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8章 文壓三江 鑒修四庫 王爾烈(5)(2 / 3)

數日,終於到達南蒙山地麵,住在青雲寺。見到方丈後,顒琰急不可耐地拿出王爾烈地題目問道:“老師傅,聽說這裏有一奇景,稱之為‘明月叫天邊’。我真有些不明白,這明月能在天邊叫嗎?是不是應為明月照天邊?”

老和尚答道:“阿彌陀佛,施主所說的明月,是本寺樹上的一種鳥。它為黃頂翠尾,藍胸紅嘴,叫聲清脆,在月光下尤為動聽。此鳥在鬆林中飛翔,喜食鬆籽,每食一粒,跳蕩一下,每跳蕩一下,便叫一聲。其聲婉轉動人,非常悅耳。因此,所說的‘明月叫天邊’是正確的,而不是‘明月照天邊’,那是兩個意思。施主,這寺後鬆林裏就有,不妨可以到那裏一看。”顒琰跟隨老和尚來到廟後鬆林。隻見那鳥正在鬆樹上鳩鳩地叫著,惹人憐愛。老和尚又接著說:“你再仔細看看。你看那鳥的藍胸脯上,還有著一個圓圓的白圈,宛若明月。因此,稱它為‘明月’。其名字,就是從這得來的。”顒琰一聽,豁然開朗:這“明月叫天邊”言之有據呀。接著問:

“‘黃犬臥花心’,可為準確?是不是‘黃犬臥花蔭’?”

老和尚聽了,笑道:“施主,在蒙山這裏,黃犬可不是黃狗啊。此處的黃犬,乃是一種蜜蜂。它在茶花盛開季節,便臥在花心采蜜。這種蜜蜂,黃膀黃翅,黃腹黃背,黃頂黃尾,那顏色很像一隻黃犬,故獲此名。”老和尚說著,便帶著顒琰來到廟後山茶林,茶花漫山爛漫,每花都是五瓣,花心處正落著一隻黃色蜜蜂。老和尚對顒琰說道:

“你看,它像狗不像狗?你看,它是不是‘黃狗臥花心’?”

此時,顒琰不禁有些佩服王爾烈了,才知道自己見識實在太少。但少年的輕狂之氣怎能一退而去,走時,他拿著方丈給的茶葉,故意取回揚子江左岸、右岸、江心三種水,為的是試探王爾烈。

王爾烈何等聰明,未品,隻看水中茶葉的顏色和轉向已能分別出哪是江心之水。當王爾烈說道“水居江心,日照平和,陰陽相交,屬性相易,不緩不速,不猛不烈,不軟不硬,不寒不酷,不剛不柔,不滯不澀,不沉不浮,不重不輕;故水置碗中,於心處轉,且茶葉衝開,色氣四散,香味四溢,茶未致唇,香即沁肺。此非揚子江心水莫屬也。”顒琰已是徹底折服於王爾烈的才華,至此,王爾烈用微服民間的方式不僅教授了顒琰知識道理,也讓顒琰懂得了百姓疾苦,為以後顒琰成為君主治理國家打下基礎,雖然日後嘉慶和他的先祖相比,顯得遜色,但在曆史上也算沒有什麼大過。

千叟宴白鬢染清風百壽圖卸任歸蒼茫

千叟宴是清廷的一個隆重的慶典活動,在這個大典上,乾隆將皇位禪讓給皇太子,顒琰將從此成為帝王,改年號嘉慶。慶典十分隆重。

在《清實錄·高宗實錄》第1494卷中有詳盡記載:

嘉慶元年春正月,乾隆禪位,嘉慶即位,值此千叟宴上,又是宴請宗室皇子、皇孫、皇曾孫、皇元孫,又是宴請大學士、尚書、王公、大臣,又是賜宴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駙,又是賜食外國使臣,看來著實隆重,顯赫,雍雍爾雅。然而,就在這個極為熱烈的時候,名為太上皇帝的乾隆和皇帝嘉慶父子二人,竟然將與其關係至重至親至高被譽為“老主同場少主師”的乾隆的朋友、嘉慶的老師關東才子、乾隆辛卯科殿試二甲一名進士、翰林院編修、曾扈駕乾隆一次西巡、二次東巡、三次南巡的王爾烈給忘掉了。

而此時的王爾烈正在北京虎坊橋家中,生活潦倒,以賣字畫為生。才華橫溢、學識過人又與兩位皇主子有密切關係的王爾烈,生活何以到如此地步?這和他一生所任官職有關係,用現在的話來講,都是些清水衙門。

當然最主要還是和他為人正直不阿、蔑視貪官汙吏、兩袖清風有關係,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春出任江南戊戌科鄉試主考,按說是個肥差,但他除去整治學風,贏得乾隆的好評外,其他一無所獲。

這邊王爾烈過得寒酸清苦,那邊千叟宴可是紅紅火火,還是乾隆帝警覺,熱鬧之餘,總覺少一個人,最後還是和珅提醒,乾隆才猛然想起關東大才子王爾烈呀,嘉慶也著急起來,怎麼獨獨將自己的老師忘掉了呢?急忙派人去接。紀昀、劉墉是王爾烈的好友,二人知道其住處,急忙接聖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