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積十四年 保塞安寧
沒有多久,唐德宗又升任範希朝為振武節度使,而且加檢校禮部尚書。範希朝在振武同樣有大作為。振武當地有黨項、室韋等族雜居,“淩犯為盜”,天黑以後,他們就出來任意“暴掠”搶奪民財,叫做“刮城門”。範希朝到振武以後,在各要害之地,置堡柵,“斥候嚴密”,老百姓才得到了安寧。對於鼠竊狗盜之輩,範希朝也“必殺無赦”。戎虜之人都非常畏服,他們說範希朝:“看來想必是張光晟改姓名而來了。”張光晟曾是唐振武節度使,780年,他曾經出兵殺了從長安偷運婦女的突厥酋長突董及九姓胡千餘人,奪回長安婦女,獲駱駝馬匹數千頭,繒錦十萬匹。後來,此人在朱泚叛亂中,先跟隨朱泚,後又歸順唐朝大將李晟,結果,還是被德宗下詔處死。他在臨刑前說“傳語後人,第一莫做,第二莫休”。意思是反叛朝廷這樣的事情,第一,不要做,第二既然做了,就不要罷休。“一不做二不休”這句成語就出自張光晟。
範希朝在振武,作風正派,在百姓中頗有良好名聲,蕃落習俗,每次有節帥來到,必獻上奇駝名馬,雖然是廉潔的將帥,也說是“入鄉隨俗”,照收不誤,“以結其歡”。可是,範希朝對獻物一概不收,諸蕃甚為佩服。他還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例如,振武單於城池不知道種樹,希朝到其他地方買來柳枝,命軍人種之。很快,柳樹成林,“居人賴之”。範希朝在振武凡十四年,“虜保塞不敢橫”,保證了邊塞的安寧。
四、檢校司空 朔方節度
貞元末年(804年),範希朝上表請求朝覲,當時,“節將不以他故自述職者,惟希朝一人”。德宗特別高興,拜檢校右仆射,兼右金吾大將軍。唐順宗即位,王叔文任宰相,想要授給韓泰以兵權,利用希朝年老有病易製,任命為右神策統軍,充左右神策京西諸成鎮行營節度使,屯鎮奉天,而以韓泰為副使,欲以韓泰取代希朝。神策軍是由宦官把持的軍隊,宦官不肯輕易讓步,沒有得到神策軍的大權,後來,王叔文敗而作罷。
唐憲宗即位以後,元和二年(807年),再次重用範希朝,授以檢校仆射,為右金吾大將軍,出拜檢校司空,充朔方靈鹽節度使。範希朝在朔方時,突厥別部稱沙陀,在北方是非常勇敢的部落,範希朝設法招撫他們,沙陀部落舉族來歸,總數有一萬多人。後來,用沙陀軍平叛,所到之處,皆立戰功。
元和四年(809年)遷河東節度使,曾率軍討王承宗之亂,敗之木刀溝。因年老有病,憲宗召回朝,改任左龍統軍。以太子太保致仕。元和九年(814年)病逝,唐憲宗贈為太子太師。
五、當世善將 比趙充國
朔方節度使、司空範希朝,作為一個將軍,他從唐德宗建中年間就為大唐征戰,三十多年,出生入死,馳騁疆場,史家讚為“近代名將、善將”,“人多比之趙充國”。趙充國(前137~前52年),是西漢名將。曾事漢武帝、昭帝、宣帝三朝,多次率軍打敗匈奴、羌人等,取得勝利,也是我國最早提出在邊疆實行屯田的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