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淩晨,當“極地”號船行駛到離陸岸2海裏的地方時,冰情變得嚴重起來,隻好停止前進。這時,駕駛室的對講機裏傳來中山站考察隊員激動的歡呼聲:“‘極地’號萬歲!‘極地’號萬歲!”接著,一束束五彩繽紛的禮花從對麵山頭上升起。這是站上隊員們施放的,他們已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之中。
考察隊領導希望能盡快把船開進新月灣,因此,第二天中午,他們決定派人去探察一下冰情,以便決定下一步行動方案。吃完午飯,船長魏文良、副隊長高振生帶著9名考察隊員,順著軟梯下到冰麵,每個人的身上都穿著一件紅色的防寒救生服。這種服裝防寒性能較好,在冰海裏泡上10個小時,裏麵的溫度才下降1度。11名隊員分成兩組,向岸邊的一座冰山走去。冰麵上蓋著積雪,一步一滑,沒走多遠個個就累得氣喘籲籲。魏文良發現,有的地方冰隙很寬,考察船可以通過,至於一些窄的地方,采取用船衝撞的辦法,也可以開辟航道。3個小時以後,隊員們來到冰山腳下,然後穿過一片開闊地,登上了陸岸。他們看到,近岸300多米的陸緣冰的冰麵極不平,上麵突起一個個墳塋似的小冰丘。高振生感到很失望。他本想等考察船再前進一段距離,就開始從冰上卸運建站物資,而眼前這種凸凹不平的冰麵,任何車輛都難以通過。在隊員們返回考察船時,原路的冰隙已經變得很寬,步行無法通過。他們隻好用對講機呼叫船上派直升機把他們接回。
現在擺在考察隊麵前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如何把建站物資盡快運上岸。隊領導廣泛征求大家的意見,但誰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船上裝的都是一些推土機、汽車、集裝箱式站房,這些龐然大物重達幾噸,甚至十幾噸,靠人卸運是根本不行的,可考察船又一時開不到預定的錨位。麵對這種情況,有人提出,與其人和物資都困在船上,還不如開著拖拉機在冰上闖一闖,能上岸算命大,萬一掉到海裏也不負來南極一趟。郭琨隊長指出,這種魯莽的辦法是不可取的。因為現在的海冰看上去很厚,但冰質已經變酥,承受能力有限,車輛開到冰上,隨時都有沉入大海的危險。他認為,隻要在2月10日之前,把建站物資卸到陸岸,中山站的主要站房就可以建成。
一架蘇聯直升機向“極地”號飛來,企圖在考察船右舷的冰上降落。當機身下麵的著陸裝置貼到冰麵時,沉重的機身壓得海冰嘎嘎作響,飛行員見勢不妙,趕緊操機上升,在空中繞了一圈,落到“極地”號的飛行甲板上。蘇聯朋友表示,他們願意派直升機幫助中國考察隊吊運一些集裝箱房。這真是雪中送炭。
蘇聯直升機飛走後,船長魏文良指揮著“極地”號船去尋找可以放置集裝箱房的堅冰。他不停地用船體撞擊浮冰的外緣,再用船頭切去易碎的海冰,不多時,一座寬大堅實的冰碼頭“造”好了。船上的考察隊員爬上集裝箱,鬆開固定用的鋼絲繩,紅色的塔吊也揚起長臂,吊起集裝箱房依次放在冰麵上。
一架蘇聯伊爾—8型直升機平穩地降落在離集裝箱房不遠的冰麵上。蘇聯機組人員和中國考察隊員用手勢“交談”了吊運事宜後,直升機便輕盈地飛臨一個集裝箱房上空,懸停在離地麵三四米高的地方。中國隊員把直升機垂下來的纜繩掛在集裝箱上,直升機開始抬升,發動機發出令人心顫的轟嗚。吊纜拉緊了,可是機下的集裝箱房卻紋絲沒動,直升機隻好又落到冰麵上。兩國隊員湊在一起經過一番探討,把吊纜縮短了一節,直升機重新升空起吊,結果集裝箱房還是沒動。蘇聯飛行員對中國考察隊員說,這種直升機最大起重量是3噸,集裝箱的重量可能已經超過了這個極限。中國隊員不無遺憾地目送蘇聯朋友駕機向遠處飛去,然後又把集裝箱房一個個重新吊到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