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左宗棠的廉潔有目共睹,有口皆碑:與他共事多年的楊昌浚說他:“綰欽符十念稔,從未開支公費;官中所人,則以給出力將士及親故之貧者,歲寄家用不過1/20,而自奉儉約”;湖北巡撫胡林翼也對人說:他“一錢不私己,不獨某信之,天下人亦皆信之也”;湘軍統率曾國藩,也說他“畢竟是我輩中人”、“是真君子”、“是少有的廉將”!
三、平易近人
左宗棠料理軍務之餘,經常深入士兵之中,詢問他們的籍貫、家庭情況和軍旅生活,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和願望。因此,大家無不對他由衷地敬佩和愛戴,並肯出死力為他效命疆場。
對於鄉下農夫,左宗棠也非常隨和。有一次,左宗棠收到了年輕時三位鄰居寫給他的信,說是想從老家去看他,當然也想看看大西北的自然風光。左宗棠馬上回信邀請他們來,還同時為他們寄去了路費。那三位老農到達後,左宗棠比見到朝廷派去慰勞的欽差大臣還高興。一連三天同他們一起吃飯,與他們共一個銅水煙壺吸煙,暢談他們當年耕作的往事。
一天晚飯後,左宗棠又與那三位老鄉隨便聊天。由於天氣熱,他索性脫去了衣褂,袒露出自己大腹便便的肚子。他問鄉親:“你們看,今日的我和往昔的我有什麼不同嗎?”一個說:“你和20年以前一個樣,還是那麼沒架子。”另一個說:“你沒顯老,還和當年一樣健壯。”第三個說:“比起當年來,就有一點不同,肚子比過去大了些。”左宗棠很得意,用蒲扇拍了拍大肚子,又問道:“你們可知道這裏麵裝的是什麼?”一個說:“裝的是雞鴨魚肉”;另一個說:“西北可沒有豬肉鮮魚,依我看倒是些牛肉羊肉”;第三個說:“你們說的都不對,一定是海參、燕窩”。左宗棠哈哈大笑,說:“你們都猜錯了,這裏麵裝的是絕大經綸!”那三個老鄉不懂“經綸”是何物,還將“經”聽成了“金”,便以為是用金子做的輪子,一個個都驚呆了。過了好大一會兒,才有一位遺憾地問:“你把金子做的輪子吞進肚子裏,不是太可惜了麼?”另一個也隨即站起來,疑惑地說:“而且是絕大的,怎麼吞得下去呢?”左宗棠笑得前俯後仰,連手中的蒲扇都掉在了地上。
當那三個老鄉回到湘陰後,幾乎逢人便講他們的西北之行。還反複強調:怪不得他(左宗棠)有那麼大本事,原來他肚子裏有一隻會轉的金輪子!
四、嚴以律子
左宗棠一向嚴以律子。早在長子孝威和次子孝寬在校讀書時,他就寫信要求他們說:“我現在特吩咐你們:從二月初一日起,把每天所作功課,按月各寫一小本,寄到北京來,以便我檢查。如果當天先生沒有在書院,亦要注明讓我知道。”此後,又給孝寬寫信說:“如果讀書耐不住艱苦,就成了一個無所用心的人;環境不艱苦,就不能磨煉意誌,亦難獲得成就。”
多年後,當他有了孫子的時候,他仍不斷地給兒子寫信,要求他們管好、帶好自己的子弟。在左宗棠收複伊犁之前,他最寵愛的大兒子到軍前省親,左宗棠也令他同往軍帳。由於西北的冬天天寒地凍,刺骨的北風使得他受寒致病。但他惟恐老父責怪,不敢將患病之事講出來,回家後竟一病不起。左宗棠得悉詳情,也隻是徒揮老淚而已。
左宗棠的女婿陶少雲,是清代名臣陶澍的兒子,也是左宗棠的學生,具有翁婿師生兩重關係。左宗棠針對大家公子的特點,經常教育他深入社會,接觸百姓,刻苦鑽研學業,萬不可飄飄然一無所成。
諸如此類,很快傳遍了西北大營。將士們對身經百戰的老將軍更加敬重。在他動人事跡的感召下,不但很快趕跑了侵略者,而且和當地居民一起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植樹造林,使新疆發生了巨大變化。為此,有人寫道: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渡玉關!
左宗棠享年73歲。死後,贈太傅,諡文襄。祀京師昭忠祠、賢良祠,並專祠於湖南及立功諸省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