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紅霞
在長期從事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一直渴望收獲的喜悅有人一起分享,教學的困惑有人一起探討,成功的經驗有人一起推廣……然而,安化地處偏遠,信息閉塞,這一切仿佛成了一個遙遠的夢。但隨著安化教育信息化的步步推進,這個夢越來越清晰,現如今,在安化,教師應用網絡工作和學習蔚然成風。在此環境下,我想“種好梧桐引來金鳳凰”,與廣大教師共同成長。
一、我的梧桐樹
“蔣紅霞名師網絡工作室”於2013年7月授牌創,9月掛牌,是全省首批20個“名師網絡工作室”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初中語文教學研修平台。在創建過程中,我主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麵:
(一)科學定位。我對湖南省的名師工作室作了一個全麵的了解。全省19個名師工作室中,隻有1個高中語文名師工作室,沒有初中、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所以,我們創建的工作室不僅得承載初中這個學段的學科資源建設,而且還得承載小學甚至高中這兩個學段的學科資源建設。作為全省唯一的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我們的資源就以初中學段為中心,向小學、高中兩個學段輻射;同時以語文學科為中心,向教育學心理學及教育管理學等相關方麵輻射。於是,我們的名師工作室資源就呈現以初中語文為主體,兼納其他學段,輻射相關學科的多元化形態。
(二)創特色欄目。目前共有5個大欄目,50多個小欄目。如“名師課堂”有經典課例、名師示範、課堂點評、青年教師培訓等10個小欄目;“學科融合”有中考語文、高考語文、學科融合理論、學科融合案例、學科融合資源等21個小欄目;“成果展示”有工作室期刊、各級成果展示、學生習作、教師下水習作等9個小欄目;“在線輔導”有在線交流、話題討論2個小欄目。
(三)選實用資源。我們選用的資源都要求來源於教師教學過程,可操作性、指導性強。教學資源的內容除了語文教學方麵的,還有涉跨學科的;資源的形式除了文章、資料,還有PPT、視頻與音頻等多種;強調原創性、實用性。
(四)建規範機製。2013年,我們蹣跚學步,在學習中磨礪,在嚐試中成長。為了工作室操作方便,各成員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一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製定了相應製度、研修計劃及獎懲措施等,工作室有建設方案全年工作計劃,管理辦法,工作室群群規,成員分布情況登記表,骨幹教師研修計劃,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成員必讀書目,工作室骨幹教師登記表,工作室青年教師登記表,成員分工表,工作室資料上傳要求及審核標準,成員工作量量化標準及積分獎勵製度,工作室前期所需物資清單,工作室成員活動記載表,工作室經費預算及使用方案等20多項,具體祥實,切實可行。
二、我的金鳳凰
到目前為止,我工作室旗下聚集了全國9個省區438所學校3000多名教師,訪問量達500餘萬人次,居全省同類名師網絡工作室之首。他們中有的是特級教師,有的是省教學標兵,有的是教學技能競賽特等獎獲得者……我們與這些教師在交流中互補,在碰撞中升華,充分發揮名師的輻射、引領作用。
(一)建立交流平台。
一是建立工作QQ群。工作室成立之初,建了一個500人的QQ群,陸續入群的近300人,基本上是工作室的骨幹教師和各地的優秀教師。QQ群一方麵便於工作室骨幹教師的管理,另一方麵也便於一些相關問題的探討。群內探討重點放在教學教研的探討,每月一主題,每周一小題,諸如初高中語文課標的解讀,理念的更新,也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問題,還涉及到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問題,有時具體到一堂課的設計,一段文章的解讀,或者一個詞的語境義,方方麵麵,無一不圍繞教育教學。如桑植四中的彭勇老師提出的“關於教學風格、業務專長的困惑”,安化二中譚文淼老師提出的對有效課堂的討論,安化二中李石華老師關於對“神題”的看法,常德十三中張麗老師提出的“初中詩歌教學的困惑”,安化一中劉鐵豐老師提出的“對新課程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的思考”,益陽師範眭和平校長提出的對2013年各省高考作文題目的思考,安化二中諶勇老師所寫高考同題作文……有時是名校長提問,大家一起思考;有時是中青年教師的問題,向名師們請教;有時則是即情即景,臨時想起,大家共同探討。平等互助,氣氛熱烈,關係融洽,將工作室群運用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