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骨質疏鬆症的飲食療法(1 / 3)

骨質疏鬆症的發病雖然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的營養缺乏或過量,均是引起骨質疏鬆症發生的重要因素。飲食調節,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每日1瓶奶。牛奶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理想食品,富含人體生長發育必需的各種氨基酸、維生素以及充足的鈣。②天天都要吃豆製品。豆類食物特別是黃豆富含蛋白質、脂肪和鈣。黃豆中含有黃酮類物質,被稱為植物性雌激素,在骨形成中,具有抑製破骨細胞活性的作用。另外,豆類食物可以降低血清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及三酰甘油水平,預防冠心病等。③多食些海產品。海產品鈣含量要比普通食品高出很多倍,經常吃可以補充鈣的不足。另外研究發現海水魚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積極作用。④多吃蔬菜和水果等。最後提醒大家,“藥補不如食補”。如果不是嚴重的缺鈣,最好還是以食補為主好,食補沒有藥物製劑帶來的一些不良作用。

1.為什麼說合理飲食對防治骨質疏鬆症是非常重要的

我父親前段時間到醫院體檢,發現有骨質疏鬆症,醫生詢問了他的飲食習慣,說這與他平時飲食結構不合理有很重要的關係。請問專家:為什麼合理飲食對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症是非常重要的?

骨質疏鬆症是由於人的骨組織逐漸衰老而產生的一種退行性改變,是人體發育的客觀規律的表現。引起骨質疏鬆症發生的原因很多,飲食結構的不合理導致營養物質的缺乏或過量,均是引起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因素。我們知道骨主要是由鈣、膦、鎂、蛋白質等物質構成,任何元素或物質的升高或降低都會影響到骨的代謝。由於骨質流失的主要成分是來自飲食中的蛋白質和鈣等物質,所以首先必須調理好飲食,在營養上不斷給予補充,以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雖然還有其他原因引發骨質疏鬆症,但是以合理的飲食來滿足骨骼上需要的成分當然是首要任務。低鈣、低維生素D、高蛋白、高磷、微量元素缺乏的飲食都可導致骨量的減少,從而出現骨質疏鬆症。必須要認真關注自身的營養狀況,使骨的代謝有一個良好的環境。

2.骨質疏鬆症患者應如何進行飲食調理

我今年65歲,前段時間檢查出患有骨質疏鬆症,接受藥物治療已有一段時間,但是治療效果不佳。醫生說可能與我平時飲食結構不合理有關,建議我在服藥同時做到合理配餐。請問專家:對於老年骨質疏鬆症患者來說,如何進行飲食調理,怎樣才算是合理配餐?

對於老年人來說,合理飲食配餐的總原則:適量的蛋白質、低糖、低脂肪、低鹽及多蔬菜、多豆類。每天主食應以米、麵及雜糧為主,品種多樣,粗細搭配,保證人體每天必需的能量。主食每餐八成飽為宜。70歲以上老年人最好不要多食白糖,可以適當食用適量的蜂蜜及紅糖。副食則應多吃含鈣的食品,如牛奶及奶製品、豆類、海藻、蛋類、蝦仁等。補充優質蛋白質。植物性食品中應以綠葉菜為主,使人體得到適量的纖維素。攝入適當的脂肪,應以植物性脂肪為主。同時還要注意膳食中鈣、磷的比例。

3.哪些蔬菜對預防骨質疏鬆症有效

最近,我到醫院體檢時查出有輕度的骨質疏鬆症,醫生建議我在服用藥物的同時,飲食上多吃一些含鈣豐富的食物,除了牛奶、豆製品外還要多吃些含鈣多的蔬菜。但我不知道哪些蔬菜中鈣的含量高,對防治骨質疏鬆症有效,能否請專家介紹一下?

我們知道骨質疏鬆症是由於很多原因導致的骨骼中鈣、磷丟失,骨堅韌性降低,容易發生骨折。補充鈣、磷是防治骨質疏鬆症的重要手段。蔬菜是人類維生素和胡蘿卜素及膳食礦物質的最主要來源,是構成平衡膳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飲食營養治療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蔬菜中膳食纖維是人類必需的營養素,膳食纖維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隻能形成廢渣排出體外。近年來研究證實,膳食纖維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對不少疾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在我們平常吃的各種蔬菜中,有很多對預防或減輕骨質疏鬆症有良好的效果。亦有相當多的資料顯示多攝入水果蔬菜可防止骨折的發生。國外營養學家經長期研究得出結論:食物療法對預防骨質疏鬆症的效果更為顯著。研究證實多種蔬菜能預防或減輕骨質疏鬆症,如萵苣、番茄、蔥、大蒜、西芹、洋蔥、番薯、青瓜、香菜、茴香等,均是有效的保骨食品。吃綠葉菜時最好與含磷的禽類食物相搭配,使人體攝取的鈣、磷比值合理。研究表明多食蔬菜配合一定量的牛奶可以保持體內礦物質濃度的均衡, 從而防止骨質疏鬆症。但蔬菜中所含的草酸會與鈣結合成不溶性鈣鹽而影響鈣的吸收。因此它們不宜直接與含鈣的食品一起烹飪。在使用中要注意烹調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妨礙鈣吸收的因素。

4.為什麼說長期飲茶有益於防治骨質疏鬆症

我母親最近查出有骨質疏鬆症,我最近看到有關飲茶的文章,說長期飲茶不僅可以降低血脂、血壓等功效,還可以降低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請問專家:飲茶是否能防治骨質疏鬆症?

目前認為飲茶可以防治骨質疏鬆症,可能是茶葉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和營養物質協同發揮作用。茶葉中含有較多的氟元素和硒元素,這些元素在骨的形成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另外茶葉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類物質,也可以適當促進骨骼生長。血液中含有適量的氟化物有利於鈣及磷沉積於骨骼上,如果體內含氟過低,就會出現骨質疏鬆症。經常飲茶可以有效地補充體內氟的不足。在50餘種茶葉中我國的烏龍茶及綠茶含氟和硒量最高,預防骨質疏鬆症的效果也優於其他茶葉,可以適量飲用,但飲茶的濃度宜清淡。有研究表明喝茶太濃可加重骨質疏鬆症,因為茶中的咖啡因可遏製鈣在消化道的吸收並增加尿中鈣的排出,誘發骨中鈣的流失。因此,從飲食健康出發,每日飲茶量宜控製在5~10克。

5.骨質疏鬆症引起的骨折如何進行飲食調護

我叔叔前不久不小心造成骨折,醫生說主要原因是由於骨質疏鬆症引起的,並建議他出院後注意飲食調理。請問專家:對於這種原發性骨質疏鬆症造成的骨折應該怎樣進行飲食調護?

飲食調護對於骨質疏鬆症及其所導致的骨折都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飲食調護能促進骨質疏鬆引起骨折的愈合,同時能有效地保持骨量,對骨折患者的康複大有益處。在飲食上避免食用過濃的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食物;盡量做到不抽煙、不喝酒;不要將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莧菜、萵筍)和魚湯、骨頭湯等高鈣食物一起食用,以免草酸和鈣結合成草酸鈣而影響鈣的吸收;少食油膩煎炸食物;多食含鈣及蛋白質的食物(如魚、雞、牛肉),多喝牛奶及豆製品;多食深綠色蔬菜,多吃菌菇類食物。有條件的話要多曬太陽,以獲得身體所需要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若合並胸腰椎壓縮骨折、股骨骨折等,需要長期臥床休息者,最易出現便秘等消化係統的症狀,故在飲食上應多吃蔬菜、水果,合理補充蛋白質、易消化的食物,以防便秘。若出現便秘後,可以用番瀉葉泡水代茶飲。為防止和治療長期臥床引起的泌尿係統感染以及大量補鈣引起的尿中鈣離子濃度過高而導致的泌尿係結石,應多喝水,多排尿。

6.怎樣才能使食物中的鈣更好地被吸收

我母親患有骨質疏鬆症,醫生建議她平時多吃含鈣多的食物,醫生的話母親很重視,平時吃了很多含鈣多的食物,可一段時間後骨質疏鬆症並沒有明顯好轉,再次就診醫生說主要是飲食補鈣的方法不對,導致食物中的鈣不能被機體有效吸收。請問專家:怎樣才能使食物中的鈣更好地被吸收?

食物中的鈣能夠被很好地吸收,首先要保證攝入食物中有充足的鈣和磷,是鈣被有效利用的前提。保持攝入食物中鈣、磷的含量為(1~2)∶1,這是保證機體內對鈣進行有效吸收的重要條件。所攝入食物中含有足夠的維生素D,是保證機體對鈣、磷有效吸收的重要因素。太陽中的紫外線能促進體內無活性的維生素D轉化為活性維生素D3,適當的戶外活動也是保證鈣有效吸收的必需條件。在日常飲食中,比如說人們常用吃排骨、喝骨頭湯的方法來補鈣。但這些鈣主要以碳酸鈣的形式存在,在煮燉時不易溶出,也難以被人體吸收。在烹飪這類食物時,放上適量的醋,十分有利於鈣質吸收。醋酸可以使排骨中的鈣、磷、鐵等礦物質溶解出來,利於吸收。同時,醋還可以促進蛋白質的吸收,防止食物中的維生素被破壞。此外,烹飪時,用小火長時間燜能使魚、排骨中的鈣較完全溶出。在烹飪菠菜等綠葉蔬菜時,最好用開水焯一下。經過水焯後,大部分的草酸可以釋出,此時把水倒掉,撈出菠菜,涼拌或炒,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草酸對鈣的破壞作用。除去草酸,再和豆腐、雞蛋一起炒,就不會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鈣了,營養也大大提升。對於米、豆等應先浸泡。大米和白麵是最常見的主食原料,但因為米、麵中含有較多植酸,可以與鈣形成不溶性的植酸鈣,影響鈣的吸收。因此,最好先把大米在溫水中浸泡半小時,這樣可以去除部分植酸,而麵粉則建議先發酵再蒸煮。同樣,黃豆中也含有較高的植酸,人們食用前也最好先浸泡發芽,這樣能夠促進鈣質更好地被人體吸收。此外,維生素C能促進鈣的吸收,所以將含鈣多的食物與番茄等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食物搭配起來,有利於鈣質吸收,如番茄炒雞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