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右金吾衛大將軍司空範希朝(1 / 2)

一、呂溫名詩 河繞靈州

在靈州鎮將中有一位大將軍司空範希朝,他到靈州赴任時候,著名詩人呂溫給他送別,寫了一首《奉送範司空赴朔方》詩,這首詩,在寧夏地方史誌中竟然沒有收入,其實,這首詩非常形象地用“山橫舊秦塞,河繞古靈州”,把靈州的地理位置描述得具體確切。並且,比韋蟾還要早,就已經把靈州稱為“古靈州”,可見靈州的曆史相當悠久。

唐朝著名詩人呂溫有一首送別詩,題目是《奉送範司空赴朔方》,見《全唐詩》卷三七一,這首詩既是送給司空範希朝的送別詩,也成為一首典型的、生動的描畫古靈州地理山川的唐朝名詩。詩中的“範司空”,就是大唐後期的一位朔方節度使,被史家稱讚為“當世善將”“近代號為名將,人多比之趙充國”、右金吾衛大將軍、尚書左仆射、司空、太子太保、朔方靈鹽節度使範希朝。呂溫(772~881年),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實居洛陽,祖籍東平。先後任集賢殿校書郎、左拾遺。以侍禦史為入吐蕃使多年,後任產部賢外郎、刑部郎中。後被李生甫所思,貶道州刺史、衡州刺史。甚有政聲,世稱呂衡州。著有《呂衡州集》十卷,《全唐詩》三七〇、三七一卷收呂溫詩七十首。現錄呂溫詩如下:

奉送範司空赴朔方

呂溫

築壇登上將,膝席委前籌。虜滅南侵跡,朝分北顧憂。

抗旌回廣漠,撫劍動旄頭。坐見黃雲暮,行看白草秋。

山橫舊秦塞,河繞古靈州。戍守如無事,惟應獵騎遊。

呂溫的詩中充滿對範希朝的稱讚,其中“山橫舊秦塞,河繞古靈州”一句,用生動而具體的詩的語言,把靈州這座古城的地理位置,描寫得太惟妙惟肖了。靈州有山,西麵是賀蘭山,南麵是峽口山,也叫牛首山、回樂山;山上有舊時秦朝的時候就建立的軍事要塞;靈州有河;滔滔黃河環繞這“在河之洲”的靈州城而緩緩流過。什麼地方是古靈州,這個地方就是古靈州。我不知道呂溫是不是到過古靈州,但是,他的這句詩表明,他太了解古靈州了。今天,我們在古靈州今吳忠,不是還是可以看到這山,這秦塞,還有殘跡,這黃河也還仍然在環繞著城市嗎?

範希朝到靈州任朔方節度使,在當時是一件大事,和當年宰相兼兵部尚書張說來靈州,出任第一任朔方節度使一樣,有多位朝臣朋友為他作詩餞行。除呂溫詩之外,還有唐憲宗時的宰相權德輿的《送靈武範司空》詩:

送靈武範司空

權德輿

上略在安邊,吳鉤結束鮮。三公臨右地,七萃擁中堅。舊壘銷烽火,新營辨井泉。伐謀師以律,賈勇士爭先。塞迥晴看月,沙平遠際天。榮薰知屈指,應在盛秋前。

二、從韓遊瑰 薦張獻甫

範希朝(?~814年),字致君,河中虞鄉人。建中(780~783年)年間,是邠寧軍的別將,任邠寧節度虞候,“戎政修舉”,在邠寧節度使韓遊瑰麾下。朱泚叛亂,唐德宗跑到奉天(今陝西乾縣),為保衛德宗,範希朝“戰守有功”,升遷加兼任禦史中丞,並任命為寧州刺史。範希朝“治軍整毅”,邠寧節度使韓遊瑰到奉天見過德宗以後,回到邠州,看到範希朝“整肅有聲,畏其逼己”,於是,就想找他的過錯,以殺之。範希朝得知害怕,就奔奉天上奏德宗。德宗聽了以後,就召他回京師,安置在神策軍。貞元四年(788年),因為韓遊瑰沒有什麼政績,邠州諸將聯名上奏,請皇帝任命範希朝為邠寧節度使,德宗許之,而範希朝本人卻推薦張獻甫擔任節度使,他說:“我是被韓遊瑰逼迫而來,最後如果我代他任節度使,人家會說我早就圖謀他的位置。”德宗嘉獎了範希朝,並任命張獻甫為邠寧節度使。但是,邠寧軍不願意,脅迫監軍使上奏皇帝,必須讓範希朝來才肯罷休。德宗下旨任命範希朝為寧州刺史、邠寧節度副使,以輔佐張獻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