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靈州大都督駙馬都尉薛萬徹(1 / 3)

一、出身將門 大唐駙馬

出任唐朝靈州鎮將——靈州大都督的將軍,還有一位大唐駙馬,也就是被唐太宗譽為三個“當今名將”之一的薛萬徹。

薛萬徹(?~653年),本是敦煌(今甘肅敦煌西)人,以後,遷居到京兆鹹陽(今鹹陽市西北)。薛萬徹是將門出身,他的父親薛世雄,是隋朝的左禦衛大將軍,隋朝末年,擔任涿郡(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的太守。大業十三年(617年),在“河間之戰”中,薛世雄帶領的隋軍敗給竇建德的河北起義軍,薛世雄不久病逝。薛萬徹兄弟四人:薛萬均、薛萬淑、薛萬徹、薛萬備,都是武藝高強的將軍。薛萬徹從小與長兄薛萬均一起隨父親住在幽州,因為兄弟二人武藝出眾,受到涿郡守將羅藝的賞識。以後,薛氏兄弟隨羅藝一齊歸附唐高祖李淵。薛萬徹被李淵授以車騎將軍、武安縣公。唐太宗的妹妹丹陽公主嫁給他,所以,他又是駙馬都尉,也曾是東宮太子李建成左右的驍將。《大唐雙龍傳》說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根齊眉銅棍。

二、跟隨羅藝 滅竇建德

薛萬均、薛萬徹兄弟二人經常在一起參戰上陣,在唐朝統一中國消滅竇建德割據勢力的戰爭中,他們首先立下戰功。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竇建德率軍先攻占冀州(治信都,今河北冀縣),聲勢大震,接著,在十二月,又率十萬大軍進攻幽州(治薊縣,今北京西南)。當羅藝準備出城迎敵時,薛萬均說:“敵眾我寡,今若出城,百戰百敗,當以計取,誘敵渡水,半渡擊之,破賊必矣。”羅藝采納了薛萬均建議的計策,誘敵渡河,薛萬徹隨兄率一百精兵突襲,竇建德軍大敗。武德三年(620年)十月,竇建德二十萬人二次攻打幽州。在竇軍已經登上城堞,幽州萬分危機的情況下,薛氏兄弟率百人敢死隊,神不覺鬼不曉地從地道潛出,在竇軍背後突襲,竇軍大敗而逃,薛氏兄弟斬敵首一千餘級。武德四年(621年)七月,竇建德在長安被斬。但在九月,薛氏兄弟隨李藝(羅藝歸唐後,唐高祖賜他姓李)討竇部將劉黑闥,作戰中失利,被俘,讓劉“截發驅之”。當然,勝敗乃兵家常事,這是二人的一次敗仗。

三、反玄武變 釋杖謝罪

薛氏兄弟被唐高祖李淵分開,分別安置到秦王李世民王府和太子李建成東宮。李建成知薛萬徹作戰勇猛,將他置於自己左右。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率尉遲敬德等九將領殺死其兄太子建成、弟齊王元吉。作為東宮副護軍的薛萬徹等,率精兵兩千人,曾經進行了抵製,戰於玄武門,並欲進攻秦王府。秦府軍懼怕,尉遲敬德以建成、元吉首級示眾,東宮、齊王軍隊逃散。薛萬徹隻領數十騎逃往終南山(在今陝西秦嶺)。李世民多次派人招他歸朝,薛萬徹“釋杖而來”謝罪。但李世民卻說:“此皆忠於所事,義士也。”並不加罪,可見,李世民善於用人。六月七日,李世民被李淵立為皇太子。七月六日,薛萬徹被起用,任命為右領軍將軍。六月九日,李世民即皇帝位,便是唐太宗。

四、滅梁師都 靈州都督

貞觀二年(628年),唐太宗派右衛大將軍柴紹和薛萬徹之兄、殿中少監薛萬均為主將,派薛萬徹為副將,統率大軍,征討割據西北的梁師都。梁師都搬突厥兵相助,當唐軍進到距梁師都的朔方城(朔州,今陝西靖邊東北的白城子)隻有幾十裏時,突厥援軍從四麵而至,迫使唐軍撤退。但薛氏兄弟卻率軍橫擊突厥,斬其驍將。唐軍大破突厥,包圍了朔方城。四月二十六日,梁軍起內訌,梁師都被他的堂弟梁洛仁所殺,梁洛仁領朔州舉城投降。突厥軍見此情況,便來出兵援助。梁師都被消滅以後,唐朝改置其朔方城為夏州。而薛萬徹因功而被封為靈州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