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身將門 田弘正子
大唐朝廷派往靈州出任鎮將赴朔方上任的時候,有很多著名詩人,包括唐玄宗等皇帝,為他們寫詩送行。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薛逢作《送靈州田尚書》。這首詩,就是詩人薛逢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吏部尚書田牟即將出任靈州節度使所寫的送別詩。
田牟,平州廬龍人,田弘正的三子。家門多人為將。田弘正,原名田興,田承嗣侄。田承嗣原為安祿山部將,安史之亂時為先鋒,曾兩次攻進洛陽。唐代宗時候降唐,為魏博節度使,擁有魏博七州,成為河北三大藩鎮割據勢力之一。田弘正自幼跟隨從父,好讀書,通兵法,善騎射,田承嗣非常喜歡,取名田興,“以為必興其宗,名之曰興”。元和七年(812年),被部眾擁立繼任魏博節度使,聽命於朝廷,並協助朝廷平息多起叛亂。唐憲宗親自為他取名弘正,高興地說“使興弘吾至正”。長慶元年(821年),在成德軍節度使任內,都知兵馬使王庭奏叛亂,田弘正被殺。田弘正有三子,長子田布,也是魏博節度使,後被牙兵叛亂逼死。田牟是田弘正第三子,他“家承弓冶,業擅韜鈴。揭曆儒流,詳嫻吏術。不戰而風煙自息,言兵而勝負已知”,“寬厚明吏治”。先在開成初(836年),鹽州刺史王宰失羌人之和,唐文宗詔田牟代王為鹽州刺史。以後,田牟曾任鄜坊節度使,再遷天平軍使、會昌初為豐州刺史、天德軍使,三為武寧節度使,大中朝為兗海節度使,後移鎮天平軍節度使,大中五年(851年)出任靈州節度使,官至神策大將軍,也就是左金吾衛大將軍,檢校金部尚書、檢校吏部尚書,尚書左仆射。田牟的幾個兒子,都是唐朝的良將。
二、吐蕃使臣 天德軍使
會昌元年(841年),唐武宗任命田牟為豐州刺史、天德軍防禦使。田牟在太和年間(827~835年)曾為入吐蕃使臣,在天德軍使任內,因為地接吐蕃勢力範圍北部,田牟擔負著維係唐蕃交通的重任,田牟對吐蕃非常了解,他曾撰《宣索入蕃行紀圖》一卷。所撰行記內容為唐蕃使事。
田牟做天德軍使,“欲謀立邊功”。會昌二年(842年),回鶻侵擾天德、振武兩鎮邊塞,田牟上奏請以沙陀、渾等部出擊回鶻。宰相李德裕審慎,力排眾議,堅請武宗約束田牟,不許邀功生事,反對武力出擊,認為一方麵回鶻有功於唐,另一方麵,田牟的天德軍兵力不足,隻有一千多人。武宗接受了宰相的建議,詔金吾大將軍王會、宗正少卿李師偃往其牙宣慰,賜給回鶻二萬斛(一說二萬石粟)穀糧,邊地得以安寧。會昌二年(842年),朝廷又任命石雄為天德防禦副使以助田牟。
三、吏部尚書 靈州節度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在曆任鄜坊節度使、天平軍使、武寧節度使之後,田牟以吏部尚書被任命為靈州節度使。《全唐文》卷七八八有唐宣宗《授田牟靈州節度使製》:
授田牟靈州節度使製
授田牟靈州節度使製門下。秦築城以備虜,未若選將為長城;漢設策以禦戎,吾知得人為上策。況朔野之北,全涼以東,兵臨五城,地遠千裏。非籌勞無以分爵土,非用武何以示恩威。副吾勤求,允屬雄傑。檢校金部尚書金吾衛大將軍田牟,才度間生,智能兼聳。家承弓冶,業擅韜鈐。而又揭厲儒流,詳嫻吏術。不戰而烽煙自息,言兵而勝負已知。洎早服官榮,常參羽衛。流五原之懿績,播三鎮之威聲。風猷藹然,令望斯著。如爾兄弟之孝友,化於閨門;祖父之忠貞,書於竹帛。是用擢在環列,為予警巡。覿其形容,益見誠意。朕以黨羌未滅,邊障是憂。藉汝通明,與我安撫。所宜勵清廉於虜俗,宣惠澤於戎人。恢紀律貴乎齊刑,理蠻夷惡其生事。藩垣北地,控帶長河。仍加毛□之榮,不改趙堯之秩。可檢校吏部尚書靈州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