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5章 文壓三江 鑒修四庫 王爾烈(2)(3 / 3)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不覺已是轉年三月,恰逢乾隆十五年,朝廷要舉行庚午科考試。一般說來,舊時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但如果趕上皇上、太上皇、太皇、太後大壽壽誕之年,或者皇上大婚、國家有重大隆慶之典要頒布天下,朝廷往往還要設恩科,增加一科考試,以表示皇帝對於人才的重視,也顯示他們的大仁大德。如,雍正元年(1723年),胤稹繼位之年,為了慶賀,皇帝下詔書,告示天下,舉行恩科鄉試、會試,即為加試。

三月的春光裏,王爾烈正在龍泉寺西閣讀書,聽到一通鍾鳴,元空法師走了進來,王爾烈拜見元空,隨即說出自己的想法一參加應試,以試試自己的學業能力。

正如前文所描述,才華橫溢的王爾烈應試之途並不平坦,少年時代似乎總有挫折,而這些似乎很多都在元空法師的預見之中。

此時,麵對王爾烈提出的應試要求,元空法師沒有直接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而是問到:“方才,鍾鳴幾通?”王爾烈答:“一通。”元空問:“鳴一通,你能背誦幾篇文章?”王爾烈答:“一一篇。”元空說:“不行,差得遠了。”王爾烈不太相信,勉強應試,結果名落孫山。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科考試前夕,龍泉寺又是一通鍾鳴,元空又走進西閣,王爾烈又說打算應試,元空依然問:“剛才鍾鳴幾通?”王爾烈答:“一通”

元空接著問:“一通,你能背誦幾篇文章?”王爾烈答:

“三篇。”元空聽後說:“有進步,可以下山應試。”結果,王爾烈科場獲捷,取中拔貢第一名。清代科學製度中,州、府、縣級考試時,也就是最初的一級考試,取中者為貢生。

貢生分為五種,其中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通常稱為五貢。五貢,皆算正途出身資格。另外,還有捐納取得的貢生,稱為例貢。在清代的五貢中,以拔貢科名為最高。

拔貢獲捷後,已然26歲的王爾烈依然在龍泉寺潛心學習。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年。恰逢皇太後六十五華壽,為了慶賀,皇帝詔告天下,舉行恩科鄉試、會試。王爾烈再次向元空要求,打算科場應試。依然是以往的對話,當王爾烈回答一通鍾鳴能背誦四篇文章,元空說:“相差甚遠。”果然,這次的舉人考試,王爾烈又名落孫山。九年後,即乾隆三十年(1765年),朝廷舉行乙酉科舉人鄉試。正月,王爾烈在龍泉寺西閣的攻讀中,聽到龍泉寺鍾聲陣陣,元空法師又來了。當元空聽到王爾烈說一通鍾鳴能背誦五篇的回答,笑道:

“可以去應試了,而且會取得好結果。”王爾烈忙問:“能中第幾名?”元空說道:“我已經寫出了一帖,壓在龍泉寺大雄寶殿的金字牌匾後麵的香匣裏,外麵用鎖鎖好。待你考試回來,榜發下來,咱倆一起開鎖取帖,看我寫得對否。此時,就不告訴你了。”王爾烈不再多問,應試果然從容,獲同科舉人第一名,即為解元。等他榮歸後,謝過元空,二人一起來到元空存放帖子的地方,開鎖取出,王爾烈接過來打開一看,上寫:“乾隆三十年乙酉科舉鄉試,遼陽王爾烈必中解元”落款是“元空”。

王爾烈不禁對元空暗暗佩服,便接著問元空師父:“不知下次考試,也就是京師會試,參加進士考試,那時的情況會怎麼樣?”元空聽了,又問道:“現在,鍾鳴一通,你能背誦幾篇文章?”王爾烈道:“鍾鳴一通,能背誦五篇文章。”元空聽後,略有所思地說道:“鍾鳴一通,能背誦五篇文章,這已經很不容易了,不過,會試是要取中進士的,僅此遠遠不夠。”“那麼,鍾鳴一通背誦幾篇文章可以?”“十篇。”王爾烈聽後,不再多問,隻是更加努力攻讀詩書。