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化縣教育局
2013年7月掛牌創建的“蔣紅霞名師網絡工作室”,是全省首批20個“名師網絡工作室”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初中語文教學研修平台。目前共有5個大欄目,50多個小欄目,旗下聚集了全國9個省區438所學校3007名教師,訪問量達300餘萬人次,居全省同類名師網絡工作室之首,在2013年全省“名師網絡工作室”中期評定中被評為優秀等次,獲得1萬元獎勵。“蔣紅霞名師網絡工作室”在安化這一“貧瘠之地”“閉塞之區”異軍突起,成為安化乃至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亮點,看似一種偶然,其實是一種必然。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麵作了努力:
一、營構教師成長的環境。安化縣教育局高度重視教師專業成長和現代教育技術之間的融合。為促進名師專業成長,安化縣教育局出台了《名師工作製度》,規範了名師的選拔、培訓、管理,每年安排專項經費20萬元,縣級名師每人每年享受4000元的名師津貼,每年獎勵1萬元建設經費,每年組織名師開展一次名校交流學習培訓活動。與此同時,安化把教育信息化建設作為今後一段較長時期內的重點工作,尤其特別重視教師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的工作、學習和成長。在安化,教師應用網絡工作和學習蔚然成風,在“湖南省基礎教育資源網”上實名注冊的教師達5393人,注冊率達100%,上傳資源11417條,下載資源317873條,在2013年舉辦的全省個人教學空間建設評比中,14人次榮獲省級獎。在此環境下,“蔣紅霞名師網絡工作室”一經授牌,就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和有力支持。省電教館陳德平館長每次來安化都會問到工作室的建設;省電教館資源部王子權主任到安化,特意繞道到安化八中,指導工作室的工作。市教育局蔡建宇局長、李國定副局長,教育技術裝備所張世明所長每次來安化,必到工作室指導。安化縣教育局為工作室配備了信息化設備和辦公設施,並派人專程指導協助。李躍祥局長更是工作室的常客,指示學校,凡是工作室需要的,要在第一時間滿足要求。
二、營建名師展示的舞台。蔣紅霞是安化八中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但她的成就不普通。她是湖南省教學學會語文教學論委員會會員,湖南省基礎教育資源評審專家、資源研發指導專家,湖南省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工具研發專家,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深厚的人文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負責的工作態度,使她建設工作室過程遊刃有餘、成果可圈可點。一是各項製度翔實可行。工作室製定了具體的建設方案,相應的章程,製定了全年工作計劃、管理製度、骨幹教師研修計劃和青年教師培訓計劃。結合網絡工作室的特點,建立了QQ群,製定了群規,發放了工作室成員分工表和活動記載表。在工作室和群裏都上傳了《資料上傳要求及審核標準》《工作量量化標準與積分獎勵製度》。為進一步提高工作室成員的認識和水平,上傳了《工作室成員必讀書目》;在工作室的“在線研修”一欄中,開辟了“青年老師培訓資料”,包括名家的教學理念、經驗和工作室名師的研究成果。二是研修氛圍輕鬆融洽。無論工作室的“在線交流”,還是群內聊天,或傳遞思想,或探尋理想;或提出問題,或解惑釋疑。一月一個大主題,一周一個小主題,有時數十人,有時數百上千人次。從掛牌至今,這種研修達52次。工作室發表的文章、上傳的資料,也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出現了不少精彩點評。特別是“名師課堂”教學視頻,工作室的老師們從教學形式到教學理念,從教學手段或教學設計,從老師到學生,都做了全麵的點評。三是成果展示豐富精彩。工作室除已上傳《語文習養教育通訊》兩期外,還對優秀資源進行整理,現在整理成《語文教學之窗》一卷,近20萬字;工作室將青年教師的培訓資料進行了整理,名為《聆聽最美弦音》,16萬多字;工作室對“在線交流”欄目進行了截圖,聊天記錄分話題進行了整理,並選擇部分教師的在線答疑,整理成《七嘴八舌話語文》一書,內含圖片幾百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