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中國門神一代將星尉遲敬德(2 / 3)

五、玄武門變 勇立頭功

唐朝建立過程中,李淵的三個兒子,李世民最有才幹也功勞最大。然而他是次子不是長子,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李世民封秦王,三子李元吉封齊王。於是,他們之間以太子和齊王為一方,秦王為一方,展開了爭奪皇權的你死我活的鬥爭,終於發生了流血的“玄武門之變”。太子黨對秦王先下毒沒有得逞,他們又欲除掉秦王的幹將尉遲恭,對他軟硬兼施,都沒有見效。尉遲等人便勸李世民先下手為強。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先發製人,親率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夢嚐大將伏兵玄武門(長安太極宮北正門),世民射死太子建成,元吉將扼殺世民的危機時刻,尉遲恭率七十騎趕到,為救世民射殺齊王元吉。擊敗東宮、齊王府衛隊,殺死太子、齊王諸子。尉遲還逼李淵下旨:建成、元吉作亂,諸軍都歸世民節製。後世民為太子,繼皇位,即唐太宗。論功行賞,尉遲恭在玄武門政變中功勞第一,李世民為感謝救命之功,特命將齊王府全部財產獎給尉遲,這是唐朝開國以來的第一個重賞。

六、顧全大局 赦太子黨

尉遲恭雖然是個武將、粗人,但他還是有一定的政治頭腦。唐太宗即位,改元貞觀。世民得江山之後,功臣們紛紛要求嚴懲被捕的一百多名太子黨,此時,尉遲恭竟然出人意料地出來為太子黨求情。因為他自己從劉武周手下歸唐以後,曾遭遇到謀反的懷疑,幾乎喪命,他能理解受人疑忌的委屈。所以,他對唐太宗說:“為罪者二凶,今已誅訖,若再及支黨,非取安之策。”大局已定,再懷疑太子黨,人人進行清算,有害於江山的穩定。作為英明的君主,李世民很快便理解了尉遲恭所得建議的重要性,他對太子黨實行赦免,還提拔重用其中有才幹的人,如魏徵等。唐政權很快穩固,這中間又有尉遲恭的功勞。

七、涇陽血戰 擊敗突厥

正當唐朝內部發生爭權之變的時候,北方的突厥得梁師都提供情報:唐朝內亂,長安空虛。於是,武德九年(626年)八月二十四日,發兵十萬進攻長安,進軍高陵(今陝西高陵縣),情況十分危急。李世民派尉遲恭為涇州道行軍總管,率精銳騎兵迎擊突厥大軍,尉遲恭親自衝鋒在先,在距長安七十裏的涇陽,展開一場血戰,斬殺突厥一員大將和一千餘騎兵,突厥大敗。涇陽戰役使突厥進攻受挫,喪失信心。此時,李世民又大膽地打心理戰,隻帶四騎在渭河便橋與突厥可汗頡利談判,軟硬兼施,迫使突厥頡利退兵。尉遲恭被封為吳國公、拜右武侯大將軍,實封一千三百戶,與長孫無忌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