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鬆煤近世士人遊戲翰墨,因其資地高韻,創意出奇,如晉韋仲將宋張永所製者,故自不少。然不皆手製,加減指授善工而為之耳。如東坡先生在儋耳,令潘衡所造,銘曰“海南鬆煤,東坡法墨”者是也。其法或雲每笏用金花煙脂數餅,故墨色豔發,勝用丹砂也。
蘇浩然斷金碎玉支離居士蘇浩然所製,皆作鬆紋皴皮,而堅致如玉石。餘與其孫之南字仲容遊,其家所藏,不過數笏。而餘於李漢臣丈得半笏,持視仲容,雲:“真家寶也。”神廟朝,高麗人入貢,奏乞浩然墨,詔取其家。浩然止以十笏進呈,其自珍秘蓋如此。世人有獲其寸許者,如斷金碎玉,爭相誇玩雲。大觀間,劉無言取其製銘,令沈作數百丸,以遺好事及當朝貴人,故今人所藏,未必皆出浩然手製。作此墨,亦非近世之墨工可及,實可亂真也。
寄寂堂墨如犀璧晁季一生無它嗜,獨見墨丸,喜動眉宇。其所製銘曰“晁季一寄寂軒造者”,不減潘、陳。賀方回、張秉道、康為章,皆能精究和膠之法,其製皆如犀璧也。
精煙義墨餘嚐於章序臣家,見一墨背列李承宴、李惟益、張穀、潘穀四人名氏。序臣雲是王量提學所製。患無佳墨,取四家斷碎者,再和膠成之。自謂勝絕,此其見遺者。因謂序臣曰:“此亦好奇之過也。餘聞之製墨之妙,正在和膠。今之造佳墨者,非不擇精煙,而不能佳絕者,膠法謬也。如不善為文,而取五經之語,以己意合而成章,望其高古,終不能佳也。”序臣又曰:“東坡先生亦嚐欲為雪堂義墨,何也?”餘曰:“東坡蓋欲與眾共之,而患其高下不一耳。非所謂集眾美以為善也。”
唐高宗鎮庫墨近於內省任道源家,見數種古墨,皆生平未見,多出禦府所賜。其家高者有唐高宗時鎮庫墨一笏,重二斤許,質堅如玉石,銘曰“永徽二年鎮庫墨”,而不著墨工名氏。
十三家墨餘為兒時,於彭門寇鈞國家見其先世所藏李廷下至潘穀十三家墨。斷殘璧,粲然滿目。其廷小挺,歲久不見膠彩,而書於紙間視之,其黑皆非餘墨所及。東坡先生臨郡日,取試之,為書杜詩十三篇,各於篇下書墨工姓名,因第其品次雲。
墨工製名多蹈襲墨工製名,多相蹈襲。其偶然耶,亦好事者冀其精藝,追配前人,故以重名之也。南唐李廷,子承宴;今有沈,子宴;又有關。國初,張遇後有常遇,和之子;又有潘遇,穀之子。黟川布衣張穀,所製得李氏法,而世不多有;同時有潘穀;又永嘉葉穀作油煙,與潭州胡景純相上下,而膠法不及。陳贍之後,又有梅贍雲,耿德真,江南人,所製精者不減沈,惜其早死,藏墨之家不多見也。
雜取樺煙三衢蔡舀,雖家世造墨,而取煙和膠皆出眾工之下。其煤或雜取樺煙為之,止取利目前也。
油鬆煙相半則經久近世所用蒲大韶墨,蓋油煙墨也。後見續仲永,言:紹興初,同中貴鄭幾仁、撫諭少師吳於仙人關回舟自涪陵來,大韶儒服手刺,就船來謁。因問油煙墨何得如是之堅久也。大韶雲:“亦半以鬆煙和之,不爾則不得經久也。”
墨磨人一日謁章季子於富春之法門寺,出廷墨半笏為示,初不見膠彩。雲是其大父申公所藏者。其墨匣亦作半笏樣,規製古樸,是百餘年物。東坡先生所謂“非人磨墨墨磨人”者,不虛語也。
桐華煙如點漆潭州胡景純專取桐油燒煙,名桐華煙。其製甚堅薄,不為外飾以眩俗眼。大者不過數寸,小者圓如錢大。每磨研間,其光可鑒。畫工寶之,以點目瞳子,如點漆雲。
廷四和墨餘偶與曾純父論李氏對膠法,因語及嘉禾沈與居彥實造墨再和之妙。純父曰,頃於相州韓家見廷一墨,曰“臣廷四和墨”,則知對膠之法寓於此。
唐水部李忄造製墨王景源使君所寶古墨一笏,蓋其先待製公所藏者。背銘曰“唐水部員外郎李忄造製”,雲諸李之祖也。黎介然一見,求以所用端石研易之。景源久之方與。後攜研至行朝,有貴人欲以五萬錢易研,景源竟惜不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