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右武衛大將軍李文悅(2 / 2)

有一女子,年猶未笄,容色絕代。語合曰:“某姓李氏,居於奉天。有姊嫁洛源鎮帥,因往省焉。道遭黨羌所擄,至此撾殺,劫其首飾而去。後為路人所悲,掩於沙內。今經三載。知君頗有義心,倘能為歸骨於奉天城南小李村,即某家榆耳。當有奉報。”合許之,請示其掩骼處。女子感泣,告之。合遂收其骨,包於橐中。伺旦,俄有紫衣丈人躍騎而至,揖合曰:知子仁而義,信而廉。女子谘祈,尚有感激。我李文悅尚書也。元和十三年,曾守五原。為犬戎三十萬圍逼,城池之四隅,兵各厚數十裏。連弩灑雨,飛梯排雲,穿壁決壕,晝夜攻擊。城中負戶而汲者,矢如毛。當其時,捍禦之兵才二千。激勵其居人,婦女、老幼,負土而立者,不知寒餒。犬戎於城北,建獨腳樓,高數十丈。城中巨細,鹹得窺之。某遂設奇定計,其樓立毀。羌酋愕然,以為神功。又語城中人曰:“慎勿拆屋燒。吾且為汝取薪,積於城下,許人鉤上。”及太陰稍晦,即聞城之四隅,多有人物行動聲,雲以夜攻城。城中懾栗,不敢暫安。某曰不然,潛以鐵索下燭而照之,乃空驅牛羊行脅其城。兵士稍安。又西北隅被攻,摧十餘丈。將遇昏晦,群胡大喜,縱酒狂歌,雲候明晨而入。某以馬駑五百,張而擬之,遂下皮牆障之。一夕並工暗築,不使有聲。滌之以水。時嚴寒,來日冰堅,城之瑩如銀,不可攻擊。又羌酋建大將之旗,乃讚普所賜,立之於五花營內。某夜穿壁而奪之如飛。眾羌號泣,誓請還前擄掠之人,而贖其旗。納其老幼婦女百餘人,待其盡歸,然後擲旗而還之。時□涇救兵二萬人,臨其境,股栗不進。如此相持三十七日,羌酋乃遙拜曰:“此城內有神將,吾今不敢欺。”遂卷甲而去。不信宿達宥州,一晝夜而攻破其城。老小三萬人,盡遭擄去。以此厲害,則餘之功及斯城不細。

五、靈武節度 唐墓墓誌

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六月,任命靈武節度使李進成為邠、寧節度使,同時,任命天德軍使李文悅為靈武節度使,任期直到太和六年(832年)。2003年5月8日寧夏吳忠市出土的《大唐故東平郡呂氏夫人墓誌銘並序》記載,呂氏夫人是死於太和四年(830年),正是李文悅出任靈武節帥的第三年。而墓主人呂氏夫人的父親呂潤是朔方左衙兵馬使,應該也在靈州朔方軍,家住靈州,也是朔方鎮將的一位得力部將,這裏大膽地猜想一下,也許大將軍李文悅說不定還認識呂氏夫人。在吳忠呂氏墓夫人墓誌銘發現之前,陝西長安還發現另一個呂氏夫人墓誌銘《大唐故(李協律妻)東平郡呂氏夫人墓誌銘並序》。

太和六年(832年),唐文宗任命前靈武節度使李文悅為兗、海、沂、密四州節度使。太和八年(834年),兗海節度使李文悅,終於職守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