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李鴻章的一生與他的時代(29)(1 / 3)

在1901年2月22日淩晨,他還在寫信。最後有人告訴他他必須出來了。作為一個高級官員,他不能被普通劊子手斬首。斬首這個任務落到了一個軍事指揮頭上;毓賢走到街上那刻就被命令額頭碰地跪下。他昂起頭時,劍就落了下來。但是劍隻是深深掖進了他的脖子,他昂起流血的頭,顫巍巍地說出,“沒砍到”;於是他的一個仆人用自己的刀子割斷了他的喉嚨,了結了他的性命。

北京財團的人們帶著許多警衛硬拚出了山西,他們自己也保護著一些同他們一起逃走的人;然而他們知道自己的逃跑使得被留在那裏的人們所處情況更為險惡。大逃亡就這麼開始了。幸運地是西部沒有暴亂;四川總督猶豫許久後,終於決定和長江總督放棄,他意識到不論俄國在北部做什麼,都隻會使這個地區更加無力抵抗英國,決心把英國作為同盟,自己維持和平。他們這麼做時表現出使我們欽慕不已的治國之才和決心。他們是忠於國家的中國總督!他們唯恐英國立刻占領長江使得俄國通過和約得到滿洲。

以攻擊鐵路工作人員為開端的暴亂開始了,最後一批受害者之一是在中國西部探險的沃茨.瓊斯,R.E中尉。他在山西一個邊界的鎮子上被殺害;但是在此期間一小隊傳教士,還有數千中國基督徒被殺。所有這些發生這後,我們可以看看後來李鴻章如何用他的過人常識去處理。

和平與死亡(1900——1901)

一直以來,人們對義和團期間李鴻章的所思所想十分好奇。在此之前,李鴻章被指派抓捕改良派人士,他一直忙於揪出戊戌變法中最大的幕後黑手,而此時人們認為李鴻章早已被賜予五爪立龍緞補服,補服的圖案為: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五爪龍緞立龍緞補服與皇帝所穿的龍袍的唯一區別在於,龍袍上的龍是環繞在龍袍上麵的。

端郡王之子溥儁作為皇儲,繼承同治帝之位而不是光緒帝之位,最後被廢除,但我無法找到關於李鴻章對此事的看法的記錄。

一位拜訪過李鴻章的美國官員曾經問過他對美國占領菲律賓群島有何看法,在他的回答中我們可以得知他對於他人之事的看法。李鴻章嚴厲譴責了他們放棄傳統外交政策的做法,並讓這位官員相信,清政府是絕對不會推行這種為國家帶來災難的政策。這位官員問道,清政府是否會反對美國招募中國雇傭兵去攻打菲律賓,李鴻章答道,如果這些雇傭兵是在菲律賓從軍,並且得到當地中國領事的同意的,清政府不會反對。但是他最後總結道:“你最好把這些島嶼賣給日本,並將所得款項給予西班牙,這樣便可肅清外夷煩擾之事,專心處理本國之事,”他還建議,如果這個方法不奏效,另一個絕佳方案則是收買阿爾吉納爾多。所謂“旁觀者清”,對於他人之事,我們總是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突然,李鴻章被從廣東召回北京。6月的時候李鴻章稱不見到聖旨,絕不回京,並且通過山東巡撫發了四封電報回京;但是麵對如此緊急的形勢,他仍然感覺到,在這一周內,他還會接到其他指令。21日,直隸總督發了一封電報給李鴻章,要求其軍隊支援,並稱他最多隻能堅持四到五天了。

與此同時,廣州當地官員懇求他留下來,繼續保護他們;李鴻章回複到雖然此時北方形勢嚴峻,困難重重,但他也不能對他所管轄的地區撒手不管,他有義務保護當地居民的安全,因此,他即使離開了,也仍然會肩負起自己的責任,為爭取廣州的和平安定盡職盡責。

接著出現的一份聲明提醒我們,此時的中國猶如查爾斯·格蘭迪森爵士(譯者注:《查爾斯·格蘭迪森爵士》為英國18世紀感傷主義小說家塞繆爾·理查遜所著)所在的時期,麵對嚴峻形勢,人們總是一蹶不振。但是,“在李鴻章內心深處,他總是記掛著遠在千裏之外的北京,他恨不得瞬間飛到北京,解救朝廷於水火之中,但他不能。他心中這強烈的願望,就像燃燒著的熊熊烈火,讓他寢食難安。他深知這次旅途的艱辛,他隻能憑一己之力,獨自跨過千山萬水,回到北京,但當他想到皇上時刻處於危險之中,大清江山風雨飄搖,為顯示忠誠,他必須快馬加鞭,竭盡全力,向目的地奔去。雖然此時的李鴻章已經年近八旬,但他為了與大清肩並肩,共同麵對風雨,仍然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上述內容如此深情地描述的李鴻章的形象與李鴻章對朝廷的忠心是一致的,他在奏折中說到,直到外國人徹底被逐出境外、使臣被釋放、基督教在華教徒得到保護、李平衡被鎮壓,才是真正的成功,他作為和平使者的使命才算完成。

此時當地報刊采訪了李鴻章,並問到他是否認為北方事端會被和平解決,而誰會是他最為信賴的可以解決此事的人。李鴻章的回答十分簡單,而且從某些方麵看甚至有些荒謬,“和平解決爭端是不可能的。”在問到他是否會回京,他含糊其辭地說道,天氣過於炎熱,他將會延期回京。這與之前所描述的他迫不及待地要“跨越千山萬水”回到北京並不一致,實際上此時的李鴻章登上了一艘到大沽口的汽船,度過了愉快的一周。對於李鴻章而言,此時的他還麵臨著其他的困境與危險。但他並不會對報刊記者全盤托出,他隻能告訴記者,皇太後、皇上還有公使團仍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