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辨析是否患有骨質疏鬆症(2 / 3)

由於骨質疏鬆症多見於老年人,加之老年人全身各器官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衰老,對外界反應能力較慢,股骨和神經係統協調性也較差,故在身體突然失去重心時,自我調節不及時,就容易跌倒,發生骨折。這就是老年性骨質疏鬆性骨折發生率高的原因。

此外,嚴重的骨質疏鬆症患者即使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如沒有碰撞、跌摔等)也可以自發性出現骨折,尤其是股骨遠端和髖骨。

11.骨質疏鬆性骨折有何特點

我的父親幾年前就查出患有骨質疏鬆症,一直以來就沒有間斷過抗骨質疏鬆的藥物,前一天下樓梯不慎摔跤,導致股骨頸骨折,本來老年人骨折就很難愈合,讓我倍感焦急。請問專家:骨質疏鬆性骨折都有些什麼特點呢?

由於骨質疏鬆症是悄悄來臨的病症,人們往往不太在意,認為腰腿痛、彎腰、駝背是老年人的一種特征。骨折是骨質疏鬆症最大的危害,特別是股骨骨折,不僅要臥床休息,也給家庭帶來了負擔。由於長期臥床,護理不當還會發生褥瘡,引起其他疾病。骨質疏鬆性骨折具有這些特點:①發病年齡大。骨質疏鬆症與年齡呈正相關。隨著年齡的增大,骨質疏鬆症不斷加重,骨折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高,有的可多次反複引起骨折。一般女性多發生在45歲以上,男性70歲以上較為多見,而一般的外傷性骨折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段。②導致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外力一般較小,行走時摔倒、扭傷,甚至彎腰拾物等都可能造成骨折,而外傷引起骨折的外力都較大,如車禍、砸傷、摔傷等。③性別差異。不論男女,都會發生骨質疏鬆症。女性45歲以後可能出現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可能性增大,而男性多數在70歲以後才出現骨質疏鬆症,故男性的骨折發病時間要比女性晚,但女性罹患的概率高於男性,其原因為女性骨質遠少於男性,加上更年期後由於雌激素分泌停止,導致骨質流失的速度加快。④骨質疏鬆性骨折常發生於脊柱(椎體壓縮性骨折)和髖關節(如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等),因為這些部位都是機體負重的主要地方,承受的壓力較大,骨密質相對薄弱,而外傷引起的骨折則與外傷發生的機製有關,身體各部位骨骼都可能發生骨折。⑤骨質疏鬆性骨折愈合慢、並發症多、致殘率及死亡率高。由於骨質疏鬆性骨折都發生在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的機體各種細胞、組織、器官結構與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趨衰老,骨折愈合的時間就相對延長。骨折愈合除受上述因素影響外,又可受中老年人的鈣營養水平、維生素D生理水平以及雌激素水平低下、活動量減少的影響,骨折的愈合就比較緩慢。骨折後要較長時間臥床,特別是髖部骨折,造成鈣質流失,除影響骨折愈合外,易並發肺部感染、泌尿係感染、褥瘡等,嚴重者可導致患者死亡。

12.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好發部位有哪些

我患骨質疏鬆症多年了,一次偶然在書店看到一本關節骨質疏鬆症的書,上麵介紹很多專業性的知識,我記得其中提到骨質疏鬆症容易出現骨折。請問專家:一般情況下,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好發部位有哪些?

骨質疏鬆症的確很易導致骨折,主要有下列部位最易引起骨折:

(1)髖部:骨質疏鬆性髖部骨折是骨質疏鬆性病理性骨折危害最重、死亡率最高的一種骨折。髖部骨折在解剖學上可分為股骨頭骨折、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上以後兩種骨折類型常見。通常65歲以下老年人髖部骨折以股骨頸骨折為多,而70歲以上老年人髖部骨折則以股骨粗隆間骨折多見。

(2)脊柱:脊柱椎體骨折為骨質疏鬆性骨折最常見的病理性骨折。它與髖部骨折的不同在於它的發生可以沒有任何暴力,骨折發生後也可以沒有任何臨床表現。骨質疏鬆性椎體骨折最常見於脊柱的胸腰段椎體,臨床上椎體骨折可分為:①楔形骨折。椎體前緣高度減低為後緣的25%以上。②扁平壓縮。椎體前緣、後緣高度同時減低,並較相鄰正常椎體有明顯變扁,高度減低>25%。③魚椎狀壓縮。椎體上下終板向椎體內凹入,而椎體前後緣高度無明顯改變,椎體中柱高度較前柱、後柱高度減低>20%。

(3)腕部骨折:骨質疏鬆症所致的前臂遠端骨折,主要發生於絕經後婦女。在40歲以前的青壯年男女性腕部骨折發生率較低;40~60歲時,男女性腕部骨折的發生率有明顯上升;而60歲以後女性的腕部骨折則顯著高於男性。骨質疏鬆性腕部骨折的危害在於影響患者今後的日常生活功能,對患者無直接致命性影響,為保證骨折的愈合而不影響今後功能,腕部骨折的治療必須強調準確複位、良好固定、早期活動。

13.骨質疏鬆症患者脊柱壓縮骨折有何臨床表現

我的一個朋友因為骨質疏鬆症出現了脊柱壓縮骨折。請問專家:骨質疏鬆症患者脊椎壓縮骨折有何臨床表現?

在日常生活中常自行發生或由微小的損傷,如咳嗽、噴嚏、彎腰拾物等引起,骨折後可出現腰背部疼痛,也可無任何症狀,此時行脊柱X線檢查容易被誤認為椎體骨折後扁平椎變形導致的一般性扭挫傷。局部檢查時可發現脊柱後凸,局部壓痛及叩擊痛明顯,軀幹活動受限,不能坐立,不能翻身轉側。骨折初期可伴有腹脹、便秘等症狀。1次或多次脊柱骨折會造成脊柱縮短,身體前彎,出現駝背,由於後背部肌肉、肌腱和韌帶被非自然拉伸,極易引起胸廓畸形,胸、腹容量縮小,心肺功能及消化功能受到影響,經常會引發相應的慢性疾病。

14.骨質疏鬆症的診斷都有哪些方法

我在醫院體檢時,有一項是關於骨質疏鬆症的檢查,聽說目前的方法比較多。請問專家:骨質疏鬆症的診斷都有哪些方法?

西醫學對骨質疏鬆症的診斷可分為三大方麵:物理學診斷、骨形態計量學診斷和生化鑒別診斷。

(1)物理學診斷方法:①骨骼的X線片是檢查骨質疏鬆症最常用的方法,通過照X線片可觀察骨礦物質丟失到一定程度後,骨密度降低的圖像和骨質疏鬆症所致的骨折圖像。選擇的部位有骨盆、脊椎骨、股骨及第二掌骨。因為骨盆骨和脊椎骨是身體中主要支持體重的骨骼,也是反應骨質疏鬆症最敏感的部位;股骨和第二掌骨同屬於管狀肌,其骨密質的厚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骨形成與骨吸收的變化狀況。傳統的X線攝片價格低廉,使用方便,但其特異性差,敏感性低,當骨量減少30%以上時才出現骨密度的改變,故不具備預測骨折的能力,不能作為早期診斷骨質疏鬆症的手段。②骨密度測定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檢測骨質疏鬆症的一種方法,是反應骨質疏鬆的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目前有單光子吸收測定法(SPA)、雙光子吸收測定法(DPA)、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EXA)、定量CT(QCT)、局部定量CT(PQCT)、超聲波跟骨、脛骨和指骨骨密度檢查。

(2)骨形態計量學:此種方法又叫骨活檢,是通過手術的方法切取身體上某部位的一塊骨骼作標本(常取活檢的部位為髂骨),在顯微鏡下觀察骨骼的結構,並對此進行定量分析,可以動態監測骨質疏鬆症的發展情況的評價治療效果,因其屬於創傷性檢查,一般情況下患者難以接受,故目前多用於骨質疏鬆症與骨軟化病和骨腫瘤的鑒別手段。

(3)生化鑒別診斷:骨組織在人的一生都處於不斷的新陳代謝中,骨代謝的改變反映出骨的活性。骨形成、吸收過程中與成骨細胞、破骨細胞的活動以及骨基質和骨礦物質的變化。骨質疏鬆症是骨代謝異常的一種表現,通過測定與骨代謝有關的酶、激素等體液因子的濃度變化和測定血、尿、便中的骨礦物質含量濃度變化,可間接地了解骨代謝的情況並有助於骨質疏鬆症的診斷及鑒別。

15.為什麼要測量骨密度?骨密度測量有哪些方法

我已經55歲了,最近想去做一個全麵的檢查,聽說做骨密度檢查對了解骨質疏鬆症很有幫助。請問專家:為什麼要測量骨密度?骨密度測量有哪些方法?

骨質疏鬆症的原因很多,但共同特點是骨骼中骨基質或礦物質含量不同程度地減少。通過骨密度測定,分析骨骼中骨礦物質含量的多少,來判斷骨質疏鬆的程度,為診斷、治療及療效觀察提供依據。機體某些生理變化如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婦女絕經後骨質疏鬆症,某些內分泌係統的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皮質醇增多症、糖尿病等,某些骨代謝病,如佝僂病、骨軟化症等都會造成骨質疏鬆症。另外,某些營養成分的缺乏(如蛋白質、維生素D、維生素C、鈣等),也可造成骨密度的改變。因此,進行骨密度測定可以幫助診斷各種與骨代謝改變有關的疾病,對觀察疾病、治療疾病、隨訪疾病更有幫助。此外,骨密度的測定對骨折的發生具有預測作用。骨密度測量是應用儀器在體外對骨骼中的礦物質進行測量和定量分析,從而判斷骨質疏鬆的程度,為治療和療效觀察提供依據,是目前常用的檢查骨質疏鬆症的方法。

骨密度的定量測定是反映骨質疏鬆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由於測量儀器的日益改進和先進軟件的開發,使該方法可用於不同部位,測量精度顯著提高。除可診斷骨質疏鬆症之外,尚可用於臨床藥效觀察和流行病學調查,在預測骨質疏鬆性骨折方麵有顯著的優越性。

(1)單光子吸收測定法(SPA):利用骨組織對放射物質的吸收與骨礦物質含量成正比的原理,測定人體四肢骨的骨礦物質含量。一般選用部位為橈骨和尺骨中遠1/3交界處(前臂中下1/3)作為測量點。一般右手為主的人測量左前臂,左撇子測量右前臂。該方法在我國應用較多,且設備簡單,價格低廉,適合於流行病學普查。該法不能測定髖骨及中軸骨(脊椎骨)的骨密度。

(2)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EXA):通過X射線管球經過一定的裝置所獲得兩種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光子峰。此種光子峰穿透身體後,掃描係統將所接收的信號送至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得出骨礦物質含量。該儀器可測量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精確度高,對人體危害較小,檢測一個部位的放射劑量相當於一張胸片的1/30,定量CT的1%。不存在放射源衰變的問題,目前已在我國各大城市逐漸開展,前景看好。

(3)定量CT(QCT):近20餘年來,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CT)已在臨床放射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定量CT能精確地選擇特定部位的骨測量骨礦物質密度,能分別評估密質骨和鬆質骨的骨礦物質密度。臨床上骨質疏鬆症引發的骨折常位於脊柱、股骨頸和橈骨遠端等富含海綿骨的部位,運用定量CT能觀測這些部位的骨礦物質變化,因受試者接受X線量較大,目前僅用於研究工作中。

(4)超聲波測定法:由於其無輻射和診斷骨折較敏感而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利用聲波傳導速度和振幅衰減能反映骨礦物質含量多少和骨結構及骨強度的情況,與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相關性良好。該法操作簡便、安全無害,價格便宜,所用的儀器為超聲骨密度儀。

16.診斷骨質疏鬆症時測量骨密度是不是唯一方法

我今年55歲了,經常腰痛、背痛,醫生讓測量骨密度,看是否患有骨質疏鬆症。請問專家:診斷骨質疏鬆症時測量骨密度是不是唯一方法?

單純依靠骨密度檢測來診斷骨質疏鬆症是不夠的。由於體重及骨的幾何形狀對骨密度的影響很大,為防止誤診和漏診,診斷骨質疏鬆症還要結合骨強度等生物力學的指標。我國以往都用骨密度測試的方法來診斷骨質疏鬆症,經常有誤診和漏診現象,如有的患者骨密度很高,按說不應該診斷為骨質疏鬆症,可患者極易骨折,我國北方人的平均骨密度高於南方人,但北方人的骨折發生率也高於南方人。近年來,隨著對肌肉量與骨量、體重與骨密度、體重與骨幾何尺寸等關係研究的深入,骨強度指標逐漸從實驗室走進了臨床,對骨折的描述也由單純的結果指標(骨密度)發展到結構加功能(骨強度)的綜合指標。把抗骨折能力作為診斷骨質疏鬆症的新指標,提高了骨質疏鬆症診斷的準確性,實現了個體化的定量診斷。

17.骨質疏鬆症X線片表現是什麼?如何從X線片上

判斷骨質疏鬆的程度

我今年50多歲了,身邊好多差不多和我一樣年齡的人都患有骨質疏鬆症,但是有不同的表現。請問專家:骨質疏鬆症X線片表現是什麼?怎樣從X線片上判斷骨質疏鬆的程度?

骨X線攝片檢查是根據骨質密度、骨密質厚薄、骨小梁粗細、椎體變形和骨折等判斷骨質疏鬆情況。X線檢查一般選擇骨質疏鬆症最為敏感的部位進行,常用部位一般包括:吸氣時胸椎側位片,腰椎側位片,骨盆正位片,股骨近端正側位片和雙手正位片。骨質疏鬆症在X線片上的反映,主要呈現為骨密度的改變,骨小梁的改變和骨形態的改變。

人們依上述變化通過拍X線片將骨質疏鬆症分為四個階段。

(1)可疑骨質疏鬆症階段:骨質密度略有下降,骨小梁稀疏或變細,椎體無異常。

(2)輕度骨質疏鬆症階段:骨質密度減低,骨小梁變細,椎體有輕度雙凹現象或楔形改變。

(3)中度骨質疏鬆症階段:骨質密度進一步減低,椎體出現明顯雙凹現象,可有1個或多個椎體楔形改變。

(4)重度骨質疏鬆症階段:骨質密度極度減低,椎體雙凹現象嚴重,有明顯的楔形改變,可有椎體壓縮骨折現象。

18.什麼樣的人應該進行骨密度檢查

前幾天一位同事的父親因為腰背痛去醫院看病,醫生給他做了個骨密度檢查。請問專家:什麼樣的人應該進行骨密度檢查?

凡是具有下列情況的都應該進行骨密度檢查:①女性65歲以上和男性70歲以上,無其他骨質疏鬆症危險因素者。②女性65歲以下和男性70歲以下,有1個以上危險因素者(絕經後、吸煙、過度飲酒或咖啡、體力活動缺乏、飲食中鈣和維生素D缺乏)。③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病史者。④各種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者。⑤X線顯示骨質疏鬆症改變者。⑥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需要進行療效監測者。⑦有影響骨礦物質代謝的疾病(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狀旁腺亢進等)或服用可能影響骨礦物質代謝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抗癲癇藥物、肝素等)者。⑧孕婦在孕期3個月、6個月各測骨密度1次,以便及時補鈣。

19.雙能X線吸收測定的臨床適應證、禁忌證和影響因素是什麼

有個朋友做了個雙能X線吸收測定來診斷是否患有骨質疏鬆症。請問專家:雙能X線吸收測定的臨床適應證、禁忌證和影響因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