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冬日(2 / 3)

又有歌聲在起伏。

牧駝人的長調牧歌相伴著清脆的駝鈴。不知是怎樣的一支駝隊出發了,去向遙遠的地方馱回一份喜悅。拉駝人又都有這樣的習慣,用歌聲傳達自己的出行。意思是說我又要走一回長長的沙漠了,你們為我祝福和祈禱,路途漫漫多艱辛,等我回來也許已經是春天,就給我備下好酒和手抓肉吧。走一回長長的沙漠……一切從這裏開始,一切又從這裏結束,日月星辰,生死輪回,萬物逆旅。都說真正的牧駝人是不興走出沙漠的,沙漠使牧駝人的一生畫一個完滿的圓。老人默立許久,直到牧歌和駝鈴在耳畔消失。其實這些年來,已經不大能夠聽得到這樣的牧歌和駝鈴了。

老人的眼睛裏也潮潮的。

老人凝視著駝群,準確地說是母駝群。

這是駝群裏的獨立王國,充溢著生命狂歡的濃厚氣息,使大漠冬日具有了非常特殊的意義。駝群中的兒駝(種公駝)威風凜凜蠻橫霸道,簡直就是一頭暴烈的雄獅,它容不得任何和自己一樣的同性接近,甚至是騸駝都不行,否則隨時都會爆發一場遮天蔽日的大搏鬥。冬日,兒駝和母駝的情欲都發旺到了極致,生命的火種曆經長時間的蘊蓄後,達到了難以遏止的高潮。每逢秋盡冬至,老人就心甘情願地當一回孫子,跟在隊長的屁股後麵苦苦哀求,盡可能多地索取一些高粱或者包穀,然後侍弄自己的親人一樣給母駝添補飼料,把賣駝毛的收入再返還給這些陪伴老人如影隨形的生靈。老人其實很窮,窮了一輩子。老人的駝群是最好的鴕群,老人駝群裏的兒駝是所有駝群裏最出色的兒駝,老人是當地名聲最顯赫的駝倌。老人將這種收獲積攢了幾十年,傾盡一生的心血卻無怨無悔。

此刻,老人關注著一場精彩的表演。這是一曲十分古老而又永遠年輕的音樂,是一種永恒的生命的盛宴和儀式。音樂和儀式裏,有嗩呐悠揚,有笛聲婉轉,有鑼鼓大響,有鐵銃轟鳴。

吐。

吐吐。

吐吐吐——

兒駝醞釀了一夜的情緒,口吐著大團白沫,向一峰小白母駝發出了邀請,並且明明白白地表現出自己的強烈願望。對兒駝來說,實在是用不著暗示什麼的,這既是它的權利也是它的義務,當權利和義務天然地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一切都順理成章了。然而,兒駝卻低估了小白母駝。小白母駝一開始並沒有接受兒駝的邀請,像個驕傲的公主那樣不理不睬,隻是站在一邊撤著一泡細密而悠長的尿。小白母駝是有理由這樣的,它全身潔白如雪,毛色鮮亮,幾乎沒有雜質;它雙峰筆直,後胯豐滿圓滑,夠得上完美無缺。事實確乎如此,遼闊的阿拉善沙漠雖然是中國的駱駝之鄉,白駝卻是很難得的,大些的駝群裏也就三兩峰,而純白的母駝就更加珍貴了。

小白母駝已經是四個牙口,但還沒有生育過,這是第一次被兒駝發出邀請。小白母駝顯然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那瑪瑙一樣流光溢彩的眼睛裏逐漸地浮出了嫵媚。一泡細密而悠長的尿撤盡,小白母駝開始晃動四條修長的腿,蜻蜓點水般地邁著碎步,跳起了即興編織的舞蹈。兒駝於是被逗引得更加焦灼難耐,大幅度地扭動胯骨,磕響粗壯的蹄子緊逼過去。小白母駝這時突然衝出駝群奮力奔跑,像一條水蛇在湖麵上遊弋翻騰。兒駝呢,也就變成了真正的雄獅,腦蓋毛衝天而炸,嘴裏的白沫飄飄灑灑,裹挾著大漠冬日的沙霧,進行著交媾前的追逐和奔突。這樣的追逐和奔突持續了大約三四個時辰,小白母駝才臥倒在地,接受兒駝如火如茶的愛欲。兒駝騰空前蹄像座小山壓上去,伴隨著後胯的劇烈收縮,融通漠野天地的自然靈氣,噴射出極其旺盛的生命之泉。

老人靜靜地守護在旁邊。

直到這個儀式完成,老人才放心地離開。必要的時候,老人還要將手深入兒駝和母駝緊密結合的部位,做一些引導和幫助。這沒有什麼難為情的,老人的心裏是無比潔淨的。老人為生命的受孕而感動。老人的手從那個溫暖而又潮濕的地方抽出來的時候,手心裏會捎帶上一些黏稠的漿液,漿液更有一種奇特的玄妙的味道,熏得老人心花怒放。入冬以來,老人的衣服上就沾滿了這種漿液,那種奇特的味道附著在老人身上經久不散,不見其人先聞其味,頂風嗆得過路人直打噴嚏。如同夏日在莊稼地裏勞作的農民,身上總有拂不去的五穀雜香和綠色草汁。就有過路的人說,你個老家夥,莫非自己變成了兒駝?老人說,我變不成駝,駝比人好,你狗日的信不信?過路的人故意說,我不信。老人說,你算是白當了一輩子駝館,你不信我信,人有時候就是不如畜生。過路的人見老人要借題發揮,要認真地表揚自己的駝群,要認真地罵一罵人了,便大笑著揚長而去。

都說,老人老了,說話都顛三倒四的。

老人最不愛聽的就是這樣的狗屁話。

幾個月前對老人的駝群進行普查的時候,老人就有了一種預感,人群裏有一雙眼睛格外貪婪。老人當時沒有多想,駝群要普查,這是規矩。老人是個懂得規矩的人,更是一個講道理的人。過了沒多久,老人的預感應驗了。老人的那扇破門扇被小心翼翼地推開了,牧業大隊新上任的後生隊長頭回走進老人的土屋,滿臉堆著虛假的徽笑,拐彎抹角地找老人說話。

望著胡子還沒長硬的後生隊長,老人困惑不解。

苦了一輩子,兒子要接你到城裏享清福。後生隊長說。

再搗蛋的生駝羔子,我都能給它穿上紅柳鼻棍子。老人的話裏滿含對年輕後生的輕蔑。

人都有個老。後生隊長笑眉冷眼。

放屁!老人終於不能忍受了,直起腰板破口大罵。老人說,除了我兒子,我還沒罵過別人。找上門來挨罵,我就得好好地罵一頓,不罵對不起我的駝群。後生隊長卻有很好的耐心和修養,聽老人罵夠了,才告訴老人這其實是兒子的意思。兒子在私下裏和後生隊長達成了一筆交易,交換的條件就是老人的駝群。至於是什麼樣的交易,後生隊長沒說,老人也沒向,至今都不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老人對這個沒有一點點興趣。

想起兒子,老人變得異常的憂鬱。這個狗日的,心眼子活得能跑死馬,還有一點牧駝人的精血嗎?兒子躲過老人的追打,乘機跑到小城後不出二年就買了輛汽車,做起了運輸專業戶,說是政策允許政府鼓勵的。老人不問政策也不問政府,隻問兒子。兒子是自己的種,是牧駝人的後。兒子還塞進去大筆錢財,落了城鎮戶口,娶了媳婦。兒子如今發財了,在小城的一角蓋起紅磚掛瓦的大房子,風光得很。兒子的身子骨比老人年輕時精壯,頭腦比老人年輕時靈活,老人深信這都是大漠的賦予,隻有大漠的春夏秋冬才能造就那樣的體魄。兒子的生命更是與駝群息息相關,從出生到離去吃了二十年的駝奶和駝穌油。可是兒子變了,變得油頭滑腦,變得油腔滑調。老人為了維護自己一世駝館的尊嚴,不肯主動和兒子說話,除非兒子死皮賴臉地纏磨老人。老人更不願和兒媳婦說話,兒媳婦穿得音山綠水,說話嘴聲嘴氣,越看越不是個好東西,越看越像個小妖精,和兒子一樣是一對敗興的活寶。

老人隻和小孫子說話,可小孫子又懂得什麼呢?

兒子把生他養他的大漠給忘了,把賦予他生命成長的駝群給忘了,老人傷感無比。提起駝群,提起駝圈和糞堆,兒子和媳婦直翻白眼,鼻腔裏像塞了兩條蛇嗞嗞地往外抽涼氣。夫唱婦隨,將大漠說得和冰窟窿一般冷清和孤寂。兒子一再要求老人退掉駝群,搬到小城去居住。被老人罵得有皮無毛,兒子卻賠著笑臉任打任罵。兒子身上沒有牧駝人那種耿直的脾性了,圓滑得像顆驢糞蛋兒。如果麵對惡人,兒子掏出的肯定是大把的票子,而不是鋒利的刀子,老人這樣想。

抵不過兒子的苦苦哀求,老人倒也十二分不情願地走過一回小城。

兒子神氣活現地開著大卡車,沙梁、草灘和湖道刷刷刷地往後退著,騎上駱駝五六天才能走完的路,汽車用不了半天就走盡了。幾十年前,老人曾經拉起駝隊給小城送過一趟鹽。鹽這種東西格外沉重,兩口袋鹽就將駱駝的腰壓成了兩頭翹的弓,老人心裏不忍,五六天的路走了半個月……坐在卡車的樓樓(駕駛室)裏,老人卻一點都不覺得舒適,渾身像生了虱子,遠不如騎在駝背上來得灑脫和自在。騎在駝背上那是個什麼情形?天高地闊,想唱就唱,這麼大的戲合,你到哪裏去找。走了一路,老人不和兒子搭一句腔,隻是抽掉兒子默默地遞過來的幾根紙煙。正趕上了熱鬧的集市,小城街道兩旁突兀出來的幾排樓房下麵是一溜兒排開的小店鋪,小店鋪旁邊又見縫插針地擺滿各種各樣的小攤點。吆喝聲此起彼伏,那陣勢像有無數的人揪在一起打罵,恨不得將小城抬起來搬到自己家裏去。人聲鼎沸,煙塵籠裏,在大漠深處呆慣了的老人,很少見過這樣的場麵。老人失去了方向感,一步不敢離開兒子,像個小孩子那樣牽著兒子的一角衣襟。

老人的眼神迷亂著,腳下也飄忽忽的,小城變得讓他不敢相認。那座古寺還在,漆得金碧輝煌,也還保持著舊時的模樣,這讓老人多少感到親切。

幾十年前拉起一支小小的駝隊歇息在專供牧民居住的車馬大店時,老人還給寺裏挑過幾天水呢,因此也吃了幾天齋飯。那陣子牧人進城,都要到寺裏挑水掃院子勞作幾天,吃上幾天沒有油肉的素食。身子被香火熏上一遍,五髒被掏弄一遍,反倒覺得神清氣爽。圖個啥呢?圖的是夏秋有雨冬有雪,該綠的時候綠,該白的時候白,牧人一年四季都有好日子過。那時寺旁還有一截古老的城牆,城牆的外層包裹著厚重的灰磚,灰磚一排排碼上去。牆上也是砌了垛頭的,巍峨的城牆上能並排跑四匹馬。這城牆據說是建這個小城時就有了,甚至還要早一些,大概已經有三百年的曆史了。在老人的記憶中,晚間有一輪圓月挑起在城垛上,秋天的小城清靜而涼爽,偶爾有一兩聲狗叫和孩兒的啼聲傳開,更顯出小城的那種靜謐了。從那以後,老人就再也沒有到過小城,說出來別人都不相信。小城隻是像一個夢存留在老人的記憶裏,而且越陷越深,已經無法再打撈了。小城再好,似乎與老人的關係並不大,如果不是兒子,老人恐怕不會再次走進小城。如今,小城那高大的城牆沒了,變成了平平坦坦的廣場,在廣場的中心位置豎著一座雕塑。

老人由兒子陪著,到一家小飯館吃了兩碗辣乎乎的羊雜碎,喝了二兩燒酒後,就去了廣場。

廣場是新近修建的,花了不少錢,據說這些錢足以讓一個牧駝人睡在屋裏吃上五百年。廣場是小城的一個景點,尤其是那座雕塑,成為了一個象征性的建築物。如今的小城規模擴大了許多,人口增長很快。也有從小城走出去的人,雖然不是很多,但一旦走了就不想再回來,逢年過節探親訪友而已,成了小城的匆匆過客。所有這些,對老人又意味著什麼呢?想一想,什麼也不是的。老人還就是老人,是一個一輩子不離駝群的牧駝人罷了。老人自然也不知道,如今的小城改叫駝城了。駝城的一個顯著標誌就是那座雕塑。

那是一座駝雕。

或者更通俗地說,塑的是一峰駱駝。

這對老人應該是有意義的啊。

於是,老人走向駝雕。

老人越走越近,幾乎就要和駝雕貼身擁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