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主政湖廣之際,鑒於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向中國大量傾銷鴉片,給中國帶來深重的災難,又挺身而出,奏請朝廷同意後,以欽差大臣的身份演出了“虎門銷煙”的壯烈一幕。遺憾的是,禁煙之舉引起了“馳禁派”的嫉恨,英軍的入侵也導致了道光皇帝的不滿。不久,他被革職查辦,謫戍新疆。

在新疆,林則徐仍竭盡全力為人民謀福利。他不顧60歲高齡,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穿行大山、丘陵和沙漠,長途跋涉,遍行南疆三萬裏,勘丈屯田地畝,策劃興修水利;在吐魯番,他推廣坎兒井;在全疆,他推廣紡車;他還精心繪製了《卡外輿圖》,以防備北方敵人從邊境入侵。

當林則徐被流放新疆三年後,在哈密奉旨釋放。當了不足半年的陝甘總督,又被任命為陝西巡撫。由於陝西正遭受自然災害,他又運用當年在江浙賑災的經驗,妥善完成了對陝西的賑災事宜。

一年後,林則徐調任雲貴總督。這時,他已身患重病。但他鑒於當地激烈的回漢互鬥,又抱病處理這一棘手的民族矛盾。他反對他的前任賀長齡等所采取的助漢殺回政策,而主張無論回漢都應當分清良莠。凡奉公守法的良民,無論回漢,都要愛護;凡豪強惡霸,也不分回漢,一律懲治。結果,贏得了回漢百姓的一致擁戴。

也正因此,有人為林則徐寫了一副對聯:“為政若作真書,綿密無間;愛民如保赤子,體貼入微。”這副對聯,曾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

三、清正廉潔

林則徐自幼節儉勤奮,替大人分憂。早在他少年時期,每天上學時便帶些母親和姐姐們做的紙花到街頭去賣,來不及賣完的就放在花鋪裏寄售。放學回家後,立即將錢交給母親。當官之後,仍保持著這種儉樸美德。衣食住行,從不鋪張,更不納妾。因此,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稱讚。

林則徐就任湖廣總督時,一出京,立即向沿途各州、縣、驛站發出傳牌:隨行隻帶跟丁、廚夫等十人,未帶官員,嚴禁他官假冒滋擾;自顧船轎,不用地方迎送;自己住公館,隻用家常便飯,不必地方招待。這與過去欽差大臣出京時的豪華氣派相比,真有天壤之別!

在湖廣總督任上,林則徐曾給夫人鄭淑卿寫過這麼兩封信。其一說:廣東的飲食,與老家福建差不多,還能適合我的口味。隻是開支太大,總怕人不敷出。但是,我發誓要清廉為政,決不在俸祿之外再取民間或下屬的一分一毫。一定要使自己“上可以答君恩,下可以見祖父”。還表示:“吾林氏素代清白,此種汙手之錢,決不要一文也!”其二說:我明知禁煙會妨礙奸夷之大利,一定會有許多困難,而我仍舊毅然決然、毫不畏懼,是由於我已經以身許國,隻求福國利民,為民除害,“自身生死且尚付諸度外,毀譽更不計及也”。

在林則徐被革職戍疆時,廣州百姓紛紛自發地來到他的住處,向他表示慰問,並送他許多慰問品,諸如靴子、雨傘、香爐、明鏡和頌牌等等。他含淚向百姓致謝,隻收下了幾十塊頌牌,其餘禮品全都謝絕了。

林則徐就任雲貴總督時,在昆明總督署中,有小園、廣庭、長廊,結構很像家鄉閩式。有一年中秋之夜,他設席園中,一家人飲酒賞月,共度中秋節。林則徐從美觀的角度,隨便說了句“此間風物,佳則佳矣,若更得宮燈十盞,沿廊懸掛;素心蘭盆,羅列其間,庶幾盡美矣!”不料,第二天園中果然宮燈高懸,長廊中蘭花溢香。林則徐大驚,方悔昨夜失言,立即令人將宮燈、蘭花之類統統撤去。從此,他說話辦事更加嚴謹。

林則徐清廉一生,晚年除了有一點點房產之外竟沒有任何東西分給兒子。他在給兒子們寫的家產分配書中說:“田屋產業各按原置價值均分為三份,每份各值銀一萬兩左右……”。在那“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年代,做了大半輩子高官的他,家產竟不如一個小小的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