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田文鏡抵豫之前,河南連年災歉,百姓深受其苦。他上任後,通過認真地調查研究,確認這與河堤長年失修相關:由於河堤幾乎不起作用,所以無雨則旱,大雨成災。於是,他決定由政府撥款興工修堤,所用勞力由各州縣分派。還提出“按照百姓地畝,或半頃或二頃出夫一名”,“紳紟裏民,一體當差”。
田文鏡的這一政策本來於國於民都有利,但卻觸犯了地主階級的利益,因為隻有地主才有田“半頃或二頃”。而地主富豪本來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在地方上又一向享有特權,自然不願和百姓等同起來“一體當差”。於是,他們挑動了一些人趕赴巡撫衙門去控告,強烈要求維護儒戶、官吏的特權。基於當時正值鄉試的前夕,他們還發起學子們罷考,一時間搞得中原大地烏煙瘴氣。
在此嚴峻的情勢下,河南的學臣卻袖手旁觀,“無一言嚴飭”;而負責司法、監察的按察使,簡直還有些幸災樂禍。他“將罷考一事置若罔聞”,聲稱“我隻管人命盜案,餘事非我職掌”。如此一來,田文鏡也頗感“勢甚孤危”。但是,為了把一體當差這項改革措施貫徹到底,他“捐棄身價,不避嫌恕”,毅然將帶頭鬧事者捉拿嚴辦,殺一儆百。鬧事者見此,一個個嚇破了膽,再也不敢亂來。於是,考試照常進行,動亂迅速平息。而各處堤工,也均按原計劃興辦,無一例外。
雍正帝得知此事的前前後後,非常高興,他讚揚田文鏡:“果能任怨任過,真實為國家竭力報效”。隨後,授他為河南山東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接著,又加太子少師銜。
三
過去,在河南山東兩省交界的地方,經常有盜匪出沒,擾得百姓不得安寧。田文鏡擔任兩省總督後,馬上組織兩省力量聯合行動,很快便解決了當地治安問題。接著,田文鏡又發現山東省倉庫全有虧空現象,而且大都是挪用新錢糧,掩蓋舊虧空。對此,他也采取了一係列有效措施,其中之一是:知府、知縣離任時,務必將其所轄州、縣倉庫的錢糧全部補齊,差額部分由他們從其俸祿中賠償,然後才能調到新的任所。
為利於綜合治理,田文鏡在詳細了解山東各州縣有關情況後,還建議朝廷對部分行政區域進行了新的劃分。例如:將東昌府的屬地高唐州劃為直隸州,管轄濟南府所屬的禹城、平原、陵縣、臨邑4個縣;濮州為直隸州,管轄東城、範縣、朝城3個縣;兗州府所屬的東平州為直隸州,管轄陳阿、平陽、壽張、陽穀4個縣;濟寧州管轄的钜野、嘉祥縣改屬曹州等等。朝廷認為他設計合理,有利於發展生產和施惠百姓,遂批準了他的方案。
田文鏡享年71歲。死後,雍正帝特賜祭典將他安葬,諡號端肅,還下旨在河南省省城建立專祠祭祀他,並準許他人祀該省的賢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