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才兼文武 出將入相
曾任靈州都督的一代名將李靖,確實是中國古代曆史上一位難得的軍事天才、傑出的軍事家。他能文能武,出為大將,充分發揮他的軍事才能,統帥幾路總管將軍和十幾萬大軍,十五年間,南平江南,北滅突厥,西定吐穀渾,四次大戰,全部獲勝,戰功赫赫,無人可與之相比,堪稱唐朝第一大將。先後出任軍隊總管、大總管直到兵部尚書、副元帥,做到古代軍事職位最高的官職。
與此同時,他又有文才,懂治國之術,從隋臣到唐臣,他先後做的文官不計其數。李靖三十多歲在隋文帝後期任兵部車駕員外郎;四十多歲時在隋煬帝末年出任馬邑郡丞,相當今天的地市級副市長,也就是地方父母官。歸唐以後,先被唐高祖授為開府,以後,他的官職和爵位先後有幾十個:行軍總管、上柱國、永康縣公、檢校荊州刺史、嶺南道撫慰大使、檢校桂州總管、東南道行台兵部尚書、檢校揚州大都督長史、檢校安州大都督、靈州道行軍大總管、刑部尚書、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定襄道行軍總管、代國公、光祿大夫,最後,在貞觀四年(630年)八月,滅突厥之後,被唐太宗拜為尚書右仆射。唐朝中央實行三省六部製度,最高行政機關是尚書省,首腦是尚書令,相當於宰相,副首腦為左、右仆射。因為李世民曾任李淵的尚書令,他稱帝後,尚書令一職以永久的榮譽留給他,尚書省的最高長官,便是左、右仆射,即左、右丞相。李靖是右仆射,就是右丞相,也就是做了唐朝最大的官——宰相。果然應了早年隋朝宰相楊素曾對李靖所說過的話:“我這個位子早晚都是你的。”
李靖一生,官宦之途可以說是一路光明,平步青雲。不過,他也經曆過一些小的磨難,但都因為自己的高貴品德和才兼文武,特別是軍事才能過人而得到化解。首先是他兩次躲過殺身之禍:第一次是李淵太原起兵反隋時,作為隋朝臣子的李靖準備去江都向隋煬帝密報,在長安被李淵捕獲下令斬首,因看重他是個幹將被李世民所救;第二次是滅蕭銑時,李淵借故再派女婿柴紹斬殺李靖,柴紹並沒有盲目執行,使他又躲過一劫。李靖還經曆了三次小人的誣陷:第一次是滅突厥之後,禦史大夫蕭瑀奏李靖“持軍無律,縱士大掠,散失奇寶”,李靖並不申辯,唐太宗心裏明白隻好“赦公之罪,錄公之功”。第二次是征吐穀渾之後,在李靖帳下的鹽澤道總管高甑生,因為進軍遲到被李靖斥責過,心懷不滿,他串通廣州長史唐奉義誣告李靖謀反。經過調查,證明李靖清白,高甑生反以誣陷罪被流放。第三次是唐朝太平無事之時,李靖在家專心兵法著述,唐太宗派侯君集去學習,侯君集卻誣告李靖將謀反。唐太宗問李靖,李靖答:“此乃君集欲反爾。”江夏王李道宗也說:“君集誌大而智小。以臣觀之,必將為亂。”果然,貞觀十七年(643年),侯君集聯合太子李承乾謀反,事泄被殺。
十、痛失紅拂 戰神病逝
貞觀十四年(640年)李靖的愛妻張出塵(紅拂女)逝世,已經七十歲的李靖,晚年喪妻,老淚縱橫,痛不欲生。唐太宗得知後特別下詔表示哀悼,並且特準李靖建墓時,可以仿照漢朝大將衛青、霍去病墓築闋,以象征他征突厥的鐵山和征吐穀渾的積石山,表彰李靖戎馬生涯的特殊功勳。現在的紅拂墓在湖南醴陵西山,為1925年重建,立有漢白玉石碑書“紅拂之墓”,後人有聯:“紅拂有知應識我,青山何幸此埋香。”紅拂墓還有一個不解之謎:紅拂病逝於長安,為什麼她的墓卻在湖南?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同甘共苦、兩情不渝的幾十年的伴侶,先他而去,重情的李靖悲傷萬分,不能自已,他在家中痛苦地度過晚年。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春,李靖病危,唐太宗親自到李靖府探視,他哭著對病榻上的李靖說:“公乃朕生平故人,於國有勞,今疾若此,為公憂之。”這裏值得指出的是,唐太宗對李靖非常客氣,甚至可以說是特別尊重,他是皇帝,但他稱李靖為“公”。這一點還可以從唐太宗給李靖的書信中反映出來,信中竟然自稱“吾”,而未稱“朕”,如:“其兵事節度付公,吾不從中理也。”再如:“有晝夜視公病中老嫗,令一人來,吾欲熟知公起居狀。”充分表達了唐太宗對李靖的信任、尊重、關心和情感。還有,早在貞觀十七年(643年)李靖尚在世時,唐太宗在“淩煙閣”繪24位功臣圖像,皆真人大小,他常去那裏懷念他們,其中,李靖名列第八位。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四月,一代名將、大唐戰神、曾任靈州行軍大總管的開府儀同三司、中國曆史上的著名軍事家、大唐宰相、衛國公李靖溘然長逝,享年七十九歲。此時,唐太宗本人也臥床不起,他在病榻上降詔:贈李靖司徒、並州都督,賜班劍、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唐太宗本人的陵墓),諡曰“景武”。隨後,唐太宗也與世長辭,年五十二歲。李靖墓就在唐太宗墓地——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