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妻子麗塔看到妮婭·沃達洛絲的自傳體舞台劇《我的盛大希臘婚禮》(MyBig:Fat,GreekWedding)時,她堅持說服丈夫將它搬上銀幕。這個要求聽上去毫不過分。沃達洛絲在劇中扮演醜小鴨似的女主人公,她不僅把自己變成了白天鵝,還試圖說服她的希臘家庭接受她的美國未婚夫,這個故事足以觸動全球觀眾的神經。
漢克斯第一次給沃達洛絲打電話,問她是否有興趣與他的普萊東公司合作,對方居然掛斷了電話,因為她不相信電話那一頭的真的是漢克斯。漢克斯擔當起了製片人的角色,他和麗塔自掏腰包啟動這一項目。由於精打細算,該片隻花費了600多萬美元,卻在2002年成為有史以來賺錢最多的獨立電影,總票房超過了兩億美元。
如此巨大的成功使得漢克斯有心情在2004年的小製作電影《貓王不在了》裏客串了一個小角色。該片由《我的盛大希臘婚禮》的導演喬爾·茲威克執導,金·貝辛格和約翰·科貝特主演。它連進影院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被製成DVD投放音像市場。
下一部電影裏,漢克斯信守了他暫別銀幕的諾言。根據克裏斯·凡·艾斯伯格的經典聖誕童話改編的《極地特快》是一部造價上億美元的大製作,導演是與漢克斯有過兩次合作的羅伯特·澤米基斯。澤米基斯是好萊塢公認的“技術狂人”,早在1988年的《誰陷害了兔子羅傑》中,他就把動畫與真人結合到亂真的地步。在《極地特快》中,他更進一步,運用最先進的動作捕捉技術捕捉演員的麵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並把它們反映到數字影像中,向觀眾呈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表演與動畫的結合。
漢克斯在片中飾演5個角色,包括列車長、聖誕老人和8歲的小男孩,這5個角色的配音也都是由他一人完成的。對於同時出演這麼多個角色,漢克斯表示:“每個角色都是用動作捕捉技術在電腦上做出來的,所以我能扮演全部五個角色。當時導演跟我說:‘你要演全部角色。’我說沒問題,但其中有一個是女性角色,我懷疑我能不能演。導演立馬說:‘沒問題,效果更棒。’在試演那天,我一口氣演繹了好多個角色,5個、6個,還是7個我都忘了,之後我跟導演說:‘我已經累死了。”’
這的確是一個累活。和其他演員一樣,漢克斯必須身穿每個關節點都裝了電子標記的特殊服裝在一個特製的舞台上表演。在拍特寫鏡頭時,他的麵部要安裝180個反射裝置,這樣電腦就能捕捉到他80%的表情變化。
“我也許做了一件令每個同行都要詛咒我的事情,”漢克斯事後說,“電腦科技的威力實在太強大了,這部電影的成功標誌著終有一天數字科技可以取代演員,我們將統統失業。”
漢克斯的預言其實已經在一步步實現。在電影《角鬥士》拍攝期間,主要演員奧立佛·裏德不幸病故,他沒拍完的戲有一部分就是靠電腦特技幫他完成的。在《極地特快》中飾演兩個角色的邁克爾·傑特也是在拍攝中途因艾滋病去世,澤米基斯依然能靠其他演員的幫助替他補足了剩餘的鏡頭。
相對於影片令人目眩的視覺效果,漢克斯更感興趣的是原著本身,艾斯伯格的童話故事將他帶回到對自己童年的記憶中。
“在《極地特快》中,當小男孩乘坐列車駛向北極時,我仿佛看見兒時的我每年坐著大巴四處奔走,”他說,“有時是和哥哥姐姐們一道,有時就隻有我自己,但絕非奇幻的旅程。入夜時,我看見點點燈光飛閃而過。車廂裏有人悶聲悶氣地聊著天。這就是我永遠在路上的童年,前排座位上沒有爸爸媽媽,口袋裏隻剩下幾枚零花錢,而前麵的路似乎總也走不完。這樣的記憶令我久久難忘。”
還好,這部電影的票房曆程沒有這般感傷。1億7千萬美元的驕人戰績足以表明漢克斯重又回到了既定的軌道上來。除了影片本身,《極地快車》在另一領域也取得了成功。早在2003年,著名的遊戲製作公司THQ就與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簽署了協議,將當時還在製作的《極地快車》改編成為遊戲,而這款以多平台形式出現的遊戲也在影片上映之前,先於電影在北美正式發行。
現在,漢克斯開始謀劃下一個大的動作,這一回他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信心充足。在前往英國倫敦的飛機上,他拿起一本書讀了起來。這本書他已經不知讀了多少遍,書名是《達·芬奇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