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翁曾三入軍機,為國效力;中法越南戰爭中,在對待黑旗軍劉永福的問題上,翁同和與主和派的鬥爭更加激烈。劉永福領導的黑旗軍是應越南政府邀請與法軍作戰的,曾多次挫敗法國侵略軍,在著名的紙橋戰役中殲敵二百餘,並擊斃了法軍頭子李威利。翁同和稱讚是對法戰爭“第一捷音”。在軍機會議上,他提出要犒賞黑旗軍,授予劉永福武職遊擊的官銜,提供軍餉和器械。而法國侵略者視黑旗軍為眼中釘,把驅逐黑旗軍作為停戰條件。對此,李鴻章曲意逢迎,認為不消滅黑旗軍,將來由法軍自行驅逐,則邊患更大。翁同和極力反對,氣憤地指責李鴻章“直視劉團為眼中釘,不知安於何心!”但是,由於軍權掌握在李鴻章手中,加上慈禧、奕訢猶豫不決,黑旗軍終因孤軍無援,節節敗退。翁同和十分憂沮,斷言:“日後大局可危”。他在日記中一再表露他身居高位而不能有所作為的羞愧。中法戰爭失敗後,國內愛國人士紛紛上書參劾恭親王奕訢和軍機大臣,主張“殺李鴻章”。慈禧下令罷免軍機全班人馬,翁同和加恩革職留任,退出軍機處,仍在毓慶宮行走,教授光緒讀書。任戶部尚書籌集軍餉,查處製錢舞弊,反對慈禧太後鋪張浪費,內外交困之際,費百萬白銀搭彩柵為自己祝壽。為日薄西山、千瘡百孔的清王朝掙命補天。
中國維新第一導師
維新變法失敗後,翁同和翹望企盼卻沉冤不洗,懷著富國強兵的未了心願溘然逝世。康有為從報紙上得知這一消息後萬分悲痛,他寫了《哀詞》十四章以敘述二人之間的非凡友誼,高度評價了翁在戊戌變法中的功績。
在《哀詞·自序》中,康有為這樣寫道:“戊戌為中國維新之第一大變,翁公為中國維新第一導師。”這是後話了。
1889年光緒帝親政以後,雖托名皇帝,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傀儡而已,慈禧太後大權在握,滿朝重要部門幾乎全是太後的人。作為皇帝師傅的翁同和看在眼裏急在心頭。久在朝中活動的翁同和,對朝局可謂洞若觀火,於是他一方麵勸光緒帝盡量順從慈禧太後的意思辦事以韜光養晦,一方麵利用科考的機會為光緒帝延攬人才。
幾年之後,經過翁同和的努力,吳魯、吳蔭培、文廷式、張謇、康有為等人先後積聚在了光緒帝周圍,翁同和則自然成為了這些帝黨人物的領袖和核心人物。
張謇,著名的江蘇南通實業家,“開學典禮”結束後,翁同和便像以前那樣兢兢業業地教光緒帝讀書了,風裏來雨裏去,從不耽誤。光緒二十年狀元,從事輕工業,他與“一代船王”盧作孚和從事重工業的張之洞、從事化學工業的範旭東齊名,後來被毛澤東讚譽為“中國近代工業不能忘記的四個人”。但是他的實力能夠彰顯和翁同和不能說沒有關係。張謇與翁同和雖屬師生關係卻似“忘年交”,幾乎無話不談。一次張謇落第後去拜別翁同和,一進門就行大禮,翁同和是雙手攙扶他顯得非常激動:“老朽雖數次任考差,竭盡全力,披沙揀金,但仍野有遺賢,遺憾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