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靈州大都督駙馬都尉薛萬徹(2 / 3)

五、跟隨李靖 擊敗突厥

唐初北方突厥強大,經常南下騷擾,成為唐朝最大的威脅。唐高祖李淵無力對付,隻好采取優容策略。到唐太宗時,很快培養出一批精兵強將,以備突厥。貞觀三年(629年)十一月四日,頡利可汗率軍進攻河西。二十三日,唐太宗派大將李靖、薛萬徹、李勣、柴紹、李道宗、衛孝傑六總管,以李靖為統帥,領十萬大軍分六路反擊突厥頡利可汗的進攻。在此次大戰中,薛萬徹跟李靖一直打到塞北,並於次年年初滅東突厥。薛萬徹以功授統軍,晉爵郡公。

六、擊吐穀渾 再立新功

貞觀八年(634年),西北吐穀渾可汗伏允聽其臣天柱王之謀,“興兵作亂”,直接威脅大唐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十二月三日,唐太宗派年過花甲的大將李靖為大總管,統帥五總管大軍和歸唐的突厥契苾何力部眾出征吐穀渾。李靖特別邀請薛萬徹兄弟同往。薛萬徹與諸將各率百餘騎先行,突然遇到吐穀渾數千騎,被吐軍圍困,薛萬徹單騎殺入敵陣,“虜無敢當者,還謂諸將曰:‘賊易與耳!’”接著,他躍馬再戰,諸將緊隨其後。薛萬徹戰馬被殺死,他負傷步戰,契必何力率軍救出薛萬徹,他奮力再戰,“勇冠三軍”,唐軍殺敵數千。薛萬徹還與薛萬均大破吐穀渾天柱王於赤水源(一說伏允子慕容順殺天柱王歸唐)。到第二年五月,唐軍最終擊敗吐穀渾,破其營帳,殲數千人。伏允被殺(一說自縊),慕容順舉國投降,吐穀渾成為唐的屬國。此戰後薛萬均官至左屯衛大將軍,封潞國公,但不幸早逝。薛萬徹因為母親逝世辭官回鄉為母守孝。後來,薛萬徹被任命為右衛將軍,出任蒲州(治河東,今山西永濟蒲州鎮)刺史。

七、滅薛延陀 北疆安定

貞觀十五年(641年)十一月,北方的薛延陀酋長夷南打聽到唐太宗要東封泰山,認為有機可乘,命其子大度設為統帥,發同羅、仆骨、回紇、襪韝等部落二十萬大軍,渡漠南下,屯兵白道川(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占據善陽(今山西朔縣北),向已經臣服唐朝的突厥發動進攻。突厥可汗俟利苾無力抵抗,隻好帶領部眾南下進入長城,駐防朔州(今山西朔縣),派人向唐朝報急求援。十一月十六日,唐太宗任命大將李勣為朔州道行軍總管,薛萬徹為副總管,率領六萬唐軍、一千二百精騎征討薛延陀。十二月十七日,唐軍與薛延陀軍遭遇,唐軍失利,薛萬徹親率數百騎兵為先鋒,迂回突襲敵軍後方,俘獲敵方許多看馬人和馬匹,敵軍軍心大亂。唐軍大舉進攻,斬敵三千、俘敵五萬,獲馬一萬五千匹,薛延陀被擊敗。薛萬徹在這次戰爭中立功,唐太宗封其子為縣侯。貞觀十九年(645年)秋,薛延陀又多次發兵進犯。十二月二十五日,唐太宗命右衛大將軍、代州(今山西代縣)都督薛萬徹等,率十州兵馬守勝州(今治榆林,今內蒙古準格爾旗十二連城);大將李道宗率九州兵馬守朔州;勝州都督宋君明等率五州兵馬守靈州,薛延陀見唐軍有備,沒有冒險進攻。貞觀二十年(646年)六月十五日,唐太宗命薛萬徹、李道宗、李勣、張儉等分兵出擊薛延陀,最終滅薛延陀。北方回紇、鐵勒等十一部酋長歸附唐朝。當年,唐太宗親自到靈州與各部首領會盟,被尊為“天可汗”,從此唐朝北部邊境得到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