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無私奉獻耳鼻喉科的“硬骨頭”一一林必錦(1)(2 / 3)

1928年,學校遭到了火災。這時林必錦已讀到高中二年級了,他隻好轉入英華高中越級插入三年級畢業班學習,當年夏天就畢業了。盡管這樣,他的學習成績還是名列前茅。

林必錦在高中讀書時,從高中一年級就分文科與理科,他選學了理科。高中畢業後,也想投考到外地高等院校,因經濟困難,連出門報考的路費也沒有,所以就近報考福建協和大學,並求人寫介紹信要求在校半工半讀。考試完了以後,暑期在家,白天他幫助母親幹活,晚上開始自學,爭分奪秒地攻讀。他知道自己的實力,他相信自己能考上大學。

因為村裏沒有郵遞員,他讓學校把通知書寄到永泰縣教堂他的一個叔叔那裏。他一直焦急地等待著通知書的到來。眼看快到開學的日期了,還是杳無音信。有人勸他留在家中種地,或到縣城教書,但沒有動搖他讀書的願望。他隻好籌劃先去南洋打幾年苦工,掙錢回來再讀書。母親理解兒子的決心,沒有阻攔,目送他離開家鄉並為他祈禱。林必錦當天走進永泰縣的教堂,去向叔叔告別 這位當牧師的叔叔見到他以後,才想起曾代他收到過一封信,以為是無關緊要的信就放在一邊了。林必錦接過來一看,不由得驚呆了。這正是他望眼欲穿的學校寄來的通知書呀!寄來已經有一個多月了,信中允許他半工半讀。林必錦真是喜出望外,取消了南洋之行,直奔福建協和大學。這是他邁出人生的大一步,他沒想到這坎坷的學習路程更加艱難。

帶著一身泥土氣的林必錦風塵仆仆地趕到福建協和大學報到。當他站在教務長 Scott麵前時,這位美國人上下打量他半天才說:“你就是林必錦?”其實他早已從中學校長那裏了解了林必錦的情況,就讓他報了到,並幫助他找到了半工半讀的工作。

那時福建協和大學離城裏有30裏路,該校沒有郵政代辦所。林必錦作為代辦所的郵遞員,不僅為本校師生郵信,還負責周圍村莊信件的投遞。林必錦半日讀書,半日負責郵政代辦所工作。由於工作時間與上理化課時間衝突,所以除數學課外,所有自然學科課程都無法選修,下午也沒時間做實驗課。他的意向已決定從事科學工作,而今偏偏不能選讀此類課程,內心非常痛苦,精神煩亂不安。林必錦雖然又一次得到了學習深造的機會,可是真難呀!他在一篇作文中曾寫道:“在這貴族式的社會裏,哪有我受教育的機會呢?我的求學生活是嚐不到甜蜜的滋味的…”一年結束後,教務長發現林必錦確實是位人才,學校決定在第二年不再叫他去郵政代亦所工作,可以全部時間上課,並選定物理課為主課。

1929年,林必錦在學校裏收到他弟弟的來信。信中告知他,初中已畢業並考入了福州英華中學,但因經濟困難無法入學。他知道英華中學是福州最好的中學,全福州隻收了兩名考生,其中就有他弟弟,實在難得。弟弟求助於他,他也沒有錢,心裏非常矛盾。他請求教會給以幫助,可是教會的人回答:“你不要管弟弟。你弟弟受革命影響,對學校措施不滿,參與學潮,把縣中學鬧得都停辦了。洋人對他不滿,讓他半工半讀自己找個‘飯碗’算了。”

協和大學的洋人教務長還給林必錦寫信說,你自己有權利受教育,不要為你弟弟做那樣犧牲,並警告他:若不聽勸告,以後你上學需要經濟援助時,就不再為你想辦法了。林必錦和教會鬧翻了,他拒絕了教務長的勸告,寧願自己犧牲學業,要成全弟弟升學英華。倔強的林必錦決定休學,到英華中學任教,這樣弟弟也就能到英華上學了。

一年來,林必錦奮力地工作,他在英華中學教書一年,業餘時間又擔任校內補習班工作,掙錢供弟弟讀書。當估計收入可供弟弟兩年之費用,遂於1930年又回到協和大學續學。教務長麵對這樣一個倔強的年輕人,終於同意恢複了他的學籍。他仍選物理為主課。

林必錦重返協和大學以後,其經濟方麵由一位洋教授為之籌劃,條件是課餘之際為他做秘書工作。這位教授是擔任宗教課的,當林必錦讀一年級時,有一次校內工人做禮拜,請林必錦講演,這位教授聽了以後對他非常欣賞,會後曾約他在校園附近風景區長談,意思想培養他往宗教學方麵發展。可是林必錦對宗教始終不感興趣,這位教授所開的宗教課,他從來也沒有選讀過。為這位教授做秘書工作,隻是為了解決自己經濟困難增加收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