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李鴻章的一生與他的時代(28)(3 / 3)

首先,一個姓王的監察官,北京本地人,最近被太後召見。他們談到了義和團,太後對這位監察官說,“你是本省人,所以我想知道你對直隸的義和團有什麼看法?你認為當戰事開始時,他們真的會加入部隊和外國‘鬼子’戰鬥嗎?”“我很確定,殿下。更何況他們的教條就是這麼教他們的,‘誓死捍衛天朝,鏟除妖魔。’對您的臣仆來說,我深信這一社團會消滅‘鬼子’,您臣仆的一家老小都在練習義和團的咒語,我們中每個人都參加了義和團以‘保天朝攘蠻夷’。如果我有權力,我願意在時機來臨時領導義和團成為複仇軍的先鋒,在那之前力所能及地幫他們組織軍隊,”太後讚許地點點頭,沉思之後又歎道,“唉!這是個了不起的社團!但是我恐怕他們現在沒有經驗豐富的領導者,這些義和團軍會魯莽行事,在一切就緒前就和這些‘洋鬼子’一起給政府惹上麻煩。”然後,她又停頓了一下,“這就是問題所在。這些義和團軍必須得在直隸和山東安排一些負責人引導他們的行為。”召見就這麼結束了。

次日早上,下了一個詔令任那個王監察官為北京巡撫。也就是說,大筆一揮,一個六品官員就被提為京城的四品官——一個僅次於省級法官的地方次級官員!王某將得到他所渴求的機會——也就是組織、建議以及武裝義和團。

我舉的第二個例子要表明外國人如今的地位。自1870年天津血案後,官員——除去保守派中最頑固的官員——下達了一道禁令,不許再使用“洋鬼子”一詞;用這個詞的人一旦被官員發現將受刑罰。但是我們發現,這個詞不僅出現在義和團的戰爭口號中,就連太後自己也對它進行了正式許可。

至於榮祿,他迄今為止沒什麼動靜,而且大家認為一旦北京的團親王和慶親王,康奕和晁淑橋以及別省的李秉衡的詭計出了什麼事,他都決定站在皇上一邊。他本質上是英國的朋友。這一點我知道,在不久前軍機處一次會議上,當討論到意大利、法國對南部領土的要求時,榮祿自己一人建議政府去尋求英國保護,爭論說如果俄法威脅報複,美國、日本一定會幫助英國。

但是他遭到了慶親王、團親王、康奕和晁淑橋的反駁。康奕說,“我們為圓明園要與英國算賬(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用火燒毀了圓明園。);和日本為占領台灣島算賬;和美國為對待移民那裏的中國人和菲律賓人牲畜不如算賬。我們跟俄國沒有什麼冤仇。如果法國幫助俄國,雖然我們和法國積怨較深,還是比他們強。我更讚同和俄國保持最親近的關係,因為有俄國撐腰我們就敢與全世界抗衡。隻要有俄國願意幫助我們,英國就會縮回老家去。”這些觀點得到了軍機處的一致認同,包括熱烈點著頭的慈禧太後,榮祿沉默了,再也沒說一句話。

然而這顯示了當前政府挑釁的姿態,外國人理應對此進行深思。與此同時,義和團正日益壯大起來,在直隸的東南部迅速擴張。你們很快會發現南方人變得像過去八個月左右的直隸和山東一樣仇視外國人。

然而公使館對此仍持懷疑態度,並未采取任何措施保護四散在中國邊遠地區不幸的歐洲人和美國人。

忽然,三十位外國鐵路工程師被義和團包圍在了保定府,隨後這些外國鐵路工程師帶著女人,整整三天全天戰鬥。接下來是拆毀到北京的鐵路;然後外國人之間以及與國外的聯係都切斷了。碰巧經過那裏的人,有些一天之內就離開了;有些再也沒有離開。即便這樣清政府也沒有采取措施保護分散在山西地區不幸的歐美人;在毓賢的關照下,在1900年7月9日,他們先是被帶進他自己的官邸,然後被砍死,被殺後擺成睡著的樣子。

毓賢的業績故事最好到此打住。後來太後從列強各國接到必須遵從的要求,用電報下達對毓賢的死刑。巡撫懇請說中國不辦公的春節臨近,去懇求毓賢自殺,但是毓賢不願意,說:“如果我不免一死,也要死在你手上,然後百姓會為我報仇。”然後,這個下不了手殺死自己舊日上司的巡撫自殺了,毓賢受到巡撫之死的刺激,組建了到處高喊“歐洲人去死”的遊擊隊員,而所有的牆上都貼著籲請救援的字幅。

為了防止發生暴亂,清廷決定立即處決毓賢。毓賢請求允許留下一個妻妾以撫養孩子。另外兩位妻妾被強迫吞鴉片,一個很快就死去,另一個抽搐得非常劇烈,據說以至於毓賢親自用自己的短劍刺死了她,之後他繼續寫信給自己母親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