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登頂奧斯卡(2)(1 / 2)

“當我讀到劇本時,我一下子被裏麵的故事吸引住了。”漢克斯說,“我想說的是它太令人震撼了。不僅僅是震撼,我認為它非常真實地切人到了時下人們關心的事情。與那些跟著新聞話題所拍的廉價的電視電影不同,它對艾滋病人群的關注進入了一個更深的層次。”

由於作為第一人選的英國演員丹尼爾·戴一劉易斯以正在度假為理由拒絕了邀請,德米隨即撥通了漢克斯的電話,力邀他在這部艾滋電影中飾演有爭議的男主角。德米選擇漢克斯的主要原因在於,“作為一個個體,漢克斯得到了美國人的廣泛信任,我覺得他會有助於我們獲得主流電影觀眾的認同”。

雖然之前像理查德·吉爾、阿爾·帕西諾、威廉·赫特和邁克爾·凱恩等大牌明星都演過同性戀角色,但當漢克斯決定接受邀請時,他知道這是在拿自己的演藝前程來冒險。他將要扮演的安德魯·貝克特是受雇於賓夕法尼亞州一家法律事務所的成功律師,在發現患有艾滋病之後,他遭到了解雇。在當時的好萊塢——即便是在今天——旦哪位演員在銀幕上飾演同性戀,他很可能會完全毀掉自己的形象,從此與正常人的男主角無緣。

這一嚴峻的事實迫使漢克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為什麼我要冒這個險?我的形象會受到怎樣的傷害?這部電影絕沒有輕鬆浪漫,也沒有梅格·瑞安。

他很清楚,他的毫無威脅性的快樂大男孩形象是使他成為一個受歡迎演員的重要因素,他以往麵對的觀眾大多是對艾滋病或同性戀聞虎色變的那群人。按照這個思路,他更應該選擇片中對同性戀無所畏懼、為貝克特仗義執言的律師喬·米勒的角色。但是,他腦海裏的另一個聲音則告訴他,最容易做的決定並非帶來最滿意的結果。漢克斯沒有聽從那些說他應該拒絕《費城》的勸告。童年時代的動蕩使他已經習慣了社會邊緣人的身份,正如他日後作客cNN拉裏·金節目時所說,“我從一開始就覺得我與安德魯·貝克特有許多相似之處。我認為我們在過去的經曆以及看待生活的角度方麵不謀而合。當然,他是一個同性戀者,而且患有絕症,但我並不認為這在我們之間存在多麼大的差異。我們不應該在異性戀和同性戀之間人為地劃出一道鴻溝。”

為準備這個挑戰性的角色,漢克斯谘詢了醫學專家,以了解艾滋病的真相。他還走訪了許多艾滋病患者,聽他們講述這種疾病所帶來的痛苦、恐懼以及因為這種疾病所遭到的歧視。在這個過程中,他對艾滋病以及它對患者生活的影響有了深刻的認識。

“這部電影讓我接觸到了許多從未接觸過的東西,諸如死亡和失去親人的痛楚。”他說,“我最難以忘懷的是去探望一位垂死的艾滋病患者。我們聊了幾個小時,他把患病之後的模樣、舉止和感覺以及病情發展的幾個階段都一一告訴給我。他對我說,當他第一次確診時,他走到窗戶前心裏在想,‘雲啊,這是我最後一次看到你了。’我在電影裏演出了這一幕,演著演著,我的眼睛裏充滿了淚水。離開醫院時,我緊緊地擁抱了他。他的身體就像是被火烤熟了一樣。艾滋病正在吞噬著他。在我擁抱他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必須拍這部電影。”

為了真實可信地扮演一個艾滋病人,漢克斯減掉了14多公斤的體重並隨著劇情的推進一點點地剃光頭發。特殊的化裝也幫助他獲得了一個垂死的人的消瘦和憔悴。漢克斯說,“拍攝這部電影時,我必須時刻保持勞累和饑餓的感覺。每天拍攝結束後,我害怕站在淋浴間的鏡子前看自己,更害怕帶著這樣的身體回到家裏。我不是一個訓練有素的方法派演員。我不能完成讓自己沉浸在角色中。但我受到了我所做的一切事情的影響,我的內心能夠因為這個人物的處境而觸景生情。”

拍攝期間,他還閱讀了大量同性戀方麵的著作,包括作家保羅·莫內特的回憶錄《租借來的時間》(.Borrowed17ime)。扮演喬·米勒的丹澤爾·華盛頓是在片場與他接觸時間最長的人,他說:“我幾乎可以從他身上嗅到艾滋病毒的味道,他為這個角色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並且影響到了周圍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