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商團成立於1912年,本來是廣州的商人為了防備盜匪搶劫,保護自己生命財產的一個自衛組織。在成立的初期,他們是很自愛和安分的。廣州曆次的變亂,商團總是保持中立。
到了1924年(民國十三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隨著國共合作的建立,廣州革命勢力日漸發展壯大。外國勢力對此十分恐懼,便和買辦階級聯合,為了顛覆廣州革命政府,除了積極策劃陳炯明叛軍向廣州進攻外,另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收買廣州商團,企圖從內部來顛覆廣州革命政府。
從1912年開始,英國彙豐銀行駐廣州沙麵分行買辦陳廉伯便聯合各大商家,呈請北京政府批準備案,準予商團持械訓練。第一任總司令為廣州保險經理曾伯華,後由陳廉伯繼任,司令部設在廣州西瓜園。1924年初,在英國的支持下,商團團員由初創時的一千五百人猛增至五萬人,僅廣州一地就有一萬三千人。
外國勢力對當時出任商團團長,入了英國籍的大買辦陳廉伯鼓吹:“如果你能夠運動商團,反對政府,我們英國便幫助你組織商人政府,你陳廉伯就是中國的華盛頓。”在這種形勢下,廣州商團就越來越倒向外國人,並最終成為英國政府顛覆和破壞廣州革命政府的工具。
1924年5月27日,陳廉伯主持召開商團鄉團會議,宣布要在8月13日成立全省商團聯防總部,以他為團長,李頌韶、鄧介石為副團長,並定於8月14日推翻元帥府,取而代之。
廣州革命政府對於商團的叛亂陰謀早有察覺,並已采取了一些防範措施。1924年7月,陳廉伯為了武裝商團,向英國南利洋行購買大批槍械,於8月8日秘密運進廣州。廣州革命政府獲悉後,即命長洲要塞司令蔣介石派艦前赴沙角截緝,將其扣留,存儲於黃埔軍校,並下令通緝陳廉伯。
陳廉伯運械事件被破獲後,8月11日,他一方麵攜眷進入沙麵英租界轉赴香港,另一方麵煽動商團一千餘人,向孫中山請願,要求發還槍械,並以總罷市相威脅。8月20日,商團總機關遷往佛山,由佛山大地主、副團長陳恭授主持。8月22日,罷市由佛山開始,迅速蔓延到廣州和全省數十個市鎮。8月23日商團向孫中山提出三項要求:(一)無條件發還全部槍械;(二)準許商團成立聯防總部;(三)取消革命政府對陳廉伯的通緝令。8月25日,商團總部由佛山遷回廣州。廣州商人實行總罷市,且在各處商號掛出英法國旗。商團軍也配合散發大量反動宣傳品,並通電各縣商團,驅逐縣長,宣告“獨立”。與商團有聯係的滇軍範石生、廖行超等以調解為名,向革命政府施加壓力。8月27日,英國以沙麵各國領事團的名義向廣東省省長廖仲愷進行恐嚇,聲稱如商團受到武力攻擊,駐香港的“英國海軍即以全力對付之”。8月28日,英國駐廣州的總領事也向廣東省政府發出最後通牒,並趁機集中炮艦九艘於白鵝潭江麵示威,炮口直指中國軍艦及大元帥府,對廣州政府進行武力恐嚇,一時人心惶惶。
孫中山發表《為廣州商團事件對外宣言》,譴責英國幹涉中國內政的行為,並向英國政府提出嚴重的抗議。但廣州軍閥和國民黨右派,懼怕英國的炮艦,便暗中抵製孫中山的主張。此時,孫中山因和奉、皖兩係有反直係聯盟的關係,齊盧之戰發生後,即離粵北伐,支援盧永祥,廣州便由胡漢民代行元帥職務。胡漢民在黃埔軍校與蔣介石共議,決定與商團妥協,發還被扣槍械。商團見革命政府妥協退讓,便再暗中策劃,並與地方軍閥勾結。
對於商團的反革命行為,當時的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人士力主采取堅決鎮壓的措施。陳獨秀撰文指出:“商團軍純粹是帝國主義工具……一切國民的最正當的主張,便是不但扣械不能發還,而且要解除商團現有的武裝。凡是罷市讚助陳廉伯買辦的,國民都認為是民賊。”廖仲愷一麵命駐粵各軍緝拿陳廉伯、陳恭授歸案查辦,一麵電告各地商會,曉以大義,勸其複業,不要附逆作亂。在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的共同推動下,廣州的工團軍、農民自衛軍、學生軍、工人代表會、農民協會、婦女團體紛紛到孫中山的大元帥府進行請願,反對商團罷市,要求孫中山下令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