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右衛上將軍司空王佖(1 / 1)

一、李晟外甥 善於騎射

在大將軍宰相範希朝之後,元和四年(809年)來靈州,出任靈州大都督府長史、靈鹽節度使的,是大唐後期大功臣著名將帥李晟之外甥、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司空、禦史大夫、右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王佖。

王佖是唐後期平定朱泚叛亂,收複長安保德宗,使大唐政權免於滅亡的大功臣李晟的外甥。他自幼英雄敢武,善於騎射,後來成為一個唐軍騎兵的統帥。李晟被唐德宗任命為河西、河北兵馬元帥,王佖跟隨舅舅李晟,每次戰役他都參加,“無役不從”,累立軍功。

二、平定朱泚 升神策將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朱泚叛亂,李晟被任命為兵馬元帥負責征討叛軍。“眾誌成城李晟克長安之戰”,是平定朱泚的關鍵戰役。朱泚占據長安以後,興元元年(784年)五月,李晟率唐軍在長安光泰門發動了一場保大唐江山、收複長安的著名戰役。五月二十八日(一說二十五日),李晟命十員大將,包括牙前兵馬使王佖率領騎兵、史萬頃率步兵直抵長安宮苑牆外,痛擊叛軍,叛軍敗退,朱泚千餘騎被擊棄城潰逃,城中餘部投降,長安得以收複。六月,朱泚被部將所殺。七月十三日,迎德宗返回長安。由於王佖在此次收複長安戰役中的戰功,唐德宗升任王佖為神策將。

三、騎兵出擊 戰敗吐蕃

唐德宗貞元二年(786年),吐蕃大將尚結讚來犯大唐,唐德宗命李晟出擊征討,李晟命王佖率三千精騎埋伏於開城。王佖先放吐蕃先鋒軍通過,然後,襲擊吐蕃主力,大敗尚結讚。十月七日,王佖再率五千騎兵偷襲吐蕃摧沙堡。十六日,遭遇吐蕃主力二萬,經過一場激戰,大敗吐蕃,唐軍攻占摧沙堡,殺吐蕃守將扈律悉蒙等七員大將,焚吐蕃軍糧草,取得全勝。

四、拜上將軍 出鎮靈州

大敗吐蕃以後,朝廷召回王佖拜為右衛上將軍(一說左衛上將軍)。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六月,因為王佖曾經大敗吐蕃,右衛上將軍王佖被任命為靠近吐蕃占據地區的靈州大都督府長史、靈鹽節度使。史書記載,王佖在靈州節帥任內,曾經以大詩人白居易起草的書信,致吐蕃大蕃河北道節度論讚勃藏,與吐蕃有頻繁交往。當時,吐蕃欲建烏蘭橋,為軍隊通過方便,他們先儲藏木材於黃河河側,朔方守將暗地派人把木材投入河中,因此吐蕃終於不能建橋。等到王佖到靈州以後,吐蕃知道朔方靈鹽節度使王佖貪,於是,先厚金賄賂王佖,然後“並力成橋”,仍築月城守衛烏蘭橋。這樣以來,吐蕃有了黃河大橋,經常犯邊,從此,吐蕃每年都入寇,“朔方禦寇不暇”,人們因此歸罪於王佖。“在鎮檢下亡術,猜忌多殺人。召還為右衛將軍。”久之,王佖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