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喜歡購物,這在許多外國人都已經有了領教。英國作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的目的地開放後,英國《衛報》、《經濟學人》等媒體這樣描繪來到英國的中國遊客:“中國人已經準備好了。他們手拿印著親朋好友腳印的紙,擁進牛津附近皮切斯特購物中心的‘Clarks’店(老牌英國皮鞋品牌)。他們平均每人要買6雙鞋,收銀台前的隊伍一直排到了大門外。”
外國人的描寫雖然有些過分,但中國人在國外旅遊期間,喜歡將購物當作是其中的一大內容,則是十分普遍。即使是到了馬爾代夫、巴厘島這樣一些地方參加休閑旅遊,也一定要安排有購物活動。
逛街買東西,我們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了解一個城市的必要手段。比如說我們要想了解巴黎,僅僅去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是遠遠不夠的。到巴黎的旺午門(portedeVanves)和聖萬門(portedeSaint-Ouen)兩大跳蚤市場去看看,在聖米歇爾區(Saint-Michel)塞納河兩岸逛逛巴黎的特色舊書攤,或者到西堤島區(l'IledelaCité)的鮮花市場、鳥市、動物市場走一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才能體味到真正和諧的純法國風情。
逛商店也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和社會習俗。還以巴黎為例。法國商業服務的熱情、公道、規矩和講信義是我們國家的商店不能比擬的。你走進任何一家商店,人家自始至終都會熱情友好,服務細致周到,全然沒有一點不耐煩的表示。對買了東西出門的和空著手出門的都一樣對待,以一樣的表情報以“AUREVOIR”(再見)。逛這樣的商店,我們似沐浴在法國文明禮貌的春風中,自然心情也會受到感染。
熟悉國外城市的購物街區
任何城市,都會有較為集中的商業區。遊客在一個城市的停留時間一般不會太長,以遊覽為主的旅遊,又要占去其中的大部分時間,如果是想在剩餘的時間內充分采購,那就應該到這些地方去。比如在巴黎購物,我們就應該主要考慮在一些大百貨公司,如春天百貨(lePrintemps)、老佛爺百貨公司(lesGaleriesLafayette)、好商佳(leBonMarché)、莎瑪麗丹百貨公司(laSamaritaine)或市政廳百貨公司(BHV)等等集中購物。
在購物的問題上,通常不要太相信導遊的話。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導遊所介紹的購物地點或者商品什麼的都不要完全當真。相信你自己的眼光和選擇,應該能從國外的琳琅滿目的商品中淘出自己滿意的物品。
選擇購物地點,一般的幾條原則是:當地人購物的地方比特意為外國遊客準備的購物場所要好,大的購物商區比零散的購物商店要好,使用當地貨幣的商店比隻可以使用外幣的商店要好,自己按圖索驥找到的商店比導遊帶領的商店要好。
凡為遊客準備的地圖,城市的購物區都會或用顏色或用文字標注出來。找到這些地方,不會是太難的一件事。即使是你完全不知道一個城市的商業集中的商店在哪裏,上了出租車,隻要說“shopping”,司機一準都會把你載到那裏。
但是,出行之前,還是需要我們對在目的地國家的購物進行相應的準備。比如說,我們如果要到希臘的雅典,就可以先看看這段關於“雅典集市”的介紹:
波拉卡舊市街
Filellinon街有段緩坡路,登到高處後就是一座東正教教堂AgiosNikodimos,從此往衛城方向轉入Kidathineon街,這一帶可說是波拉卡區最熱鬧、人潮最多的地方,兩旁商店林立,各種你想得到的藝品、希臘小飲食店,都在此可找到。
摩納斯提拉基廣場
從憲法廣場往西,沿著Ermou路或Mitpropoleos路,就可一路逛到以跳蚤市場有名的蒙納斯提拉奇廣場(Monastiraki)。
Ermou以皮草店多有名,服裝店也不少。Mitropoleos路的宗教氛圍很濃,因為路上有座雅典最大的東正教教堂,星期日時,這條路上滿是前來做禮拜的虔誠教徒。教堂廣場前在夏季時也是休憩的好場所。
別急著往前走,換條小路,彎進Pandrossou小街會有不同的驚喜,狹窄的路上,多是民俗工藝品店、皮件店等,逛得人眼花,最特別的是,雅典的個體戶藝術家多落腳於此,賣自己的手工藝品,所以相當有看頭。
蒙納斯提拉奇廣場地鐵站附近,阿果拉以北的區域,在每個禮拜天早上都會有露天跳蚤市場可逛。各種二手的貨物堆滿在狹窄的街道,隻要你想的到的東西,小至各種機械零件大至古董家具都可在此買到,喜歡二手貨的人可在此好好尋寶,但別忘了講價。
歐摩尼亞廣場
歐摩尼亞廣場以南連接憲法廣場的Stadiou街,是雅典主要街道之一,是新式的街道,戲院、百貨公司和許多商店都在這條街上。而另一條Athinas街通往羅馬市集遺跡阿果拉(RomanAgro)及古市集遺跡(Agro),屬於舊式的街道,沿路可見商店販賣著家用日用品和宗教用品;沿著Athinas街會經過中央市場,販賣各種新鮮的水果蔬菜,也有餐廳賣便宜且份量充足的餐點。
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購物的不同規則
了解一些境外商店的營銷手段,會有助於我們理性購買貨品。比如我們到了香港,會看到一年四季任何時候,都有商家的“大減價”的招牌在吸引顧客。事實上,香港的商店裏麵的真正大減價,卻並非是時時處處。每年夏季過後、冬季過後的兩次大減價,才是真正的大減價。許多香港的本地人,在這樣兩個時段才會抽身到商店大加采購。旅遊者在香港遊覽,斷不要被商家減價的招牌迷惑,倒應該是學學香港的當地人,平日理性購物,在真正的大減價來臨時,再加大購物力度。
“大減價”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國外許多大城市,一年當中都會有“大減價”的特別時段。象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旅遊局,在大減價來臨時,都會努力推廣宣傳,鼓勵遊客到他們的國家去購物。
巴黎商店的大減價也是這樣。因為大減價通常是與清倉、換季等因素相聯係,因而法國商店的一年兩次的大減價,一次是在每年的七月到八月間,一次是在元旦之後。名牌時裝的減價,則通常在3月及7月。法國每年的商品大減價的時候,減價幅度在20%-50%不等,往往是越到後來減幅越大,甚至可以減到原價的75%。售減價商品時,原價多少、現價多少的一一標明,形式雖與國內商店別無二致,所不同的是人家的原價是貨真價實的。
除了在“大減價”時可以享受到的優惠之外,平日購物能否享受到打折,能否與商店“殺價”,則是因地而異的一個問題。
一位中國人在巴黎的商店裏試圖與商店的營業員殺價,結果得到的是這樣的勸告:“先生,你也許是把腳下的土地當成是伊斯坦布爾了”可見,購物殺價就不是所有國家都能行得通的規則。
巴黎不能,但希臘卻可以。在希臘購物,希臘的朋友一定會告訴你希臘的購物原則:貨比三家,一定要殺價。與土耳其、埃及等阿拉伯國家一樣,這裏是殺價高手的樂園。
國外購物逛街還有商店的營業時間需要注意,往往是中國遊客套用內地或香港、新加坡、韓國的購物經驗,在歐洲購物時吃到閉門羹。比如巴黎大部分的百貨公司隻在星期一至星期六早上9時30分至晚上7時營業,星期日是不營業的。多數的中小型的商店,在午餐時間也會暫停營業(中午12時至下午2時)。歐洲其他城市的許多商店,不光是星期天,星期六也是不營業的,平時到下午5點就打烊。即使營業時間較長的超市,關門時間也不會晚於8點。
各國的名產要知道
出境旅遊到了國外,購物要買些什麼東西呢?許多人在國外購物時,覺得一切都新鮮,結果千裏迢迢買回來一堆廉價商品。因而說,在國外購物,最忌購物的隨意性,而是一定要對當地生產的商品有所了解,買就買當地生產的名品。
到比利時應該買巧克力,到加拿大應該買冰酒。我們隻有事先掌握並了解了各國各地不同的名產,才會讓我們的采購富有針對性並充滿趣味性。
對法國的商品的了解,除了名牌時裝香水外,我們知道法國還有很多值得誇讚的工藝品。法國有很多鄉村至今還保持傳統技術手工製作精致的陶器、玻璃、花邊編織和造紙等等,這些富地方色彩工藝品自然就是作為法國旅遊紀念品的上佳選擇。到了法國,我們就應該在這樣的法國最有名的商品中進行挑選。比如:香水、化妝品、時裝、手表、皮革製品、瓷器、珠寶飾物、絲質製品、手袋、領帶、領巾及藝術品等等。這些物品和它們的產地也有很大聯係。因而精明的遊客通常會知道,香水要買巴黎或“香水之都”格拉斯生產的,瓷器要買產地是坎佩爾或塞夫爾的,手工藝品、彩繪絲要買佩裏戈爾的,而圍巾、藝術品、鞋子和其他皮件、銀器等物品,則以巴黎生產的最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