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中國門神一代將星尉遲敬德(3 / 3)

八、內外建功 靈州都督

由於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和擊退突厥的戰爭中多次建立頭功,所以他多次被派擔任重要各州都督、刺史以及其他官職。貞觀五年(631年)九月至八年(634年),尉遲恭被唐太宗任命為靈州都督、靈州刺史。關於尉遲恭任職靈州,史書多有記載。《唐大詔令集》卷六十五記載:“(貞觀五年九月)靈州都督吳國公尉遲敬德。”《冊府元龜》卷四三三也記載:“尉遲敬德,太宗貞觀中,曆靈(靈州)、鄜(鄜州,治洛交,今陝西富平縣)、夏(夏州,治岩綠,今陝西靖邊縣白城子)三州都督。”《全唐文》卷一五二《唐並州都督鄂國公尉遲恭碑》記載:尉遲恭,貞觀八年行同州刺史,冊拜宣州刺史,累遷靈(州)、鄜(州)、夏(州)三州都督。《隋唐五代墓誌彙編·陝西卷》《大唐故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君(敬德)墓誌並序》也記載:尉遲恭,“除靈州都督鹽(州)、□(州)、靜(州)等四州諸軍事、靈州刺史,尋加光祿大夫行同州刺史。”在擔任靈州都督之後,回京城,後貞觀十三年(639年)二月任鄜州都督,以後任夏州都督。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年近花甲的尉遲恭請求回家養老。唐太宗拜尉遲恭為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一階),準其五天一上朝。

九、為人正直 品德高尚

尉遲恭作為大唐的一等功臣,唐太宗曾說過,沒有尉遲恭就沒有李世民,沒有尉遲恭也就沒有後來的大唐盛世。一千多年來,史書記載、民間流傳著許多讚譽尉遲恭為人正直、品德高尚的故事。除了前邊講的中國門神之外。還有兩個特別感人的故事。

第一,拒絕當駙馬。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對尉遲恭表示他由衷的感激之情,有一次對尉遲恭說:“朕欲以女妻卿,何如?”也就是說唐太宗要把自己的皇女嫁給尉遲恭,招尉遲恭為大唐駙馬。但是,尉遲恭對妻梅氏十分珍重,他對唐太宗說:“臣妻雖鄙陋,相與共貧賤久矣。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願也。”就這樣,富不易妻,甘願與陋之妻長相守,即便是大唐公主,也不動心,尉遲恭拒絕當大唐駙馬。

第二,唐儉爭棋案主持正義。貞觀年間吏部尚書唐儉與唐太宗下棋。唐儉與唐太宗爭了起來,太宗大怒,將他趕出京城降為潭州刺史。太宗餘怒未盡,就對尉遲恭說,唐儉輕視我,我想殺了他,請你替我收集他的怨望指斥的言論。當時,尉遲恭含糊應答。按唐律,大臣如有怨言指斥皇帝,屬“十惡”殺無赦。第二天上朝,唐太宗問起來,尉遲恭答道:“臣實不聞唐儉有怨望指斥之言。”太宗追問再三,尉遲不改所奏。太宗大怒,一把奪過尉遲手中的玉笏摔碎在地,拂袖而去。但之後,太宗又置酒召三品以上官員入宮,對大臣們說:“尉遲敬德今日之事做得對,有三利三益:三利是:唐儉免枉死;朕免枉殺;尉遲敬德免曲從。三益是:朕有怒過之關;唐儉有再生之幸;尉遲敬德有忠直之譽。”說罷,賞尉遲恭千匹。

當然,人無完人,尉遲也有不足之處,他因為功勞太大,往往居功自傲,晚年還迷信方術,謝絕賓客,十六年不與外人交往。顯慶三年(65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尉遲恭逝世,終年七十四歲。唐高宗李治廢朝三日,以示哀悼,並令五品以上官員都去他家吊唁。贈尉遲恭司徒、並州都督,陪葬昭陵(唐太宗陵,今陝西禮泉縣東北)諡曰“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