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牟赴靈州出任節帥之日,有好友詩人薛逢為他餞行,寫了《送靈州田尚書》詩。薛逢(806~874年),字陶臣,蒲州河東人,出身關中士族,會昌元年(841年)進士,詩人。《全唐詩》卷八四五收錄薛逢詩九十首。
送靈州田尚書
薛逢
陰風獵獵滿旗竿,白草颼颼劍氣攢。
九姓羌渾隨漢節,六州蕃落從戎鞍。
霜中入塞雕弓硬,月下翻營玉帳寒。
今日路傍誰不指,穰苴門戶慣登壇。
也有人把最後一句記載為:自笑無成今老大,送君垂淚郭門前。這樣《送靈州田尚書》詩就變成:
陰風獵獵滿旗竿,白草颼颼劍氣攢。
九姓羌渾隨漢節,六州藩落從戎鞍。
霜中入塞雕弓硬,月下翻營玉帳寒。
自笑無成今老大,送君垂淚郭門前。
薛逢的詩應該寫於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是為他的好朋友田牟赴靈州就任靈州節度使而作。當時田牟是吏部尚書,故曰《送靈州田尚書》。“旗杆”指皇帝授予節度使的旌旗的旗杆。“劍氣”指節度使所率有兵器的大軍。詩中之“九姓”乃指寧夏、內蒙、陝西、甘肅等地區少數民族“回紇”部落的九個部族,一為“藥羅葛”,二為“胡咄葛”,三為“啒羅勿”,四為“貊歌息紇”,五為“阿勿嘀”,六為“葛薩”,七為“斛嗢素”,八為“藥勿葛”,九為“奚邪物”。古代少數民族,在漢族統治階級眼中始終被視為野蠻人,所以給他們所用的部族名稱之字,基本為音譯,但大都用些聱牙字,以示蔑視。薛逢此詩是一首讚揚田尚書的詩,他記述了一段曆史,即田牟到了朔方出任靈州節度使,對回鶻的侵犯作了充分的防範,侵擾北方的回鶻,被田尚書的雄威所震懾,順從地拜倒在節度使將軍的馬鞍下,從而歸隨“漢節”,也就是歸順唐朝。
我們還可以看到,詩人楊巨源也有一首《和裴舍人觀田尚書出獵》詩:
和裴舍人觀田尚書出獵
楊巨源
聖代司空比玉清,雄藩觀獵見皇情。
雲禽已覺高無益,霜兔應知狡不成。
飛鞍擁塵寒草盡,彎弓開月朔風生。
今朝始賀將軍貴,紫金詩人看旆旌。
四、武寧節度 平息兵亂
田牟曾經三次為武寧(今江蘇徐州)節度使。徐州在唐宣宗時曾發生牙兵銀刀軍兩次作亂,先逐節度使李廓,後逐康季榮。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武寧再次發生軍亂,武寧節度使康季榮不恤士卒,被士卒驅逐。左金吾大將軍田牟以前鎮守過徐州,有能名。唐宣宗複以田牟為武寧節度使,田牟蒞鎮後,飲酒犒賜,酒酣撫背,時把板以為唱歌,日費萬計,軍中遂安。康季榮被貶去嶺南。然而,田牟死後,溫璋繼為武寧節度使,銀刀軍聞溫璋素嚴飭,陰懷猜忌。溫璋雖開誠慰撫,始終未愜眾望,仍為所逐。宣宗有詔調浙東觀察使王式檢校工部尚書徐州刺史武寧節度使,移鎮徐州,王式帶許、滑兩州軍進行鎮壓,銀刀軍全部被誅殺,徐州軍亂平息。
後來田牟繼續任各地節帥,並且升任檢校左仆射之官。他的兒子們也都繼承父業,在多處藩鎮效力,而且多立邊功,他們都以“忠義”為時人稱讚。《新唐書》載:田牟“大中朝兗海節度使,移鎮天平軍。諸子皆以邊上立功,累更籓鎮,以忠義為談者所稱”。《舊唐書》載:田牟“官至檢校左仆射,卒。……諸子皆以邊上立功,以忠義談者所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