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靈州總管大將軍李大亮(2 / 2)

五、建立戰功 總管靈州

貞觀八年(634年)李大亮被任命為劍南道巡省大使。同年十二月,吐穀渾侵犯涼州,唐太宗命尚書右仆射李靖為西海道大總管,統帥涼州都督李大亮等五位行軍總管,各率軍出擊吐穀渾。李大亮與李靖都出北路,“涉青海,觀河源”,與吐穀渾戰於蜀渾山,大敗吐穀渾,俘獲其名王二十人,斬殺數千,並獲雜畜二十萬。其首領伏允逃走,其妻被唐軍俘虜。吐穀渾的侵擾被平息,另以該部慕容順為西平郡王。但是,唐太宗怕慕容順不能服眾,於是,還派李大亮率數千兵為之聲援。此次戰爭之後,李大亮被晉爵為武陽縣公,拜右衛大將軍。

貞觀十五年(641年)冬十月,北方的薛延陀以同羅、仆骨、回紇、靺鞨二十萬之眾(一說八萬),渡過大漠,屯兵白道川(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大舉南下。唐太宗任命營州都督張儉統所部壓薛延陀東境;任命兵部尚書李勣為朔州道行軍總管統兵六萬、騎千二百,屯羽方;任命右衛大將軍李大亮為靈州道行軍總管統兵四萬、騎五千,屯靈武,分道以禦薛延陀。這樣,右衛大將軍李大亮就又成為到靈州出任最高軍事長官的唐朝將軍。

六、大將逝世 追贈尚書

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禦駕到洛陽時,下詔李大亮為房玄齡副手,房玄齡對李大亮非常稱讚,他對太宗說:“(李大亮)有王陵、周勃節,可依大事。”王陵是漢初名臣、大將,封固安侯、任右丞相;周勃也是漢初名臣、大將。漢高祖劉邦評價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房玄齡把李大亮比作王陵、周勃二人,可見對李大亮評價相當高。這一年,唐太宗正準備征高麗,當時,李大亮患病,唐太宗前往探視,還親自給李大亮和藥,十分關懷。臨終,李大亮還上表給唐太宗,“苦諫”唐太宗“罷遼東役”,勸他不要再進行遠征高麗的戰爭了,希望他重點把“京師宗廟所在”的關中經營好。遺憾的是,唐太宗沒有采納李大亮的建議,結果,唐太宗征高麗的戰爭,以失敗告終。李大亮不久就去世了,終年五十九歲。唐太宗贈李大亮兵部尚書、秦州都督,諡曰“懿”,準其陪葬昭陵。

七、品德高尚 千古留名

右衛大將軍李大亮的品德十分高尚,在那個時代,非常難能可貴。唐太宗稱讚說:“大亮可謂忠直。”“有臣如此,朕何憂!”《新唐書》讚李大亮:“大亮性忠謹,外若不能言,而內剛烈,不可幹非其義。對天子爭是非,無回撓。至妻子未見惰容,事兄嫂以禮聞。位通顯,居陋狹甚。”這些讚譽的確不算過分。以下幾件事可以作證:一是早在唐初平輔公祏的戰爭中,李大亮因為戰功,唐高祖特賜給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卻說:“爾曹皆衣冠子女,不幸破亡,吾何忍錄而為隸乎?”於是,他把他們全部都釋放了。高祖知道以後,對他特別表示“谘美”,重新賜給他“俚俾”二十人。後來破吐穀渾再賜奴婢一百二十口,李大亮全都給了親戚。他還幫助宗族無後者葬親人三十多人。他死後,原來他養育的孤姓為他送葬如所親者達十餘人。二是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立晉王李治(即後來的唐高宗)為太子,特命李大亮兼任太子右衛、工部尚書,一人身兼三職,專門守衛太宗和太子的寢宮。李大亮對工作特別認真負責,每次他值班,都假睡。唐太宗曾對李大亮說:“每逢你值宿,我便可以通夜安睡無憂。”三是大唐最著名的宰相房玄齡也非常稱讚李大亮,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在洛陽,曾下詔李大亮為房玄齡之副,房玄齡對太宗說李大亮“有王陵、周勃節,可依大事”。四是最難能可貴的,當貞觀十八年(644年),李大亮去世,將要入殮時,他的家中卻“無珠玉為含”。我國古代,一般富裕人家的人死了以後,嘴裏要含一塊玉石,可是,李大亮一個唐朝的工部尚書、都督、右武衛大將軍,家中竟然沒有一塊玉石!那麼,他家中有什麼呢?《舊唐書》記載說:“惟貯米五斛、布三十端。”一斛就是一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米五斛,也就是才有八百斤米;一端是二丈(一說五丈),按五丈算,布三十端,也隻有一百五十丈布。確如史家所說“位通顯,居陋狹甚”。靈州總管、右武衛大將軍李大亮真可謂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