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生活中,我們也能夠看到他獨特的人格魅力,他是一個飽含深情的丈夫、一個和善卻又帶有一點嚴厲的父親,他還是一個慈愛的祖父。從未有人抱怨過他有一絲惡習。李鴻章喜好交際,一個熟知他的英國人說,在他們的交際圈中,他以適可而止、中庸克己而出名。對於他身邊的人想要進行的活動,即使他不太感興趣,也會鼓勵他們進行。
在時局還不太緊張的時候,李鴻章雖然外表威嚴,但隻要他在,都會給人們帶來歡樂。當中國被外國人瓜分得四分五裂,西方列強紛紛伸出貪婪之手,企圖將中國變為另一個印度的時候,老天將他帶到了這個世界上,他身上注定要身負重任;但年邁的李鴻章麵對如此狀況,也無法找出打破僵局,走出死胡同的方法。也許這世界上也沒有人能夠做到。
李鴻章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汙點就是借權斂財。李鴻章愛財是毫無疑問的。在他一生中到底收斂了多少財富我們不得而知。但他並沒有過上驕奢淫逸的生活,因此,我們很有可能高估了他手中所積累的財富。事實是,雖然最終沒能完成,但他仍為提高大清的防禦能力花費了大量的金錢。當日本入侵中國時,舉朝上下嚴重的貪汙腐敗情況讓大清不堪一擊,李鴻章的防禦工程也未能為大清挽回顏麵,正是因為嚴重的貪汙腐敗問題,才使得各國有機可趁,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作為百官之首,李鴻章自然要為此負責。
雖然李鴻章已經駕鶴西去,但是他的音容笑貌猶在,我們一直會記得他開懷大笑的樣子,而其他已經去世的、曾為大清做出貢獻的大臣們,同樣也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附錄一
張之洞總督在一份奏折中詳細說明了為什麼李鴻章不能與俄國簽訂條約的原因,而這份奏折也讓他名聲大噪。
1880年6月1日
我在《京報》中看到,李鴻章代表大清與俄國使臣對於新條約的簽訂已經達成共識。我也曾聽到過關於這個條約的一些傳聞,為此,我的焦慮與痛苦到達了極致,我虔誠地懇求與慈禧太後會麵,並就簽與不簽這一重大問題進行商討。
在這份18頁的條約中,除了那些對大清造成重大威脅的條約之外,我將要對一些不起眼的不安定因素進行說明。具體如下:
條約中規定的外國人通商的陸路路線從嘉峪關到漢口,途徑西安和漢中,還有軍事力量薄弱的甘肅和陝西地區,而水路部分則包括荊楚之地(主要包括湖北省等),這也是極易受到攻擊的地方。而外國人通商的城市也有所增加,外國人可以通過陸路和水路到達各個城市,雖然我們的邊境地區把守森嚴,但我們仍然可能失去我國的心腹之地。這是拒簽該條約的第一點原因。
滿洲地區是大清王朝的起源地,而海參崴則是吉林省的港口城市。如果皇太後允許俄國船隻停靠在此,這一讓步無異於把整個滿洲送入俄國之手。這樣將會使得俄國勢力很容易就伸向北京,我們的北方邊界將要變得孤立無援,完全暴露在敵軍火力之下,這使得我軍不得不從邊界線處向內退六百英裏。
多年來,西方各國一直試圖把其勢力通過水路伸向中國內陸,這一舉措一直未完全取得成功,而如果我們給予了俄國這一特權,那麼其他國家很快便會效仿。這是拒絕該條約簽訂的第二點原因。
當我們實施免稅政策時,對於商人而言,這會減輕他們很多負擔,讓其獲得更多利益。但如果俄國在塔城、喀什葛爾以及整個蒙古地區的貿易都可以免稅的話,中國商人的利益就被侵犯了。但這對於接下來要說的問題而言,僅僅隻是個小問題。窮苦而軟弱的蒙古人將要成為俄國與清政府利益糾紛的犧牲品,但是不久之後,受盡壓榨的蒙古人必會憤然而起,清政府將要花費更多的金錢進行鎮壓活動,為了俄國單方麵的利益而犧牲更大的利益,真是得不償失。而且一旦開放了張家口和其他內陸地區的貿易,我們被迫開放的貿易城市便會越來越多,這將導致中西方矛盾日益激化到另一個極端,這是拒絕該條約的第三點原因。
蒙古之外的屬國是大清抵禦外來侵略的堅實壁壘。蔓延了一萬裏的戈壁沙漠是阻隔俄國的天然屏障,一旦俄國想要入侵我國北方邊境,便會被茫茫的沙漠擾亂了方向。但如果俄國在清政府的允許下進入蒙古經商,他們便可用金錢收買蒙古人,蒙古人便會成為他們的仆人和向導,在沙漠中為他們指引方向,如果有一天戰爭爆發,俄國將會很輕易地得到戰報,軍糧和一切軍用物資的運輸將會暢通無阻;除此之外,蒙古人也會極易受到俄國的煽動,並在俄國的指導下開始擺脫清政府的獨立之戰。這是拒絕該條約的第四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