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衝出氣旋包圍圈和登上南極半島(3 / 3)

這個消息使大家為之一震。他們在別林斯高晉海已經領教了極地氣旋的厲害。如果繼續向11號站位航行,勢必要和風暴遭遇,巨輪將再次受到巨浪的襲擊,主機的性能、船體的強度、人員的安全,這一切都不能不令人擔心。經過一番磋商,總指揮當即決定,航船掉頭南行,一麵避風,一麵順路完成9、10兩個站位的考察,同時伺機向南極半島挺進。

“向陽紅”10號船在寧靜的格洛克海峽航行。這個海區含有大量的浮遊植物,又正值矽藻“開花”季節,海水泛出濃綠色,宛如長滿青苔的池塘。幾隻白色的信天翁在船的四周展翅翱翔,像在展示它們高超的技藝。

2月7日下午,考察船駛進布臘班特島東部一個水域開闊的海灣。風漸漸地大了起來,海麵上翻起黑色的湧浪,團團濃霧從天邊滾滾而來,頓時海灣裏變得迷迷茫茫。近在咫尺的南極半島變得模糊不清了。但是,它仍像磁石一樣吸引著中國考察隊員。曆史上的一些探險家都曾到這裏尋找神秘的南極大陸。英國的布蘭斯費爾德在1820年1月,曾在這個海峽發現了南麵的這片陸地,但他們當時並不知道這裏是小島還是大陸。在同年的11月6日,美國的帕爾默率領一支捕獵海豹的船隊,也來到這個海域,同樣發現了布蘭斯費爾德看到的那片陸地。長期以來,英國人和美國人在誰首先發現南極半島的問題上爭論不休。美國人認為是帕爾默首先發現的,所以稱這個半島為帕爾默半島,英國人則堅持是布蘭斯費爾德發現在先,所以就以當時英國海軍大臣的名字命名,稱作格雷厄姆地。如今中國考察隊也來這裏,大家都想踏看一下這塊令人神往的冰雪大地。

總指揮滿足了隊員們的要求。一艘小艇從大船上徐徐放到海麵,36名考察隊員穿上桔紅色的救生衣,登上小艇向冰雪覆蓋的南極半島駛去。誰知剛走不遠,海麵驟然狂風大作,像沙粒一樣的雪霰橫掃過來,打得人們睜不開眼。一個個泛著白沫的大浪朝他們撲來,小艇在波峰浪穀中顛簸起來。隊員們緊緊抓住船幫,隨小艇在風浪中沉浮。冰冷苦澀的海水不住地向小船潑來,36名隊員縮成一團,沉默無語,一種陰森、恐怖和失身墜向深淵的感覺攫住了每個人的心。大船上的人都為他們的安全捏著一把汗。

小艇搖擺著向南極半島的雷克魯斯角駛去,四周出現了一座座巨大的冰山。這些大自然雕塑的藝術品,在風浪的作用下起伏跌宕。小艇開始減速,在冰山的夾縫中緩緩穿行。當他們駛近岸邊時,風小了,雪停了,一條綿延陡峭的冰障突兀矗立在麵前。站在船頭的水手,全神貫注地觀察著海底。這裏的水很淺,可以清晰地辨認出水下岩石的形狀。操艇的隊員四處張望,尋找適合靠岸的地點。突然,船底發出沙沙的磨擦聲,小艇在沙灘上擱淺了。他們急忙倒車,企圖把艇從淺灘上拉下來,可船底已被海底的泥沙牢牢地吸住,隊員們隻好挽起褲腿,趟水上岸。這裏是一條不足百米的狹窄的海灘,上麵全是長滿青苔的礫石。迎麵屹立著圓頂的冰蓋,冰蓋的斷麵似刀削斧劈一樣垂直陡立,發出滲人的綠色寒光。冰蓋下方的海灘上,有一幢孤零零的破舊小屋,顏色已經發黑。這是阿根廷建的無人觀測站——布朗上將站。

這裏大部分被厚厚的冰雪覆蓋,隻有海灘西側的山坡上有一塊岩石裸露的平地。由於長年的風雪侵蝕,一些大塊堅硬的岩石已經風化成細碎的砂礫。融化的冰雪彙成一條清澈的小溪,順著山坡涓涓流下,注入山腳下的一片水塘。水塘的周圍長滿翠綠和桔黃色的苔蘚。這塊小小的“綠洲”,引來許多海鳥,體態矯健的巨海燕和小巧靈活的南極鷗,成雙成對在這裏築巢搭窩,繁衍生息。

考察隊員們上岸以後,有的到裸露地帶去采集岩石標本,有的爬上高高的冰蓋去刨挖冰樣,有的在海灘礁石的水窪裏尋找南極半島特有的生物。他們還在海邊插上一麵五星紅旗,並把“向陽紅”10號船的標記埋在石堆裏,以此告訴後人,中國考察隊曾經從這裏登上南極半島。

遠處傳來“向陽紅”10號船的汽笛聲。這時考察隊員們才發現天氣又變壞了,暴風雪再次包圍了雷克魯斯角。狂風在冰原上呼嘯,揚起的雪粒彌漫了整個海灘,隊員們紛紛跑向岸邊,跳下沒膝的海水裏,奮力將小艇推下淺灘,很快啟動了機器,冒著漫天大雪回到了大船。

第二天,巨輪又向南設得蘭群島以西海域駛去。考察隊決定,利用氣旋間隙做最後一次衝刺,拿下11號站位。船長張誌挺對考察隊員說,氣旋正在附近海麵活動,不能有絲毫麻痹,在11號站位最多隻能停留8個小時。船到達考察海區已經是午夜時分,科學家們立即投入了緊張的戰鬥。生物組忙著到後甲板放拖網,地質組迅速放下重力活塞取樣管采集海底沉積物。直到淩晨6點,他們終於提前半個小時完成所有觀測項目。“向陽紅”10號船披著極地的霞光,載著勝利的歡笑,向民防灣錨地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