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於1993年12月上映,一些同性戀激進組織提出漢克斯扮演的律師與他的男友之間沒有表現出親密的關係,後者是由西班牙演員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飾演的。
這場同性戀活動的組織者拉裏·克萊默在《華盛頓郵報》上說,《費城》沒能真實地表現同性戀者的生活,甚至是在抹稀泥,例如貝克特的家庭會毫無偏見地接受他是一個同性戀者的事實。
漢克斯借cNN拉裏·金的節目反駁說:“我認為克萊默先生的批評有點自以為是,我建議他先去做一些調查研究,就像我為拍這部電影所做的那樣。我來這個節目之前剛剛為一名男子簽名,他是因為得了艾滋病被老板解雇的。我還收到一個死去的艾滋病患者的家人給我寫來的信,他們表達了對他們親人的思念和愛。至於貝克特與他情人之間的關係,我承認我們沒有著力去體現。有一場他們在一起跳舞的戲,兩人隻是草草接了一個吻。在片中飾演我的情人的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是十分出色的演員,為了角色從不患得患失,實際上,我們從一開始就準備好了迎接任何富於挑戰的場麵。不過,你應該注意到,這對情侶已經交往了9年,他們的關係更多的是體現在內心,而不是表麵。所以,我們有意識地表現得很含蓄。當然,盡管是一個簡單的吻,也需要我們很大的勇氣,畢竟我們是兩個沒有同性戀傾向的男人。”
這些激進組織發出的不和諧音並沒有淹沒評論界對該片的喝彩聲,其中漢克斯的表演獲得了一致的好評。《紐約時報》的文章說,“漢克斯先生的表演使這部電影說出了它想要表達的東西。《費城》完美呈現了一個貼近時代而又十分棘手的主題,並讓觀眾有所觸動。”托德·麥卡錫在《綜藝》上寫道:“漢克斯成功地將執著、幽默、堅韌、頑強等元素融彙在他的表演中,因為他的出色表現,《費城》得以從一部反映社會不公平現象的電影升華到人性的高度。”《人物》雜誌的莉·羅森說:“這部電影的成功應歸功於漢克斯,他讓觀眾相信他扮演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聖人。他細致人微、富於內涵的表演理應為他獲得一座奧斯卡金像。”
最終,該片創造出了7700萬美元的票房——這個成績也許夠不上一部賣座大片的標準,但完全超出了此類題材電影的票房期望值。
隨著贏取奧斯卡的呼聲與日俱增,漢克斯愈發顯得低調,他說:“我會在頒獎典禮中途插播廣告時進入會場,為的隻是別讓我的座位空著。這是一份榮譽,我會樂意為它做任何事情。如果我獲得提名,我就能以兩次提名奧斯卡的身份走進墳墓,那足以讓我感到十分高興。”
他得到的第一份榮譽就是在參加完《費城》在白宮的特別放映後和麗塔一起被克林頓總統邀請留宿。“那天晚上我並不輕鬆,”他說,“在放到我和班德拉斯身裝軍裝在化裝舞會上跳舞那場戲時,克林頓突然站起來走出了放映間。幸好,他後來對我說他認為這部電影很好,而且很有效果。”
睡在“美國最特別的一張床上”,漢克斯和麗塔激動得徹夜難眠。早晨,漢克斯在廚房裏遇見了總統。“我正在找早餐,總統穿著運動短褲跑了進來,手裏拿著一份《紐約時報》和一杯咖啡。我說,‘早上好,總統先生。’接著我們坐下來聊了一個半小時,好像把陽光下麵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聊了個遍。”
當然,他們也聊到了美國政府對同性戀和艾滋病問題的態度。對於漢克斯來說,《費城》第一次喚醒了他對社會的責任感,他無法漠視這樣一個現實:這部電影中有53位真實的同性戀者參加了演出,僅僅一年之後,他們中的43人便因艾滋病離開了人世。
在奧斯卡獎的曆史上,1994年3月21日的那個夜晚是值得銘記的。在全場雷鳴般的掌聲中,湯姆·漢克斯走上了領獎台,他以《費城》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接過獎像,激動萬分的他發表了奧斯卡獎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篇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