個國家民族拿來出賣!國家利益就這麼被這一幫禍國殃民的“主子”們拿來一次次做政治賭博,賭到最後,把中國搞成了什麼樣子!
這三場大戰李鴻章都親曆其中,什麼不明白,什麼不清楚?可這些話他說不出,也說不得。隻能約略點一點,慈禧聽也罷,不聽也罷,反正李鴻章想說的話,已經說給她聽了。
“臣等上年奉命議和,始而各使竟將開議照會駁回,幾莫測其用意之所在。十一月初一日始據送到和議總綱十二款,不容改易一字。臣等雖經辦送說帖,於各款應商之處,詳細開說,而各使置若罔聞,且時以派兵西行,多方恫嚇。臣等相機因應,筆禿唇幹,卒以時局艱難,鮮能補救……”
是啊,時局艱難,鮮能補救……
現在的李鴻章,麵對八國聯軍的大炮鋼槍,麵對十一個強國的談判代表,已經連“痞子腔”也打不起來了。
痞子,還是有些本事、有些辦法的,可以憑著一張油嘴東拉西扯騙人上當。實在不行了,他還能惡形惡狀喊打喊殺,唬對方一跳。萬不得已,也還可以掀翻台子打上一架。可現在的大清國已經成了叫花子,伸著兩隻手低聲下氣地哀告,連一點兒底氣也沒了。
這樣的朝廷,換了也罷。
這樣的大臣,死了也罷。
幸虧……
這個詞用得殘酷,可我隻想到這一個詞:幸虧!
從湘軍成軍,漢人開始掌握軍權,到“東南互保”,各省督撫自行其是。這幾十年間大清朝廷已經被一點點架空,所有軍政、經濟資源都不知不覺地被搬運一盡,棟梁之材移去一空,新軍事、新政治、新工業、嶄新的民主思想一一在中華大地紮根散葉,逐漸滋長。如今在腐朽的封建舊宮殿旁邊,一座架構全新的共和大廈已經悄悄建成。現在所缺的隻是一把鐵掃帚,把舊朝廷的殘磚斷瓦掃到一旁,新時代,就可以正式開始了。
5.蠟炬成灰
《辛醜條約》簽了,大清朝廷暫時保住了。雖然中國一次就賠掉了四億五千萬兩白銀,更有諸多喪權之條,辱國之款,可是由於八國列強各懷鬼胎,彼此爭吵,互相製約,結果誰也沒能從眼前這張談判桌上割占到中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