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無私奉獻耳鼻喉科的“硬骨頭”一一林必錦(1)(1 / 3)

師靜淑

林必錦教授是我國著名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家。他醫術精湛,科研成就碩果累累,他以自己高深的醫術,解除了無數個耳鼻喉患者的疾苦,並為之奉獻了一 生的精力。可是讓人難以想到,這樣一位名望頗高的醫學界老前輩、老專家,他的求學之路卻布滿荊棘,道路非常坎坷。

林老的親朋好友都稱他是“硬骨頭林必錦”。

以“硬骨頭”精神在磨難中求學

1911年農曆十一月十二日,林必錦出生在福建省永泰縣嵩口鎮一個世代書香、但已沒落的大家庭中。他的父母都以種菜為生。家境貧寒,勞苦終日不得一飽。7歲那年,父親送他進了一所私塾讀書,可是他每天早晨要先幫著家裏挑擔賣菜,賣完菜才能進學堂裏去念書。林必錦兄弟姐妹共6人,他9歲那年父親不幸病逝,緊接著三個哥哥也一個接一個地夭折了 可憐的姐姐不得已給人家做了童養媳。一個八口之家,短短幾年的時間,隻剩下母親、必錦和小弟弟。母子三人相依為命,嚐盡人間辛酸苦痛,更遭族親欺淩,逼迫他母親改嫁,以侵占祖輩留下的一點點遺產。 這種種遭遇在他那幼小的心靈中產生了一個強烈的心願:發奮 讀書上進,出人頭地,日後能為母親揚眉吐氣。

1919年秋天,林必錦的家鄉遭到匪劫。私塾學堂的先生們都跑到鄰近的土堡裏避難。林必錦一家和鄉民一起也紛紛逃到教堂避難。於是,他就在教會辦的小學校讀書了。林必錦的學習很刻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他的學習成績被牧師校長很器重。上高小時,有一天校長告訴他:“學校準備保送你到縣城的教會學校去讀書。”林必錦聽後高興之餘又想到家裏沒有錢供他去縣裏上學呀!回家後。告訴給母親,沒想到母親很開明,說要克服一切困難,支持他去求學。

於是,他從農村轉到縣城的格致學校學習。這是一所教會辦的學校,校長是美國人,當校長知道林必錦的經濟狀況後,本不打算接收,但看到他的學習成績全優,就破格收留了。雖然可以免交學費,但條件是每天放學後要到校長家做工。林必錦答應了,那年他才12歲。

林必錦每天按時到校長家做工。他自己先在食堂吃完飯再去伺候校長全家吃飯,每天三頓飯,校長全家大人小孩圍著餐坐好了,他就把一道道菜端上來,看著人家吃完了,他再 一跑趟把碟碗端回去。然後趕緊跑到學校去上課。課餘時,他不能和同學們一起歡笑打球,他要去校長家打工,夜晚別人入睡後,他還要讀書學習。

林必錦上中學時,雖然很窮,經濟上不能與那些紈絝子弟們相比,但他在學生中的威信是很高的。他不僅學習好。還是學校青年會會長,“勉力會”會長,他有驚人的組織力和號召力。1925 年,全國學生青年會分區開會,林必錦代表本校到上海開會。那時他對會議內容雖不甚理解,但是第一次從鄉間來到繁華的大城市,開闊了眼界,長了不少見識,使他讀書上進的意誌更加堅強。決心努力學科學,將來當個什麼“家”。

4年過去了,林必錦順利地完成了初中學業考試,各科成績都在90分以上。畢業考試以後,全優學生的大紅榜上隻有一名學生,就是林必錦。

初中畢業典禮以後,林必錦卻在為沒有經濟能力讀高中而發愁著。這時,那位美國校長找到他對他說:“林必錦,我很欣賞你的聰明,你是有才華的學生。我準備送你到神學院學習, 一切費用由我們全包。這個神學院各方麵都是一流的,將來成為我們的一名傳教士,你看怎麼樣?”從小學到中學,林必錦都是在教會學校讀書,由於成績優良,外國校長一直想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傳教士。林必錦向來不信上帝,他親眼看到自己母親那樣的虔誠,上帝也沒有拯救他們這個苦難的小家庭。林必錦以“不!我 要學科學,學真本領。”而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校長以“如果不去神學院,那麼以後讀高中的一切費用就不負責了”來要挾他不成,就失望地走了。

林必錦背著簡單的行李回到家中,他為了失學痛苦了好多天。母親最了解他的心思,偷偷地賣掉家裏僅有一點田地,東借西湊了幾十元,鼓勵他繼續讀書。於是,林必錦背著竹簍又一次告別母親,離開家鄉到福州去讀高中了。

來到福州的格致中學,因為學習成績優秀,予以免去學費,但吃飯仍是難題。到第二學期時,學校發給他貸助金,減負學費, 並且在一位好心的教務長的舉薦下,林必錦每天下課後到學校圖書館當管理員。晚上再做家庭教師為那些小學、初中的學生補習功課,所獲報酬可以補助夥食費及生活雜用。夜晚回到學校以後,還要把自己這一天學的功課複習一遍。他每天都要比同齡人少睡三分之一的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